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医务工作者执业压力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9-09-28陈清刚周迪泽
熊 智,辛 颖,陈清刚,王 瑄,周迪泽
(1.天津市医药学(协)会管理办公室 天津300040;2.天津市医学会 天津300040;3.天津市安定医院 天津30007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天津市医务科技工作者现状调查”反馈问卷3150份,相关文献20篇。
1.2 方法
本次调研通过天津市医学会下设的各专业委员会和会员单位,面向天津市辖区内各级公立医院开展“天津市医务科技工作者现状调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选择其中与医务工作者执业压力相关的项目进行统计学分析。问卷收集时间为2019年2月15日至2019年3月15日,共回收《天津市医务科技工作者执业现状调查问卷》3150份,数量符合统计学要求。本次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站发布,参与者均为在线扫描二维码答题,通过设置每个微信账号只能回答一次避免重复答卷。
2 调查结果
2.1 人口学分布
本次随机抽样调研获取的3150份问卷中,男性占24.63%、女性占75.37%;学历分布中,博士研究生占5.68%、硕士研究生占25.97%、本科生占57.68%、专科生占10.67%。数据显示,我市医务科技工作者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89.33%,说明天津市医务科技工作者群体属于高学历群体,医务科技工作是一项门槛非常高的职业。本次调查中工龄25年以上的受访者占14.73%,工龄15~25年的受访者占19.87%,工龄5~15年的受访者占41.56%,工龄5年以下的受访者占23.84%。数据显示本次问卷调查有1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受访者达到了34.6%,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受访者达到了76.16%,说明参与本次调查的对象绝大多数属于在本行业有丰富从业经验,深刻执业体验的工作者,因而更利于反映该行业从业者执业体验及未来发展需要。职称分布中,正高级职称的受访者占8.13%,副高级职称的受访者占13.46%,中级职称的受访者占33.08%,初级职称的受访者占38.76%,无职称的受访者占6.57%。数据显示拥有高级职称的受访者占21.59%,说明绝大部分的医务科技工作者面临着晋升压力。具体数据见表1。
2.2 天津市医务科技工作者执业压力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2.1 线性相关性分析
受访的3150名天津市医务科技工作者中有63.84%的受访者表示压力有些大,认为压力非常大的受访者有22.51%。从图1—图6中可以看出,年龄、医院等级、收入因素与受访者执业压力无线性相关,排除以上几项后,对可以看出线性相关的职称、晋升机会、深造机会、医疗纠纷4项影响因素进行统计检验。
2.2.2 统计学检验
统计学检验折线图如下。
图1 年龄与工作压力关系折线图Fig.1 Profile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and job stress
图2 职称与工作压力关系折线图Fig.2 Profile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title and job stress
图3 医疗纠纷与工作压力折线图Fig.3 Profile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cal disputes and job stress
图4 医疗机构等级与工作压力折线图Fig.4 Profile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cal institution level and job stress
图5 深造机会与工作压力折线图Fig.5 Profile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further study opportunities and job stress
图6 收入与工作压力折线图Fig.6 Profile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ome and job stress
天津市医务科技工作者职业压力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2)显示职称、晋升机会、深造机会、医疗纠纷4项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001,印证了折线图中的线性相关。这4项影响因素按照相关系数绝对值进行排名,第一位是职称、第二位是晋升机会、第三位是深造机会、第四位是医疗纠纷。职称越低执业压力越大,晋升与深造机会越多的受访者工作压力越大,更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广泛关注的医疗纠纷问题在本次调查中显示并不是影响天津市医务科技工作者职业压力的最主要因素[1]。
表2 天津市医务科技工作者职业压力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Tab.2 Analysis results of occupational stres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orkers in Tianjin
①职称越低的医务科技工作者执业压力越大。从图2可以看出,天津市医务科技工作者从无职称到副高级职称,职称越低职业压力越大,说明正处于工作起步阶段的医务科技工作者工作量大、科研能力不成熟、晋升压力较大。而已获得正高级职称的医务科技工作者压力大于副高级职称医务科技工作者,正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一般在医疗机构或科室内担任领导职务,承担更重的任务和责任,压力有所上升。
②医务科技工作者晋升与深造的难度较高。晋升与深造机会越多的医务科技工作者压力越大,说明晋升与深造的难度较高。以晋升为主治医师为例,学历上已取得医学本科学位的需要从事医师工作满4年,已取得医学硕士的需要从事医师工作满2年,或者已取得医学博士学位。除学历要求外,还需要参加统一考试并且要以前两位作者的身份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以上条件全部符合之后报卫健委,再通过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定合格才可以成为主治医师,如果想要晋升为副主任医师或者主任医师则难度更高。由于临床和科研对晋升缺一不可,想要抓住晋升机会,医务工作人员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还要利用业余时间搞科研,部分人还需要承担教学任务,医疗、教学、科研一环紧扣一环,必然导致他们面临沉重的压力。
