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才:为“复兴号”飞驰在新时代
2019-09-2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铁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铁路运营里程增长至近13万公里,高速铁路从零跃升至2.9万公里。铁轨延伸之处,城市圈、高铁圈、经济圈开始涌现。在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我心中的装备制造强国梦想正在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扎根理想:造出又快又舒适的火车
我从小生活在吉林农村,上高中时,我才有机会看到真正的火车。每次面对呼啸而去的火车背影,都会激发起我无限的憧憬。从那时起我就对轨道交通事业有了美好的向往,所以我报考了当时的铁道部大连铁道学院。
大学期间,我多次乘火车往返于长春和大连,600多公里的车程,绿皮车要“晃”14个小时才能走完。当时就想,我们的火车什么时候才能快起来啊!1987年7月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有“机车摇篮”之称的大连机车车辆厂,担任技术工作。时值我国内燃机车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怀揣着拉近我们与世界距离的梦想,一入厂,我就全身心“泡”到柴油机机体等产品的工艺技术研究中,與工友们一起研究工具工装、破解生产瓶颈、提升产品质量。
肩负使命:奋力实现追赶超越
重载运输是国际公认的铁路运输尖端技术之一。我国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发展重载运输,比欧美发达国家晚了30多年。
2004年,铁道部启动7200千瓦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招标。我带领团队做了充分的准备,并与外方厂商组成联合体参加竞标。但是,我们与外商的技术引进谈判并不顺利,外方不愿意把技术原原本本地教给我们。我们白天与外方谈判,晚上反复推敲合同细节。经过40多天的艰难磋商,外商最终在合同上签了字。
在技术引进过程中,类似这样啃“硬骨头”的故事比比皆是。我深深知道,要摆脱国外技术控制,自主创新才是核心。此后,我带着团队投入到“大功率机车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究”项目研发中,在大功率柴油机、牵引变流装置等关键技术领域联合攻关。2014年4月,一列由4台电力机车牵引、编组320辆、满载3万吨煤炭的试验列车在大秦铁路完成运营试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掌握3万吨铁路重载技术的国家之一。
自主创新:铸就新时代“国家名片”
2008年12月,我任中国北车总工程师、副总裁,主管技术工作,全程参与并负责组织研制新一代CRH380高速动车组。为推进工作,我提出“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理念,搭建起“两厂三地六同步”协同创新模式,即在总部所在地北京开展概念设计、系统设计,在唐山、长春两个企业所在地开展产品设计、工程设计,统筹设计、试验、工艺、采购、质量、制造等六大系统同步推进,集中力量攻克核心技术难关。这种异地协同设计平台充分发挥了资源整合作用,动车组研发周期一举缩短40%。
2011年1月9日,CRH380在京沪高铁先导段试运行中创造了487.3公里的时速,这是当时世界铁路运营试验的最高速度。
2014年,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牵头组织下,中国中车开启了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的研发工作。3年多的时间,我带着研发团队历经503项仿真计算,5278项地面试验,2362项线路试验,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和世界性难题。2017年9月21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以时速350公里运营,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70年栉风沐雨,70年壮丽辉煌。新时代,逐梦扬帆再启航,我将不愧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