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视域下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

2019-09-27邱建秀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连续性视域初中语文

邱建秀

生活化视域是指人们从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来探究事物的视角。简单说,就是生活化视角。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课堂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在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让他们在自身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感知和探究阅读文本。下面,笔者将从学校生活视域、家庭生活视域和社会生活视域三方面入手,就如何让学生在自身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会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进行探究。

一、学校生活视域下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

学校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而在学校生活中,往往有很多非连续性文本的存在,比如悬挂的条幅、地图和时刻表等等。因此,在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不时地启发和引导学生,让他们认识到学校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和语文教学的联系,从而使他们能够有效利用生活经验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进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隆中对》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播放《三国演义》的视频来辅助课堂教学。这时,学生就会发现,诸葛亮在回答刘备问题的时候,是通过地图对当时的形势进行分析和讲解的。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入地图这一非连续性文本进行教学。教师可以以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为教学背景。比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谈谈在学校中可以看到哪些地图。有的学生说:“在校园门口可以看到学校的地图。”有的学生说:“在图书馆可以看到图书馆的地图。”有的学生说:“在教室里可以看到世界地图和国家地图。”之后,教师便利用学校的地图,教会学生怎样看地图。如,教师可以说:“同学们,看地图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看类型,其次看方向,再次看颜色,最后看图例说明。”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校图书馆的地图,从而引导学生联系学校生活场景,深化对地图这种非连续性文本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回到课本上来,展示“隆中对”中诸葛亮讲解的地图,让学生分析它和现代意义上的地图的区别,以及如何有效理解地图中所要表达的信息。学生通过观看,可以得出诸葛亮出示的地图较为简单,没有图例和颜色等结论。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地图中的信息对课文进行阅读和理解。如,教师通过对“荆州”“巴蜀”“东吴”等地区的解释,将学生带入三国时期纷乱的场景中,深化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学校的场景,就能有效促进他们对地图这种非连续性文本的理解和认识。

二、家庭生活视域下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

家庭也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家庭生活中,同样存在着很多重要的非连续性文本。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家庭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通过创设家庭生活情景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认同感,进而提高他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寓言故事《塞翁失马》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故事的内容通过图表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从而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故事中,塞翁的好运和坏运都是接踵而来的,通过阐述福祸相依的故事,启发学生要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教师还可以拓展一些类似的寓言故事,如《郑人买履》,“宁信度,无自信也”中的“度”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尺码,“尺码”也是一种典型的非连续性文本。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家庭生活的实际出发,想象购买衣服或鞋子的情景,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尺码的含义,并且明确尺码的大小,为他们将来真正购买衣服、鞋子做好准备。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相应的家庭生活环境,还可以促使他们深化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再次引申,引导学生思考在家庭生活中还有哪些典型的非连续性文本。有的学生说:“广告,它也是非连续性的文本。”还有同学说出了常备药品的说明书、电器的说明书以及家用电器上的标识,等等。总之,学生日常家庭生活中包含着很多非连续性文本。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和利用学生的家庭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探索家庭生活中存在的非连续性文本,从而有效提高他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

三、社会生活视域下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

初中學生虽然没有真正跨入社会,但却早已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接触社会:阅读书籍、浏览网页、从亲人口中听闻等等。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非连续性文本是复杂多样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将社会生活作为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解读生活中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例如,在教学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稿时,单单分析文章的题目“敬业”“乐业”,我们就会发现它很像社会中企业或单位悬挂的标语。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文章的题目,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延伸或拓展。比如:“同学们,你们看文章的题目,其实就是一个非连续性文本,你们还知道类似的非连续性文本吗?”这时,学生通过联系社会生活,畅所欲言,有的说“诚信立足,创新致远”,有的说“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还有的说“企业以人为本,员工以厂为荣”等等。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从哪里看到这些标语的。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分享社会生活中看到的标语,就可以加深他们对社会非连续性文本的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以“敬业”和“乐业”为例,让学生分别举例说明自己看到或了解的敬业和乐业的故事。有的学生讲了木匠和房子的故事:“一位手艺高超的木匠想要退休,但是老板舍不得木匠,希望他最后再盖一栋有品位的房子。当木匠用劣质材料匆匆忙忙建好房子后,才得知房子实际上是为他自己建造的。”这个故事说明,不论什么时候,都应该有一颗敬业的心。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深化了学生对敬业和乐业的理解,更有效培养了他们解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生活化视域下研究初中语文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对于学生深化理解文本,提高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尝试从学校生活视域、家庭生活视域和社会生活视域三个角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使他们将学习内容和自身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有效提升阅读文本的能力。

(本文是福建省建瓯市教育科研2017年立项课题“初中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B17030)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连续性视域初中语文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线性连续性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