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教梦

2019-09-28赵丹丹

广东教育·综合 2019年9期
关键词:特区特教深圳

赵丹丹

贾樟柯说过,浪子之所以成为浪子,是因为有家。然而,那个年少时熟悉得让我深感无趣的故乡,尽管每次归去来之间都会让人肝肠寸断,却也渐渐成了记忆里的远方。每一次的月台独行,每一次的起飞与降落,那些行过的路,做过的梦,飞扬过的青春,有一天,终将成为照亮我们后半生的月光。

城在人的心中

1989年,深圳特区创建的第十个年头,我刚满6岁。父亲被单位派往广东疗养,于是我跟随父母第一次离开家乡。父母不知道小孩子也需要办边防证,当所有的大人都去了深圳,我和同行的小伙伴就被留在了疗养院。几天之后,大人们带回来了最新潮的傻瓜相机,从沙头角扯回了做衣服、裤子的“的确良”。这段模糊的记忆是父母后来告诉我的,命运的安排却总是这般令人感慨,幼时遥望的深圳特区,竟在十六年后向我敞开了大门。当然,这时候已经不再需要边防证了。

人生的际遇一面写着随性,一面写着注定。大学毕业那年,我所学的特教专业一直没有合适的学校来招聘,在焦躁的等待中,等来了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我试着递交了简历,幸运地通过了面试,就这样,我成为了深圳的一名特教老师,成为了千万特区人的一员。在来之前,我没有做过一天深圳梦,却毅然放弃了家乡省会城市的安稳生活;在来之后,我像所有的异乡人一样,相信开放的环境能创造更多的机遇,也相信自己值得拥有更好的未来。

回想起那些初来乍到的日子,总是既带着自由和独立的无所畏惧,更帶着离家和思乡的漂泊情绪。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我没有家人,没有朋友,提前了半个月来学校报道,甚至连同事都没有几个,突如其来的孤独,仿佛随时随地就会淹没我。我还记得因为下错了站,在黑夜的雨里往宿舍赶的紧张和慌乱;我还记得在布吉街繁华的灯火前走过,那喧闹却与我无关的落寞。

那时的自己,唯有怀着满腔的赤忱,等待着我的学生,在每个星期一的早晨,从深圳的各个地方来到我们的一方教室里,用他们那并不爽朗的声音,向我问一声“老师好!”那些与书本相伴的夜晚,我和大多数年轻的老师一样,在办公室里写教案、做课件,直到保安师傅逐层楼的检查,提醒我们要熄灯了,才恋恋不舍地关掉电脑,从漆黑的校道慢慢走回宿舍。寂寞的日子里,我专心拼搏,收获着不大不小的成绩,优秀班主任、赛课一等奖、教研组长,却也因为自己的年轻无畏,多少次流下倔强的眼泪。

那时的自己,总感觉深圳似乎很大,我的世界却只有眼前的校园。我曾经爬上莲花山的顶端,眺望着深圳的大鹏展翅;我曾经站在繁华的深南大道上,仰望着熟悉而又陌生的小平画像;我曾经踩着大梅沙的细浪,远望着广阔博大的蔚蓝色海面;我也曾经看着马路上每一个匆匆走过的人,听着《第一现场》里各种鸡毛蒜皮的新闻。我明白了什么叫一个人、一座城,城在人的心中,人的格局就是城市的大小。深圳,这样一座宽厚包容的城市,敞开了胸怀,来滋养每一个人的梦想。人会因为选择而成长,因为成长而懂得选择,我曾经无处安放的特教梦想,也因为自己的一个决定,即将在这座城市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人在城的爱中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中国人都知道这句代表深圳的口号。三十多年来,它不仅引领着中国走向市场经济,更象征深圳的追逐精神。然而,在城市的飞速发展中,我和我的同事们在从事着一项“慢”的艺术,敬畏每一个残缺的生命,用我们的青春和智慧去“育残成才”,谱写了一曲城市中的“悲悯之歌”。

这些残缺的生命,就是被人称作“残疾人”的特殊孩子。他们,有的缺少聪慧健全的头脑,有的永远生活在孤独的世界中,有的拼尽全力也迈不开自己的一条腿,有的从来不知道蓝天和白云长什么样子,有的终其一生也不能叫出一声“妈妈”。然而,他们的父母,却和我们一样,都是普普通通的特区建设者。他们的家庭,因为有了一个特殊孩子,一度掉进了绝望的深渊。

我和我的同事们,就是这些特殊孩子的老师,没有关于分数高低的思考,有的只是帮助一个个生命努力成长,寻找尊严的历程。有人问我,你教这些孩子有什么用?他们能学会什么?

