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万雄师”渡江之前的惊险故事

2019-09-27夏明星徐晓丹

党建 2019年9期
关键词:渡江大队

夏明星 徐晓丹

1954年6月,上海电影制片厂推出了由沈默君编剧、汤晓丹导演、孙道临主演的惊险故事片《渡江侦察记》。该片讲述了渡江战役前夕,解放军某军侦察连李连长(孙道临饰演)带领侦察班偷渡江南,在江南游击队密切配合下,深入虎穴探明敌人江防部署,协助大军取得渡江战役胜利的故事。影片中,面对敌人重重包围,李连长临危不乱,用报话机寻呼军部首长:“黄河!黄河!我是长江!我是长江!”“有重要情况向你报告!有重要情况向你报告!”这段经典台词铿锵有力、振奋人心,曾经鼓舞着人们攻坚克难、奋勇向前。

鮮为人知的是,这部著名红色电影的诞生,与解放军第27军首任军长聂凤智还有一段渊源……

指派“先遣渡江大队”深入敌后

聂凤智,1913年生,湖北大悟人,是从红四方面军成长起来的我军著名战将。

1929年1月,聂凤智参加工农红军。八年半的红军岁月中,他披坚执锐,从鄂豫皖转战到陕甘宁,从普通战士成长为红军团长,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1937年7月,聂凤智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5年1月,调任胶东军区中海军分区司令员,开始独当一面。期间,他率部拔栖霞、占莱阳、打平度、克烟台,为胶东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聂凤智任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25师师长、第三野战军第27军军长等职,参与了莱芜、孟良崮、胶河、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重大战役、战斗的组织指挥,成长为一代名将。在他因病逝世后,《人民日报》刊登了中央军委批准的《聂凤智同志生平》,从中可以领略他的战将风采:

出师鲁南,血战孟良崮,奔袭周村,潍县大捷,汶水设伏等战役都打得很出色,很成功……解放大军横渡长江前,他指派“先遣渡江大队”深入敌后开展斗争,受到中央军委的赞誉。进军上海,他指挥五个师攻占市区,为坚决实现党中央将上海完整保存下来的指示,作出了重要贡献。部队进城后,露宿街头,秋毫无犯,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成为我军历史上模范执行政策纪律的光辉典范。

从上述《聂凤智同志生平》可知,将军一生百战功多,而他“指派‘先遣渡江大队深入敌后开展斗争”,实是大功一件。这件大功,是他在1949年春天渡江战役前夕创造的。

1949年2至3月,中央军委依据向长江以南进军的既定方针,命令第二、第三野战军和中原、华东军区部队共约100万人,统归渡江战役总前委(由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组成,邓小平为书记)指挥,兵分东、中、西三个突击集团,采取宽正面、有重点的多路突击战法,准备在5月汛期到来之前发起渡江战役,歼灭汤恩伯集团45万人,夺取国民党政府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以及江苏、安徽、浙江广大地区。

1949年3月,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刚刚整编为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第27军,首任军长聂凤智立即挥师安徽无为县境,在渡江作战中突击集团(谭震林指挥)编成内,展开渡江准备工作。正是在此期间,他指派“先遣渡江大队”深入敌后,“导演”了一出动人心魄的“渡江侦察记”。

真实版的“渡江侦察记”

打仗讲究知己知彼,面对渡江准备工作,聂凤智确实有点犯愁:如何了解当面敌情以实现知彼?诚如他在回忆录《战场——将军的摇篮》中所言,“这次渡江作战的侦察工作,遇到个特殊情况。侦察兵历来是部队的眼睛。‘兵马未动,侦察先行。现在我军各级侦察分队被宽阔的江面所阻,‘英雄无用武之地。”怎么办?他一时也无良计。

一天,聂凤智来到江边临江坝指挥所,检查渡江准备工作。临开午饭前,他看到作战科侦察员正与管理员叽叽喳喳,神秘得很,他一时也没往深处想。饭菜端上桌,平平常常:一小碟韭菜炒鸡蛋,一小碟炒青菜,还有一大碗辣豆腐汤。聂凤智也没客气,端起饭碗就吃,边吃边招呼:“你们都吃啊!怎么把我当客人啦?”