③天津市医患关系现状。医患关系一直是近些年社会舆论的热点问题。对于医疗纠纷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天津市医务科技工作者常常提及的执业压力之一。伴随我国社会不断向前运转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身体的健康越来越关切,这对医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务工作人员面临的是患者的人身安全,容不得一点疏漏,本身就形成了一定的工作压力。对于一些急性事件的集中渲染,也加剧了广大医务科技工作者的主观心理压力。
本次对天津市医疗纠纷发生频率客观数据的调研发现,尽管其与医务科技工作者的执业压力具有相关性,也仅仅在影响我市医务科技工作者执业压力4个主要因素中排最后一位。
3 对策研究
3.1 引入员工援助计划,引导医务工作者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
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即员工帮助计划,最早由美国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2],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作为解决员工心理健康及行为问题的有效模式,已在欧美得到成功运用,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手段[3]。引入单位通过与EAP提供者签署协议,使其执业人员获得专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和咨询建议。
关于在医院管理中引入EAP,我国目前的研究还仅限于理论层面,迄今为止并没有获得进行相关实践的数据信息。根据本次问卷调查,分别有96%及97%的医务科技工作者愿意参加心理辅导及医疗安全培训,说明天津市医疗机构确实有引进EPA的需求。具体实施上可以先从三甲医院中筛选有条件进行EAP的试点单位,通过开展心理辅导培训以及医疗安全培训的方式,定期收集反馈数据,进行科学的量化调查并总结经验,在此基础上逐步向全市其他医院推广,逐步将维护医务科技工作者健康纳入到制度规范。旨在达到缓解天津市医务工作者的执业压力、预防和解决员工心理问题、提升工作绩效的目的。
3.2 建立健全保障制度,缓解医务工作者执业压力
本次调查显示天津市一半以上的医务工作者每天都在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除此之外还有97%的受访者处于职业暴露之中。为缓解这种情况,医疗机构的管理者们应尽力营造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以利于他们可持续地进行职业发展。
①医疗机构可以聘请专业的法律服务团队,在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的同时为维护诊疗行为中各方合法权益提供保障。
首先,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和专业的法律团队长期合作,在医务人员遇到法律纠纷时为其提供专业的法律帮助以保障自身及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其次,医疗机构还可以制定规范的培训课程和培训计划,邀请法律服务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普及活动。对于法律知识的有效认知,可以使医务人员在面对突发状况时沉着应对,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再次,在现代法治社会的背景下,医护人员也需要尊重并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学习法律知识,提高医务人员执业素养,可以使医务人员了解并尊重患者的权利,规范自己的言行,对其诊疗行为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有所预见。最终达到做好医疗服务,维护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4]。
②医疗机构可通过与保险公司开展合作,建立健全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为参与诊疗行为各方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
一方面,根据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在2014年颁发的《关于加强医疗责任保险工作的意见》相关精神,医疗机构应积极投保医疗责任保险,充分发挥以医疗责任保险为主要形式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在医疗风险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医疗机构可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加强宣传,鼓励患者自愿购买医疗意外保险。如诊疗活动中发生保险范围内的医疗意外情况,既可以使患者得到投保范围内的保险金,也可以部分缓解医院支付导致的经济压力。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实现对患者权利的救济、医务工作者执业风险的转移,同时可降低医疗纠纷成本,提高解决医疗纠纷的工作效率。
3.3 引入人工智能,辅助医务工作者更高效率、更精准地完成工作
近些年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也逐步成为科技热点,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拥有相关人工智能科技的企业合作,在医院数据管理、导诊、医学影像识别及决策诊断等多个环节引入人工智能。以结肠息肉诊断为例,计算机辅助诊断在结肠镜检查中应用有助于克服经验不足和视觉疲劳等问题,提高结肠息肉检出率,在减少漏诊的同时还有助于准确识别肿瘤病变[5]。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使医务工作者在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中节约更多时间精力,还可以在管理、识别、诊断中为医务工作者提供更快、更精准的建议,辅助他们做出更合理的诊断。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强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从而使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压力得到有效缓解[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