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
2019-09-28屈瑛
屈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建设应该是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严格制度规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多年来,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校坚持师德建设“五驾马车”的护航和引领,积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着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精心培养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团队。
第一驾“马车”——文化引领,丰润精神
王邦虎在《校园文化论》一书中指出: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在学校组织背景下以特定价值观念为基础进行物质与精神创造的结果及其过程,代表着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与思想品质。笔者认为,校园文化的本质不应仅仅停留在种花养草、贴标语、提口号的浅层次的物质形态文化,更应该是体现学校主体价值观的人文环境及文化氛围,是校长对教师的强大精神指引,也是学校精神的总结凝练。
一方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校园环境建设应当师生共同参与,并主动形成对于本校文化的历史继承以及自身传统塑造,以此建立校园文化的强大根基,进而对师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触及精神心灵的文化灌溉。故此,校园中的一路一景、一花一木均是师生精心设计、共同打造。学校的“陶贤苑”,即为学校悠久历史的物象化。1932年学校名曰“陶贤书院”,当时是一所私塾,教师是一批立志为振兴中华奉献力量的共产党员、进步学生。随着历史的变迁,改名为“长湴小学”。八十六年来,一代代的师生砥砺奋进、筚路蓝缕,成就了如今的长湴小学。承载着一代代长湴师生精神象征的陶贤苑因此被安放于校园,而不是以文字的方式永存于校史馆或档案室。如今的陶贤苑有承载着孩子梦想的“一帘幽梦”的走廊,有小巧别致的书香味浓郁的小院落,有浸润着墨香的写字台,有溢满花香的“金桂路”等等。陶贤苑不仅是全校师生课后休闲的最爱去处,更是师生精神成长的文化载体。
另一方面,教师作为校园文化的引领者、组织者与传播者,其重要意义不言自明。学校以“尊重与发展每一个人”的生态教育理念为指引,推行生态管理,实施生态教育,打造生态课堂。不仅如此,我们还在教师队伍中推行“雅形”“雅言”“雅行”等“雅”文化。“雅形”——请专家开讲座,谈教师形象、仪态等,组织“教师是否应该讲时尚”等专题辩论,举办教师形象大赛和展示活动,以提升教师对自身形象的重视。“雅言”——在教师中开展“美语”征集和“忌语”自查活动,开展读书会活动,以提升教师自身的修养,促使教师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雅行”——开展教师教育信念征集和展示活动、“我的老师”下水文和教师风采演讲活动等,以促进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这些举措,不仅进一步丰润了教师的精神世界,而且使学校成为教师的精神家园,让教师们形成了深层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第二驾“马车”——专业发展,勤耕善育
众所周知,教师专业化是加强师德建设的关键环节,结合学校的生态教育特色,我们确定了“勤耕沃土 善育良才”的教风,并以此为依托,在每学期开展磨课、课堂建模、课题研究、边教边悟、科组大讲坛等一系列活动,营造教师渴求发展的环境与氛围,提供教师自主发展、施展才华的条件与舞台,助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其中“绿韵杯”教学大赛呈现了我校教师专业发展中最绚丽的色彩。
2002年的秋天,“绿韵杯”诞生于校园的盎然生机中,成为教师一步一步踏实奋进的印证,走过十六个年头,愈发醇厚浓郁。每年金秋十月,全校的说课比赛便拉开序幕,参赛者和听讲者在激烈的答辩、建议的碰撞中擦出思想火花。十一月是分科组的精品课大赛,因有了课题研究和专题研讨为基础而显得精彩纷呈。十二月的思课活动,让教师在反思中突破自我、修正自我。次年一月,个人和科组的总结为未来的发展明确了方向。贯穿一学期的研讨和探索,不仅促使教师主动研习先进教学观念与理念,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而且使集体的智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融合。有了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也焕发了活力和生机,由此形成良性循环。正如一位老师在反思中所言:“近来我常常感受到一种幸福,那是因为我身在这样一个互相鼓励、真诚交流、通力协作的集体当中。我也为我们的团队感到骄傲,我相信我们是最棒的!”学校的师德师风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如荷叶底下的脉脉流水,于无声处,潜入每一个教师内心深处。
第三驾“马车”——榜样示范,见贤思齐
党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各行各业都要注意发现和总结自己的先进典型,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善于发现先进典型,树立优秀榜样,不仅能使榜样个人的人格得以升华,还能带动整个群体走向先进,师德建设也是如此。每到年末,学校都进行评优,并且邀请年度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在教师大会上做事迹介绍,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
多次获得广州市、天河区优秀班主任的梁绮梅,是学校低年段班主任的“领头羊”。她几乎整天都“泡”在教室,辅导孩子们看书学习,为他们答疑解忧,和他们促膝谈心,以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本着“为了每一个”的原则,她用爱心呵护每一棵幼苗,真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种植达人”韦锴是我校另一位甘于奉献不求回报的优秀教师。他对“教书育人”有着非同寻常的热情与激情,不仅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全部用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主动用自己的部分收入购买教学所需工具和材料,还将自己的感悟和体会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传授给一代又一代的长湴学子。无论是旭日東升还是夕阳西下,他忙碌施花肥或是辛勤修剪枝的身影,以及身旁主动追随、静听由“种植”引发的一系列人生哲理的大批学生,是校园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而他的名言“想要和得到,中间需要做到”,更是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师生。
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说服。这些身边的优秀事例,吸引着老师们自觉学习、效仿,从而产生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不仅在校园形成人人赶超比的良好氛围,而且使学校充满了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