侦察员、管理员异口同声:“这是特地为您做的!”

聂凤智纳闷了:菜只有两小碟,三四月间,青菜、韭菜遍地长,怎么变成精贵食材了?他心中有问号,嘴上却不言语,看他们还有什么好戏“演”。

不一会儿,他们又端上热腾腾的两大盆菜,也并没有什么新花样:仍旧是一盆韭菜炒鸡蛋和一盆炒青菜。聂凤智依然没吭声,只是两样都试了试,味道和先前的并无二致。

此时,侦察员和管理员又异口同声地说道:“军长,您别吃我们的菜,您那个菜好啊!”

聂凤智不以为然:“好什么,是多搁了盐,还是多放了油?”

侦察员和管理员这才揭开了谜底:“这是江南的菜,他们刚摘过来的!”

聂凤智陡然一愣,筷子不觉停住了!原来,接连几夜,军侦察科都派人试着过江侦察,可惜每每无功而返,昨夜终于有人成功登陆江南,由于没有碰上敌人,抓捕“舌头”计划落空,天又开始放亮,就顺手在地里拔了一把韭菜和青菜,表明“不虚此行”。

聂凤智一拍大腿,果然不虚此行!他因此受到启发,立马行动:他又接连组织侦察兵过江侦察,偷渡10次,成功8次,抓捕俘虏30多名。

随着渡江作战任务渐渐迫近,聂凤智感到这种零打碎敲式的偷渡侦察有一定局限性,于是,他与其他军领导商议,决定派遣一支侦察分队过江,与江南地下党取得联系,及时而周详地掌握当面之敌的变化情况,通过报话机不断向军部报告。

对于这一行动,第27军党委是掂量又掂量。诚如聂凤智晚年回忆:“在百万大军渡江前夕,单独由我们军派一支武装侦察分队潜入江南,决非轻而易举之事。不仅侦察分队本身,就连我们军党委在内,都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这风险就是,当时国共北平谈判正在进行中,相当规模的武装侦察行动一旦失利,既会被国民党方面拿来作为破坏和谈的口实,又会给后续渡江作战行动蒙上阴影。经过反复权衡,聂凤智认定:“从我们多次组织偷渡侦察看,成功的把握是有的。”他们经过多次研究,将实施方案上报第9兵团。兵团首长考虑,虽然第27军只打算派遣一支侦察分队过江,但事关渡江作战全局,在全军没有先例,为慎重起见,兵团又向三野司令部、渡江战役总前委请示。经过层层上报,最后得到中央军委和总前委的赞成和批准。

4月6日,第27军由军侦察科科长慕思荣、军侦察营教导员车仁顺等组成“先遣渡江大队”(又名渡江先遣营),并专门指派81师242团参谋长、曾在皖南地区工作过的亚冰(即章尘)担任大队长兼党委书记,慕思荣任副大队长。当晚,先遣渡江大队兵分两路,分别渡江。

渡至江心时,敌人就发现了目标,顿时枪炮齐发,自然“偷渡”就成了“强渡”。在枪林弹雨中,11名队员光荣牺牲,但是两支队伍十几艘船共三百多号人还是强渡成功,登上了对岸。

部队为行动方便,不少人换穿了国民党士兵服装。上岸后,两个队顺利会合,很快得到地下交通员的接应,紧接着又与当地游击队会合,在游击队的大力帮助下,迅速展开工作。经侦察,他们发现江岸防守的敌人穿的是灰布军装,这表明这股敌人不是国民党的中央军,而是杂牌军,这为先遣渡江大队在敌区穿插、迂回提供了更多机会。在敌人心脏的14天时间里,先遣队基本摸清了当面之敌的兵力部署、江防敌军番号、敌军调防、地形、炮火位置以及沿江河流、水文等重要情报。

