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技能大赛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与前景
2019-09-28徐海元
徐海元
【摘 要】国家级一类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简称大赛)自2013年伊始至今(2019)不断展示了职业院校师生学习的丰硕成果。大赛使得理论与实践得以连接,使得人才培养计划具象化,推动了高职教育的部分改革,进一步突出了高职院校与普通院校的区别下的实践性、实用性、发展性。以此为背景,简单剖析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与前景。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高职院校教育;人才培养计划;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4-016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4.077
【Abstract】National Class I Competition: The National Vocational College Skills Competit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Competition) has been showing the fruitful result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learn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ince its inception in 2013 (2019). The competition links theory with practice, makes talent training plan concrete, promotes some reform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further highlights the practicality, practicality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ordinary colleges. Based on this background,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 briefly analyzed.
【Key words】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Plan; Teaching Reform
1 職业技能大赛的诞生与近况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简称大赛,是教育部发起并牵头,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有关行业、人民团体、学术团体和地方共同举办的一项公益性、全国性职业院校学生综合技能竞赛活动。其前身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002始,2008落户天津滨开设高职组比赛),大赛集中展现了职业院校师生的风采,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产教结合,更好地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逐步成为了“专业覆盖面最广、参赛选手最多、社会影响最大、联合主办部门最全”的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赛事。
秉承着“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改变命运”的宗旨,大赛分为中职学生组、高职学生组和教师组三组展开,以2017年为例,大赛比赛项目涵盖77个大项,81个分赛项,其中,中职组11个专业类(农林牧渔类、土木水利类等),高职组15个专业(文化艺术类、电子信息大类、装备制造大类等),从蔬菜嫁接、工程测量,到服装设计、VR设计制作、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大赛从各角度、全方位地为学生与教师提供了展示学习成果、交流创新思想、锻炼动手能力、协调团队合作的机会与平台。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天津主赛区,北京、山西、内蒙古、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岛等21个赛区分别进行,参赛选手已逾1.8万人。
2 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发展的影响
相比于普通的本科学院对理论知识的要求,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中,更注重于理论与生活的结合,更看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其动脑能力是否平衡、匹配。普通院校培养的是“高智慧”的人才,高职院校更多的是培养“高适应性”的人才。但在传统的听与讲的教学模式中,如何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如何避免重复“纸上谈兵”的教学,如何确认自产的理论与假说是否适用于社会生活等问题是难以得到解决的。其次,相对于关注度更高的传统普通高校,如何使高职院校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度,得到更广泛的社会认可度,也是高职师生所不得不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在此背景下,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与延续,为这两个问题打开了新的解题思路。
大赛每五年制定以此大赛执行规则,规划以后五年的赛项设置和大赛发展重点,赛项设置对应职业院校主要专业群,对接产业需求、行业标准和企业主流技术水平。大赛分为常规赛和行业特色赛项两类:常规赛项指面向的专业全国布点较多、产业行业需求较大、比赛内容成熟、比赛用设备相对稳定、适当兼顾专业大类平衡的赛项;行业特色赛项指面向的专业对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起重要支持作用,行业特色突出、全国布点较少,由大赛组委会根据需要核准委托行业设计实施,大赛统一管理的赛项。大赛的赛项设置,不仅搭建起了科学理论与实践操作的沟通桥梁,而且突出了岗位针对性,将学生和社会需求初步接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社会岗位的需求与课堂理论学习的联系与差距,检验学习成果、审视彼此差距、明确未来方向。
企业方的重要参与,区别了大赛与其他技能比赛,突出了大赛与社会的关联,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大赛的全面开展,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企业伴随着一定的社会关注度,高职院校师生可在大赛中被社会各方所了解、认同、支持。促进大众打破高职院校学生不如普通学院学生的刻板印象,有利于后续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进一步发展高职教育。
在大赛的刺激與激励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开始进行部分瓦解和改革。单纯的按照教本教学已经无法继续支撑大赛对师生的要求,校方需要大赛的认可以证明自身实力和提高知名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实践教学的要求,教师再在原始的教学流程内容上作出相应的删减与增加,于是更多的院级实践、院级比赛、校级实践、校级比赛、省级赛事、教师培训等相应而生。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从校方到师方到生方对实践能力的关注与重视,对教师的自身修养与提高进一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在审视自身不足、改进教学方案、扩充自身内涵、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动手能力建立了更高的标准,推动学生关注社会实况、创新传统技艺、提精理论知识、投身实践操作、锻炼自身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培养-提高-检验”的良性闭合循环。
以山东职业学院为例,山东职业学院作为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机械制造大类承办单位,搭建了“学训赛”相同教学平台,既可以满足日常教学与顶岗实训,也可以进行技能大赛,与专业和课程建设相结合、与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与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力求形成“全方位、成机制、宽领域”的赛教结合新模式。这也是大赛带给每一个高职院校深远影响的具象表现。
总的来说,大赛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了高职院校培养“实干型人才”的进度,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结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树立了更具象的标准,明确了学生的学习方向和目的,促进了教师的提升和优化,将高职院校带到一个可被大众观察、评估的大的公众平台,提升了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关注和关爱。
3 高职院校教育发展前景浅析
除了为大赛作出相应准备而产生的教学改革促进了高职院校的自我提升与发展外,大赛的出现,从整体上提高了整个高职院校的师资水平,筛选了全国范围内优秀、突出的教师与学生,形成全国高职院校间的良性竞争。为得到国家级赛事的肯定,各高职院校势必会持续不断地学习新的技术与技巧,开展更多有益实践的活动,使更多的有能力有理想的学生被发掘。同时,在公开的大赛中,各方都可以互相学习、借鉴,信息将从各个高校中的“校内流通、省内流通”转变为“校间流通、全国流通”,有益于高职院校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进行内部系统的优化与改革。
大赛的开展,在学生能力比赛项目中,仅依靠教材来训练参赛学生是不够的,必须加入更多新的内容,如最新操作工艺、安全知识、环保概念、节能措施、心理素质、人文数字、企业文化等才能满足比赛要求,因此,对职业教育教材的要求必须使用企业最新工艺、新标准新技术、新技能、专用工具介绍等,具有适合市场变化的教材。每次大赛的结束都是专业教材变化和重新修订的以此机会,各职业院校要抓紧机会,依靠国家组织的技能大赛平台,调整专业培养方案,补充或新编专业教材,满足课程实施的教学需要。
如此一来,教材随着大赛的开展不断更新,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保证了学生可以学到新的、适合当下的知识与技能,再去参与大赛检验成果,提升学校曝光度,获得大众关注度与认可度,大赛通过参赛者的表现、社会现况、外界风评再不断增减、修改比赛内容,再重新影响高职院校跟随大赛进行教育活动,形成一个闭环,各方参与者都在互相促进成长与改革。最终受益者不仅是一步一步向上攀登的各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实行“人才培养计划”更加具象化后向国家投入质量更高、专业更强的人才,促进整个社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章程》教育部.
[2]《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开幕》中国经济网.
[3]《教育部关于举办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通知》教育部官网.
[4]《教育部关于举办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通知》教育部官网.
[5]庞继伟,于延军.《技能大赛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有效融合途径的研究》.
[6]刘焰.《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