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永不走”的志愿服务队
2019-09-28王荣贵
王荣贵
今年5月,中央文明办调研江苏文明实践工作,提出了“建设一支永不走的志愿服务队”的工作要求。海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新建设基层村组一线文明实践点,以自上而下的宣传引导教育和自下而上的民意收集办理,建设形成遍布乡村的文明“矩阵”,打造上下贯通的实践“闭环”,推动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任务下达,建成联系服务群众的“10分钟志愿服务圈”和群众身边“永不走”的志愿服务队,汇聚起“产业高地、幸福之城”崛起的强大合力。
矩阵化加强阵地建设
基层文明实践阵地是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载体和平台,为基层文明实践工作提供了硬件支持。围绕打造“群众身边的10分钟志愿服务圈”、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100米”的要求,海安设计构建“五纵五横”的阵地工作网络,在已有实践所、实践站和部分基层实践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工作触角,拓展布局空间,通过行政推动,在全市5097个村民小组统一启动基层文明实践点建设工作,打造全域化、标准化、矩阵化的阵地分布,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目标。
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建设基层文明实践点,不是另起炉灶,重搞一套,而是要盘活已有资源,借助现有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如统筹调配好基层党小组之家功能,发挥好农家书屋、家庭文化室、文化中心户、文明驿站、邻里中心等已有阵地的作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结合实践点所在家庭自身人文特色、周边群众的共性需求,科学规划好实践点布局,处理好在功能上的共性兼顾和个性各有侧重的关系,在位置分布上因地制宜,特别是注重对城郊村、中心村、边远村等不同类型小组服务点的分类指导和推进。
标准为要,各具特色。实践点建设的基本要素标准由实践中心办公室统一设置,具体按照“三个一”的要求布置,即一个统一标识、一支志愿队伍、一份实践菜单。当然,统一标准并不是一刀切、搞克隆,各基层实践点的建设设计可与村容组貌、周边环境、村情特征等相结合,实现各种要素互融互促,让文明实践“处处可见、各有侧重”。各个实践点、志愿队伍的名称设计,既注重相对统一所在区镇或所在村元素的体现,又注重特色鲜明、很接地气的要素凸显,让群众一听就明、一提就知,一看就懂。
完善功能,服務中心。围绕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把文明实践点建设成理论宣讲学习的小讲堂、知识传授的小课堂、议事参政的小门厅、服务群众的小窗口等,进一步彰显实践点凝聚人心、引领乡风、带动民风、净化社风的作用和功能。各类实践点既可独立运作,也可借助独特的资源优势,采取组合的方式共同开展活动,发挥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文明倡导的综合功能,实现文明实践“到村、入户、见人、走心”的目标,让基层小阵地发挥大作用,小小实践点展示大功能。
以奉献精神拉长服务短板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建设群众身边“永不走”的志愿服务队,要以奉献精神拉长志愿服务短板,实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100米”的目标。
中央和省市关于文明实践工作五个方面的任务内容即“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倡导文明生活方式”,这是实践点建设的着重点和着力点。借助文明实践点这一根植于群众身边的载体平台,让党员干部以志愿者的身份走近百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新思想,有效发挥统一认识、化解矛盾、增进情感、激发动力的作用,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通过开设网上“心愿墙”征集群众需求及志愿者服务意向,设计“欢乐暖万家”“童享阅读乐”“爱心暖空巢”“我是你的眼”等200多个志愿服务项目。“百姓名嘴”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项目有效满足广大基层群众在政策理论学习、精神文化生活、专业技能培训、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共性需求,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
发挥小组实践点收集社情民意和代理群众事务的作用,动员引导志愿者深入群众,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接触、交流,鼓励支持广大群众有事到实践点说,有困难到实践点解决,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将问题、矛盾化解在最基层,让群众感受党的温暖关怀就在身边,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做强品牌强化队伍建设
建设群众身边“永不走”的志愿服务队,要做强志愿服务品牌,强化队伍建设。归根到底还是要通过先进队伍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志愿”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最有温度、最有价值体验、最有道德情感的热词。在蓬勃开展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中,党员干部的主导作用和农村群众的主体作用不断彰显,党委政府关心照顾和群众互帮互助更好结合起来,广大群众逐步从被服务对象转变为志愿者,在参与文明实践中体悟美好生活、提高自身素质,也托起社会文明的新高度。
以骨干带动发挥引领作用。吸引广泛社会力量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好村干部、党员、网格员、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的骨干作用,根据需要“专人专岗”设置基层点位,实现基层阵地人员配置相对稳定。海安市级成立志愿总队,整合教育、文艺、法律等组建50支专业队伍带动300多支基层志愿队伍,形成上下联动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格局。充分吸纳20多家民间志愿队伍,招募党员干部、群众14万多人加入志愿队伍。
以品牌服务深化文明实践。开展海安文明实践深化行动,唱响文明实践“四季歌”之“春之声”“夏之韵”“秋之实”“冬之暖”。结合时间节点、重大节日,奏响文明实践协奏曲,精心设计活动项目,常态化开展有价值导向、有文化内涵、有情感有温度的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依托“文明矩阵、实践闭环”,重点打造政策理论宣讲、乡风文明倡导、主流价值引导、先进典型宣传、文艺轻骑兵等志愿队伍,积极开展“新思想我来讲”“乡风文明我来引”“青墩文化我来宣”“魅力海安我来演”“主流价值我来播”“先进典型我来扬”“困难群众我来帮”等各类特色志愿服务项目。
以正面导向推进各类服务。各实践点结合具体实际设置特定的志愿服务日,每月正常开展活动。以实践点为圆心,开展各类为民服务,吸引返乡青年人才、种养大户、“五老”人员等更多的村民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更好地发挥基层文明实践阵地的正面导向作用,推动更多实践点的自愿、自发涌现,构建形成海安基层一线“文明矩阵,实践闭环”特色模式,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成果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作者系中共海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责任编辑:陈伟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