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西山地村落发展问题与规划策略研究

2019-09-27谢鸿锋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双溪盘活村落

【摘要】研究适合山地村落的规划发展对策是引导其可持续发展、发挥规划的战略统领作用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部分。本文以衢州市双溪村为例,提出了从自身资源特征的分析出发,推动其特有价值的“盘活策略”,为山地村落今后的规划和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地村;规划策略

1、引言

2012年年底,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五位一体”建設美丽中国的宏伟构想。为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在浙江的实践,浙江提出 “两美浙江”发展目标。将“美丽乡村”作为“美丽中国”的起点,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乡村,纳入“两美浙江”的战略框架,共筑美丽中国。

浙江地区的地形分布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整体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浙西地区的村落多分布于丘陵地带,有较好的山水格局作为建设基底,同时,这些地区交通不便、设施落后等问题是一直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研究适合山地村落的规划对策是引导其可持续发展、发挥规划的战略统领作用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衢州双溪村为研究对象,试图从村庄发展的问题出发,分析其自身资源价值,探究其发展的新策略,以期对浙西山地村落的发展与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2、双溪村概况

双溪村位于衢州柯城区北部山区,主要依托花木线对外联系,距离衢州火车站直线距离20公里,距离杭金衢高速和杭新景高速七里互通口直线距离均约10 公里,处于衢州南北双高速入口的中心位置。双溪村属于典型的山地村落,整个村落以群山为主,坡度较陡,仅石桥自然村双溪交汇处较为平坦。

3、村落发展问题

双溪村作为山地村落,有着浙西地区村庄发展的诸多共性问题,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3.1 老龄化与空心化等社会现象带来的村庄可持续发展问题

双溪村山多地少,产业的滞后导致农村隐形失业,,外出打工家庭占46.87%,村庄空心化现象严重。村内60 岁以上人口占26.60%,养老问题突出。

3.2 村庄规模大而分散的空间特征带来的人居环境改善的困难

双溪村由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达到石梁镇域面积的近1/4,人口不到1500人,常住人口少且分散,这为人居环境的改善带来了诸多困难,尤其是公共设施的配置。

3.3 环境保护要求与和用地条件受限下的空间拓展问题

双溪村的多个居民点都属于禁建村和限建村范围,沿石梁溪等重要的生态廊道有严格的建设控制要求,同时已经立项的寺桥水库即将建设,对水库上游的双溪提出了更高的环境保护要求。

3.4 村庄发展缺乏资金支持

根据调研发现,多户村民都有开展农家乐的意向,苦于缺乏资金,而村集体资金更是捉襟见肘。而政府对乡村的各种资金补助仅仅停留在“输血”层面上,并未起到“造血”和“换血”的高度。

4、规划策略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梳理,我们认为村庄发展的核心在于产业发展,缺乏资产、缺乏发展的空间,良好的环境为得到有效利用。通过对区域旅游环境的分析,规划从其自身特征出发,提出自我价值盘活策略。

4.1盘活资产

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村民手中有很多的隐形资产尚未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开发,那就是房屋和土地。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村民外出打工,多数农居处于空置状态;其次,由于15年的寒潮袭击,双溪的桔园受到严重的创伤,大部分耕地处于荒废状态。

基于此规划提出盘活资产,将村民手中的房产和土地资产盘活,用股份制的方式,将村民手中的闲置资产转变为股份,享受每年的分红。

规划措施:

(1)把村民手中的房屋、林地等资产转变为股份,从而改变村民有资产无资金的尴尬局面;

(2)公司化运作,单体承包,责任到户,强化村民的服务意识,把股份与服务结合起来,从而解决了村民自下而上的农家乐相互抢客、服务低下的局面;

(3)通过村规民约,给老弱病残设施干股,村民道德与分红挂钩,提升村庄的人文环境。

4.2盘活空间

双溪村是石梁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多个居民点都属于禁建村和限建村,沿石梁溪等重要的生态廊道有严格的建设控制要求。

为了满足村庄发展各项功能的需求,规划提出盘活空间,保护式开发建议,避免对村庄采用大拆大建模式,对空置的建筑进行功能改造利用,充分延续现有小规模渐进式改造模式,保留村庄肌理,留住乡土文化载体。

整合村庄的农田、果园、山林用地,改变传统的耕作模式,把三产和一产结合起来,融入乡村旅游休闲功能,提高空间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规划措施:

(1)对空置建筑合理利用,完善村庄的公共服务配套功能及旅游服务功能;

(2)根据村民意愿、将村民的田地、园地进行整合利用,发展农村观光休闲产业。

4.3盘活环境

双溪村最大的资源优势就是山水环境资源,没有进行任何保护和开发,以此为基础的单纯的农家乐功能过于单一,吸引力有限。

规划引入“全域旅游”的概念,通过盘活环境资源,借助地形优势提升山、水、田、园、村的景观,以农林经济为基础,以旅游为核心,融合农业生产、观光休闲、科学教育、娱乐餐饮、养生度假多种功能于一体,以此满足都市人回归自然、回归田园需求,强调游客体验的升级版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规划措施:

(1)充分发挥避暑胜地的优势,开发不同类型的度假产品;

(2)对水资源环境进行合理利用,将溪渠打造成为可观、可玩的游乐区域;

(3)充分利用乡土环境,开展具有乡土特色的农家游乐项目。

小结:

本文抓住浙西山体村落发展建设的特质与问题,结合衢州市双溪村的实证研究,提出了从自身资源价值的分析出发,推动自身特有价值的“盘活策略”—— “盘活资产”、“盘活空间”、“盘活环境”三个方面的规划策略,期望以此抛砖引玉,进一步完善并提升浙西山地村落的规划建设状况。

参考文献:

[1]陈秋晓,洪冬晨,吴霜,等.双体系并行特征下的浙江省乡村规划体系优化途径[J].规划师,2014(7).

[2]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5年度全省村镇工作座谈会资料汇编[Z].2015.

[3]吴琳,余建忠,鲁斐栋,等.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规划策略探析――以天台县后岸村为例[Z].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5.

[4]李静,王姝,金贤锋.高山村规划发展对策研究一一以重庆市为例[Z].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8.

[5]雅克设计有限公司.衢州市柯城区石梁镇双溪村“美丽宜居示范村”村庄规划[Z].2016.

作者简介:

谢鸿锋,雅克设计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浙江杭州。

猜你喜欢

双溪盘活村落
连州唐宋两“双溪”
镇平县审计局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1380.05万元
武陵春
油画《村落》
引发海啸(下)
冯“虚”御文,尽“虚”其能
双溪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