4月20日夜9时,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毛主席、朱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百万雄师横渡长江,渡江中集团率先发起渡江战役,第27军3个师向对岸鲁港至荻港一线大举突击。先遣渡江大队也依照预定计划,在敌后山头、高坡,燃起一堆堆篝火,给江北我军炮兵指示射击的目标。可以说,先遣渡江大队既勇敢地完成了敌后侦察任务,又出色地策应了大军胜利过江的艰巨任务。

最后,第27军仅用1个小时,即全线渡江,聂凤智当即口授一份电报:“我们已胜利踏上江南的土地!”他要求报务员用最快的速度拍发给党中央、毛主席。后来,聂凤智在回忆录中写道:“他们一听,打趣地说,聂军长在作诗了。这份只有12个字的电报,在我的军事生涯中,算得上是文字最短而且措辞奇特的一份电报。而它所包含的喜悦和豪情,又该用多少文字才能容纳得下呢?!”

在战评中,参与先遣渡江的27军侦察营第2连被授予“先遣渡江英雄连”称号。

聂凤智关注《渡江侦察记》拍摄

新中国成立后,聂凤智任华东军政大学教育长、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等职,领导了华东空军的组建工作。这时,根据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关于多宣扬军区部队(三野时已撤销番号,所有部队归属华东军区领导)光荣战绩的指示,军区文化部创作员沈默君根据先遣渡江大队的战斗经历,开始创作电影文学剧本《渡江侦察记》,聂凤智对此给予了诸多鼓励。

1952年底,上海电影制片厂启动拍摄筹备工作。这时,聂凤智已经从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岗位调任中朝联合空军司令员,正指挥对美作战。他听闻此事后,建议亲历过先遣渡江侦察的慕思荣、高锦堂(原27军侦察营第2连连长、“先遣渡江英雄连”连长)参加剧组,把先遣渡江大队的艰苦奋战过程告诉演员,确保影片真实可感。

对于两位亲历者参与到拍摄工作中来,主演孙道临兴奋不已,他回忆说:

先遣渡江大队了不起!对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应该用电影来完整记录,并告知后人。可以说,电影《渡江侦察记》真实、生动地记录了那场难忘的战斗。当年,拍摄电影《渡江侦察记》时的军事顾问,就是先遣渡江大队成员慕思荣和高锦堂。这两位都是全国战斗英雄,作为亲历者,他们与我们谈起先遣队渡江时的情形,至今仍历历在目。这里面,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作為当事人,两位还手把手教我们穿军装、打绑带、背行李、扛枪、射击、投弹等动作,我们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拍摄期间,在慕、高两位的带领下,我们专门来到安徽芜湖荻港体验生活和拍摄外景。我们一行人扛着铺盖、行李下了卡车,在泥泞的道路上走到各自寄宿的农家。春天的芜湖阴雨连绵,走在泥泞的山路、小道上,我们的鞋子常常被拔掉……从中真正体会到当年先遣渡江大队的不容易啊!

孙道临的回忆,证明聂凤智没有推荐错人。

在聂凤智的关注下,《渡江侦察记》成功问世,并深受全国人民喜爱,聂凤智自己更是“忠实粉丝”之一。1953年底,他从朝鲜战场载誉归来,后历任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等职,每次下部队,只要遇到放映电影《渡江侦察记》,他总默默带个小马扎,坐在官兵中间静静观看。当官兵们嘀咕“这个渡江侦察行动是老首长决定的”时,一向虚怀若谷的老将军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如今,《渡江侦察记》面世已经65年了,它曾经感动过几代中国观众,也必将继续感动下一代观众,它在影片中传递的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精神,必将激励我们这一代人投身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挥洒热情与汗水。

(作者系武警警官学院教授;广州市从化区街道办干部)

猜你喜欢

渡江大队
《一叶渡江》作品赏析
我们的建队日
吕蒙白衣渡江
百“牛”渡江
A Commentary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Sho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cumentary Translation
驱猴大队
革命文物诠释下的“渡江”精神
浅谈高速公路路政基层大队队伍建设
百牛渡江
大队委员也有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