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猕猴桃大学问

2019-09-26曹承娥

中国科技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植物园猕猴桃研学

曹承娥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让青少年在情景化的场景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体验进行有效衔接的方式,不仅是“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有效结合,更是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素养、提升格局的有效途径。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以下简称“武汉植物园”)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机构,是我国三大核心科学植物园之一,具有良好的情景空间和资源优势。作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武汉植物园可以让中小学生在自然中领略科学的魅力,真正做到既“研”又“旅”,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

开展研学旅行的优势

武汉植物园筹建于1956年,经过60多年的发展,在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丰富的课程资源和活动策划实施经验为研学旅行夯实了根基。武汉植物园是国家植物资源储备和植物迁地保护的综合研究基地,现收集保育植物资源万余种,建有世界上涵盖遗传资源最广的猕猴桃专类园等17个专类园,以及1个国家级种质资源圃、2个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武汉植物园以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科研成果为基础,结合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发研学课程。如面向3~16岁学生开展自然课堂、自然笔记大赛、观鸟比赛等百余期自然教育活动,面向高中生举办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植物科学专题营的探究活动等。此外,武汉植物园还针对亲子家庭开展神农架生态圈探秘之旅,为学校教师进行科学教师培训,为同行组织青少年科学教育协同发展研讨会等。

充足的实验设备和人才队伍,保障了研学课程高效有序开展。武汉植物园内建有公共实验平台和科普实验平台。公共实验平台配置了大型高端实验仪器,实验设备完善齐全,能满足多项高端实验课题同时开展。科普实验平台有课题实验所需的器材,能同时容纳百余名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武汉植物园有一支由30余名科研、科普专家组成的科普委员会,奠定了研学教师的整体高度。园艺中心还有40余名经验丰富的科普工作人员,均有担任课程教师的能力。

研学旅行的实施过程

多方联动,有效对接。武汉植物园从基地的角度出发,在研学相关政策范围内,联动武汉市文化与旅游局等有关政府部门及旅行社、研学机构、研学基地、研学营地等市场渠道,举行了武汉植物园研学产品推介会,现场提供课程体验、价格咨询、合同签订等服务。后期联合多渠道推向学校和市场,实现多方有效对接。

聚焦资源,科学设计。武汉植物园深度挖掘园区植物资源和科研成果,充分发挥园区专类园和课题组科研资源优势,科学开发研学课程,形成了以基础版为主、高端版为辅的课程框架。例如在春季“花花世界,科学探究”的基础版研学课程中,聚焦园区盛开的花卉和专类园特色植物,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研发不同版本的研学课程单,开发不同内容的研学科普报告,设计花卉微观世界的实验。而高端版研学则包含专题探究营、专题科考营等,是精心打磨后推出的有深度的研学旅行产品。

延展拓宽,专业培训。在植物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丰富正确的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武汉植物园的课程研发人员在课程开发出来后,与课程教师反复交流、精心打磨,就知识点进行延伸拓展,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对课程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有序实施,安全保障。武汉植物园给每个研学团队都配备了专业的研学课程教师和落地实施人员。在研学课程开展之前,落地实施人员制订好园区安全预案,研学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救助能力;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加强监控力度,落实安保和防控措施,确保研学活动顺利进行。

总结复盘,评价反馈。为了根据每个团队的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开展研学课程,研学结束后,活动负责人都会组织课程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开展活动总结复盘工作,分享好的经验,改进不足之处。下一步将尝试开展课程评价,收集学校教师、学生的反馈意见,建立研学评价机制。

“小猕猴桃大学问”案例概述

2019年,武汉植物园专门成立了研学服务小组,从市场对接、课程研发、师资培训、落地实施、评价反馈5个方面形成有效闭环,以认知、课堂、实践、探究、探险等形式相结合的研学实践教育课程框架,服务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研学团体。本文以河南省郑州市经开区实验中学79名初中生的研学团队为例,介绍武汉植物园的研学课程实施。

课程主题

以科学的名义行走自然——小猕猴桃大学问。

课程目标

·以专类园探究的形式,了解植物园的功能,科学认知武汉植物园。

·通过科普讲座了解猕猴桃的前世今生,以及科研工作者薪火相传、砥砺奋进的精神,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敬畏之心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小组团队合作,完成猕猴桃果实品质测定实验,培养团队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思维。

·以成果分享的形式,进行课程汇报,锻炼学生的表达、归纳、总结等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课程实施

◇专类园探究。现场按照班级将学生分成2组,由2位研学教师带队,走进水生植物资源圃、珍稀濒危植物专类园、本草园等特色专类园,听专家教师现场定点授课。专家从专类园特色植物出发,生动有趣地讲解不同植物的生境特征、物种特点、文化内涵及应用等,让学生了解植物园的物种保育、科学研究、科学普及的功能,科学认知植物园的价值。

◇科普讲座。武汉植物园拥有世界最大的猕猴桃种质资源圃,在猕猴桃分类学研究、野生资源评价及利用、杂交育种等领域是世界公认的猕猴桃研究中心。为深度挖掘科研成果资源,特邀请猕猴桃种质资源圃的张鹏博士为学生开展“从隐匿山间到誉满全球

中国猕猴桃的崛起之路”科普讲座,以武汉植物园猕猴桃科研发展历程为线索介绍中国猕猴桃的崛起之路。学生通过讲座感受到科研工作者薪火相传、专注求真、砥砺奋进的科研精神。

◇科学实验。学生自愿组合,在研学教师的协调下,约10个人为1组,在科普实验平台进行猕猴桃果实品质测定实验。张鹏将从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中采集来的部分果实样品分发给学生,现场边演示边讲解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果品测定实验,并讨论出小组的实验结论。

◇成果分享。研学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一天研学旅行课程的各个环节,回顾每个节点的重要知识点。以科学实验环节的小组为单位,先小组内讨论,后每组推选2位代表,现场分享研学心得。回到學校后,学生以PPT或海报的形式,进行可视化成果展示,将课程知识进行延展拓宽。

开展研学旅行可借鉴的成效

转变观念,创新模式

以“基地+课程+实施”的形式构建研学旅行模式,积极主动研发研学课程,合理有效储备研学人才,分批有序建设基础设施,完善规范研学活动实施流程,全方位调动可利用资源,实现基地研发课程、培训教师并落地实施。

塑造品牌,研发课程

武汉植物园以“以科学的名义行走自然”为主题,深度挖掘科研成果资源,精心设计研学课程,保质保量实施研学活动,打破了公众对植物园是公园的传统认识,塑造了研学旅行品牌,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开发的研学课程以专类园探究、科普讲座、科学实验等多种形式呈现,并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让中小学生深入了解科学家是如何进行植物科学研究的。

完善设施,规范流程

武汉植物园一方面利用科研公共实验平台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种植资源圃,另一方面扩充科普实验平台,根据课程内容配备实验设备,满足研学课程需求。为保证研学旅行的顺利进行,武汉植物园还逐步规范研学活动实施流程。首先,通过提前3~5天预约的方式了解研学团队基本情况和要求,合理安排路线。其次,提前做好园区安全预案,并辅助做好学校行前一课。最后,针对团队的具体情况,每30~50名学生配备1位研学教师,全程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课程讲解并给每位学生发放研学任务单等资料,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研学课程;课程结束后,给每位学生颁发证书。

猜你喜欢

植物园猕猴桃研学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游中山植物园
为什么猕猴桃身上长满了毛?
猕猴桃催熟日记
成语植物园
绵纸植物园
养个猕猴桃做宠物(大双色图,排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