如果你看见过孩子们迷茫而空洞的眼睛,你会知道,那里需要一点点去填满世界的形状;如果你看过一个母亲的眼泪和愤怒,听过一个父亲的坚持和无助,你会知道,这条路上需要相互扶持的人,一起走向未来;如果你看过一个孩子学会了穿衣,学会了劳动,学会了写字和计算,拥有了独立生活的勇气,你会知道,教育原来是这么的充满力量;如果你看过这些看似迟钝的孩子,在毕业演出上为老师和同学流下了真挚的泪水时,你会知道,教育真的是可以超越一切屏障而被感知的大爱。我们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帮助孩子们追赶前进的社会,让他们能够同样沐浴在这座城市的阳光中,享受着文明带来的幸福。

有人问我,你真的愿意一辈子从事特殊教育吗?我曾经无数次向人解释过我的职业,当然,我也曾经有过怀疑和沮丧,但是——当家长们把孩子送进教室,又依依不舍地奔向城市的各个岗位时;当的士司机知道我们是特殊学校的老师而拒绝收取我们的车费时;当一批又一批的深圳车主驾着爱车来到为特殊孩子创办的洗车中心时;当市民中心的场地、少年宫的舞台、少儿图书馆的展览厅,展出了孩子们的作品,吸引了无数市民驻足观看时;当我优秀的同事们,一次次站在比赛场和领奖台上,展现着特教老师的风采时;当我的孩子健康地成长着,开始思考和理解他父母亲的工作时——我知道,这就是深圳,包容每一个向上的生命,接纳每一个奉献的身影,用它那大海般磅礴的胸怀抚慰着她的儿女。我知道,这就是我,作为特殊教育的从教者,应该坚守的信念:这里有我离不开的学生,离不开的三尺讲台。

我依旧用期盼的目光看着那些普通学校里耀眼的孩子,我仍然羡慕那些桃李芬芳的传说,但谁能说,特殊教育里就没有属于我们的幸福呢?生活在这样一座城市的怀抱里,难道爱,不是一直与我们同在?

鹏城未老逐梦正好

站在流年的岸边,回望来时路,那青春正好的面庞,也有了一丝岁月的味道。十三年,只是深圳的一个片段;十三年,却将我的脉搏和这座城市的脉搏跳动在了一起。

在这里,我用最美好的年华托起了一只只折翼的鸟儿,期待他们能放飞颂春的理想;在这里,我和他因特教而相遇,因相知而相许,终得一人心,只愿白首不相离;在这里,我孕育了一颗奇妙的种子,期盼他从襁褓中的婴孩长成让我仰望的小伙子;在这里,我站上了“深圳十佳青年教师”的领奖台,接受着特区教育给我的一份荣誉。

我,一个普通的“80后”独生子女,出生于万物生长的改革开放初期,成长于激情燃烧的光辉岁月,求学于翻天覆地的崭新世纪。我感恩,我生活在大爱无疆的深圳,筑梦在这个奉献和进取的时代:深圳市政府接连出台了第一期和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罗湖、福田、南山、宝安、龙岗多个行政区已经开始建设特殊教育学校。为了求学而奔波的特殊孩子们,终于也能在家门口上学了!一届又一届的特殊教育师范生,像我们当年那样,踏上了深圳的土地,带着梦想与荣光,将在特区的教育舞台上,奏出属于他们的强音。深圳特教人期盼的春天,已经到来了!

风,来自汹涌的海上。四十载岁月激昂,不会辜负所有为她炽热过的青春。大时代的血液里鼓胀着民族的精神,那是对所有普通人向往美好生活的尊重。深圳之美,特区之魂,就在于一代又一代人把微小的力量汇聚在一起,铸就今日的都市华光,更将锻造崭新的鹏城精神,让每一个人的梦想,在这片土地上奋力奔跑,肆意生长!

猜你喜欢

特区特教深圳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特区文学|诗》2022年征订启事
《特区文学》2022年征订启事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DC炫特区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