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教育家 智者仁心北大风骨 燕园一国士 真君子大学人 人格高尚作风正直 五载掌黉门
2019-09-26王渝生
王渝生
2019年10月17日,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出席了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丁石孙的遗体告别仪式。丁石孙真是极尽哀荣。
丁石孙(1927.9.1-2019.10.12)原名丁永安,江苏镇江人,1927年9月出生于上海。1938年进入上海南洋中学开始接受新式教育。1944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电机系,不久转入数学系学习。
1948年插班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195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52 1984年,历任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助教、讲师、教授,数学系副主任、主任;其间,1982 1983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进修。1984年后,历任北京大学校长,民盟中央副主席、常务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欧美同学会常务副会长、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名誉会长,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名誉会长。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评审组副组长等职务。
丁石孙是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教育文化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丁石孙作为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长期从事数学教学与科研工作,在代数、组合数学、数论、数理逻辑及椭圆曲线理论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他重视教学工作,功底扎实,授课艺术广受赞誉,在4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先后开设过20多门课程,编写或与人合著了《解析几何》《高等代数》《代数学引论》等多部專著和教材。其中《代数学引论》在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评选中被评为国家级特等奖,并入选“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丁石孙在数学哲学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数学史研究生张祖贵合著的《数学与教育》对数学方法论在人的思维方式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思考,对数学在科学和人类文化及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作出一系列系统性阐释。
丁石孙数学造诣深厚,先后当选为北京市数学会理事长和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
丁石孙在1984-1989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坚决拥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推行蔡元培先生所倡导的科学、民主的校风和学风,提出把北京大学办成世界第一流大学的目标,在学校的教学、科研与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多项成效显著的改革。他把教学放在优先位置,鼓励教授讲大课,大力提升教学质量。他反对急功近利,重视基础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主张只有在坚实的基础理论研究之上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创造。他积极推动北京大学与世界著名大学交流合作,适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成立了一批新的系所和跨学科研究中心。
著名学者季羡林曾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感慨道:“在北京大学历史上,有两位校长值得记住,一位是‘北大之父蔡元培,另一位就是丁石孙。”
在担任北大校长期间,丁石孙经常骑着自行车在校园中穿行,学生见到丁石孙,随时可以拦住他,对学校提出各种建议。丁石孙的电话号码是公开的,有一次,一个学生给丁石孙打电话,抱怨北大食堂太差,把丁石孙臭骂了一通。10多年前,丁石孙在接受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的访谈,回忆自己在北大任职校长的经历时说:“我说最得意的一点就是我当了多少年校长,学校里没有人认为我是校长。”“谁也不把我看成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这是我很大的成就。”
在任校长期间,丁石孙先生以其高尚的人格、正直的作风,在有幸承蒙其教谕的莘莘学子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而在燕园之外,作为声名在外的“名校长”,丁石孙先生也影响了诸多同为教育工作者的后辈,树立了垂范后世的教育楷模。
20世纪在中国土地上产生的知名校长中,蔡元培在乱世当中种下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火种;张伯苓发出了“救国须改造中国,改造中国先改造人”的急呼;竺可桢给学生留下了“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的天问。他们留下的精神遗产,都有其各自的独到与不同之处,但他们身上都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共同点,那就是把将学生培育成社会的有用之才放到第一位,本着一切为学生负责的态度工作、履职。
对于今天的教育工作者而言,这同样是最重要的事情。培育学生,育德树人,永远都是大学最重要的工作。如此,我们便不必纠结于这个时代有没有名校长的问题,因为我们知道,只要有为学生殚精竭虑的教育工作者,那些名校长的精神便已得到了传承与发扬。
丁石孙先生是北京大学历史中的关键人物,也是我国当代的杰出教育家。丁先生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还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为国家呕心沥血,贡献了毕生的才智。丁先生一生经历丰富,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始终一身风骨,清明正气,是值得一代又一代后生晚辈学习的师长和楷模。年逾八旬后的丁石孙说过:“我是一个像空气一样自由的人,妨碍我心灵自由的时候,绝不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