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工技工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改革

2019-09-26吕丰娜

赢未来 2019年16期
关键词:一体化改革

摘要:随着我国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对于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因此我国对于技工学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职前职后”一体化改革就是这次技工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同时对于推动我国技工教育的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对此次改革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通过深入学习改革精神,了解改革精髓,才能够在各技工学院进行个性化“职前职后”一体化改革,整体性提高我国技工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化工技工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改革

1“职前职后”一体化改革概述

近年来,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都在逐年增加,因此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提供了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有效缓解我国各行各业对于专业人才的急迫需求,而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技术型人才的要求也在随之升高,因此行业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不得不随之提高。

职业教育可以分为两种: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所谓“职前教育”就是指技工院校的学生在正式进入职场之前的专业职业教育,一般是全日制的教学形式。“职后教育”则是指技工院校学生进入职场之后的教育活动,一般主要是根据工作企业的实际需求而进行的职业培训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培训一些符合企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同时也是为了促进培训学院的未来发展。

2 我国“职前教育”、“职后教育”现状

我国各种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数量不再少数,学校人数也不在少数,而且大多数院校每年都会开展一些人才培训的活动,但是目前我国“职前职后”教育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重职前、轻职后”的问题成为我国“职前职后”一体化改革的一个重要阻碍。

从化工技工教育方面来说,“职后教育”被轻视是一个长期性的观念,因此改正这种观念,除了有效的措施之外,还需要时间。就我国技工教育现状来看,我国大部分技工院校对于“职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很高,而且大多数培训活动也主要是针对“职前教育”而开展的,对于“职后教育”,大部分技工院校是选择性忽视的,而且还有很多院校将“职后教育”作为“职前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这种现象的发生使得职后教育完全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而从企业角度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企业根本不具备独立开展“职前教育”的能力,但是通过和校方进行有效合作则可以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但是企业是更加重视利益和回报的,加上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深度有限,人才培养又是一个耗时耗力的过程,因此很多企业和技工院校的合作效果并不好,也因此导致我国培养人才在专业性上还是有一定欠缺的。

对于学生来说,很多学生参加“职前教育”的首要目的只是为了获取学位证明,第二个目的才是希望获取真正的技术,就目前的技工学院毕业率来看,几乎所有学生都是可以顺利毕业并获取学位证明的,但是真正达到上岗要求的不足百分之七十,因此对于大部分技工学院毕业的工作者都有进行“职后教育”的实际需求,但是我国进行“职后教育”的途径确实十分有限.

3 化工技工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改革

3.1 建立利益共同体

技工学院与企业之间应该以双方共同利益出发,建立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利益共同体,这样才能够为“职后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撑和保障。技工院校为企业发展培养人才,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推动,因此可以说企业和学校是由相同利益驱动的。

3.2 搭建“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平台

搭建“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平台对于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平台应该由企业和院校共同搭建,以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为核心推动力,打造一流的教书团队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了保证授课质量,还可以进行监督部门的建立,由家校和企业三方进行教育质量监督,促进平台高效健康的发展。

3.3 实现一体化统筹、多阶段培养

所谓“一体化统筹”就是指企业和学校都必须从长久的利益出发,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必须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因此企业和学校必须针对性的采取统筹措施,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实现合作共赢;“多阶段培养”则是指根据实际教育发展情况对人才分阶段进行培养,一般分为五个阶段:新生、新学徒;学生、学徒;入职、试岗;成长、发展;自我实现阶段,这五个阶段可以从各个方面对人才进行培养,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4 结语

随着我国发展逐渐向高质量方向转变,为了适应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的这一转变,我国需要更多不同类型的人才为我国发展和建设贡献力量,而且我国目前对于高精尖人才以及技术型人才,高精尖人才的培养需要我国高校提高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同时也需要不断提高培养力度,为高精尖人才提供更好的研究环境。

参考文献

[1]王雪峰,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一体化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村教育,2019(29): 19-20.

[2]钱国旗,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体系全面提升研究、服务、引领基础教育的核心能力[N].中國教育报,201301-11(006).

[3]宋强刚,陈国英.陈钰萍,邱兴,唐安奎,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改革探索与实践[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05): 1-4.

作者简介:吕丰娜(1985.01-)女,汉族,山东枣庄人,一级实习指导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化工工艺。

猜你喜欢

一体化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