APP下载

阅读者的偏爱

2019-09-28杨乐娟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19年9期
关键词:书单阅读者传记

杨乐娟

从学生阶段到工作,书籍一直是我信赖的朋友。我是一个亲近文字的人。相比起图片,我更倾向于从文字中获取信息。儿时,比起《七龙珠》,我更爱《西游记》,沉迷于“孙行者”“行者孙”“者行孙”的文字游戏;长大之后,读图能力依然一般。在我看来,文字一行行间,满满的都是想象力。

每每阅读到精妙的文学作品,大江大水的盛景画面、爱恨情仇的精彩故事,总恨不得自己能长出翅膀,瞬间转移,身临其境地看一看,体验那种生活,或是住在深山之中,或是走向深蓝色的海洋,或是进入幽深而宁静的小巷。诗歌也好,散文也好,小说也好,纯文学是文字爱好者的游戏,以文字为基本单位,通过语言与结构,它为我们提供一个广阔而美丽的世界,我们可以用自身心靈的温度和对文学的独特理解来触摸生命,丰富自己的人生。“行万里路”的想法往往囿于现实难以实现,“读万卷书”,成了另外一种途径。

阅读还可以让我们穿越时空的界限,找到我们的来处。中国数千年历史不断,古典文化有如璀璨星河。对于古典文化,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有这样一种说法:“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历史之温情与敬意。”这是一个传统文人对于中国文化的深情,我相信,这份深情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只是在现在这个时代,文化的多样性常常让人忘记这一点。在年轻的时候能与这个国家几千年的优秀文化相遇,于我而言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自小,我对文学有一些偏爱,便自然而然地排斥传记这一类作品。传记不如小说那般精彩,也没有散文那么优美,相对来说,它比较朴实,甚至无趣,而名人总是有些“名人效应”,容易流于肤浅。直到近年,我因工作的原因接触了一些人,也读了一些传记,才明白,传记是对当下人世间的最好注脚,因为它最鲜活,也最真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读一本传记,相当于了解一个人,而人,是我们需要用一辈子去读懂的。传记提供了这个可能性,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会了解过去的时代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了解一个人在做出某项选择时的原因,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与自己的人生。

特德·姜在《你一生的故事》中给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语言决定思维方式。你说的每一句话,其实都在反作用于你的思维方式,都在影响着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而语言从阅读中得来,从某一种角度来说,你所“阅读”的经验的总和,也决定着你的思维方式。阅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与阿凡达星球上的大树相连,你可以与整个人类的文明进行对话,你能以更具广度与深度的触角探求生命的真相。

阅读者也需要有自己的态度。曾有人问我,我照着老师推荐的书单,或者各大奖项的书单去看书,却发现有一些书怎么都读不下去,为什么有的感觉有趣,有的感觉无聊呢?是不是自己知识储备不够呢?我回答他,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阅读偏好,有时候我们不喜欢一些所谓的好书、名著,并不是因为我们知识储备不够,而是因为,这本书本身就不对自己的胃口。这就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样,我们不可能喜欢所有的人,只能亲近自己喜欢的那一类人。世界何其大,作为一个阅读者,我也常常觉得自己不够格,更谈不上什么经验。毕飞宇在《小说课》中说:“好的读者一定会有两只眼睛,一只眼看大局,一只眼看局部。”这是一个小说家对读者的期许,也是我们作为阅读者应有的修养。而这种修养,需要经年累月的坚持,而我读得不够多,涉猎范围也不够广。可堪安慰的,就是我作为阅读者,可以拥有自己的偏爱。在这种偏爱中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就是我阅读的态度。

一个古老的敌意在某处

存在于生活与伟大的劳动之间

我愿看清并说出这个敌意:帮助我

不要回来。如果你能够忍受,你就

死在死者之中吧。死者是忙碌的

但请拨冗帮助我,但愿你不会因此心思分散

就像最远之物偶尔帮助我一样:在我心中

——里尔克《安魂曲》

猜你喜欢

书单阅读者传记
《物见:四十八位物件的阅读者,与他们所见的世界》评介
月度荐书单
月度荐书单
阅读者的春天
“青春阅读者”——教师读书会纪实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传记必须回归史学
传记书坊
暑假阅读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