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利用数学习题,有效积累数学经验

2019-09-26李春梅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正方形习题解决问题

李春梅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习题是数学教科书编排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能有效检测并反馈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训练学生数学技能,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与学业水平的重要方法。实践证明,有效的习题训练既能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又能帮助学生不断丰富、积累数学经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剖析习题中的知识点,鼓励学生深入探究,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积累数学经验。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猜想验证,积累数学经验

数学习题的训练往往要经过从猜想到验证这个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引导,帮助学生内化数学知识,完善知识体系,掌握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习题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学生亲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升华学生的感悟,不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帮助他们积累数学经验。

如在教学“小数除法”时,笔者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一些题目:3.6÷4、3.6÷0.4、72÷8、0.72÷0.8、0.27÷9、0.27÷0.09,要求学生按照顺序答题。在学生讲出3.6÷4的商为0.9后,笔者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第一题和第二题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明确第一题中的除数4是第二题中除数0.4的10倍,并让学生猜想第二题的商。结果,有的学生提出:“第二题的商应是第一题的商缩小或扩大10倍。”就在其他学生感到困惑时,笔者再次引导他们计算第二题的商,得出商是9,也就是第一题的商扩大了10倍。接着,笔者要求学生根据第一题和第二题的关系和特点解答后面几道题目,并要求他们讨论这类题目的解决方法和技巧。最后,笔者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本组习题的解法和规律。

二、数形结合,积累数学经验

在解答数学习题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数字与图形相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把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具体的图形,使习题从文字叙述变为图形表述,便于学生明辨数量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一道题目:“用9个边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求大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各是多少?”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图后发现大正方形的边长为3个小正方形边长的和,也就是3分米;周长是3×4=12(分米)。当学生理解、掌握了解题方法后,笔者追问:“如果用9个边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长方形,求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周长是多少?”并且鼓励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之后,笔者和学生共同归纳和总结这种类型题目的解答方法,强调数形结合的方法更直观、简洁。

由上可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用心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探究出解决此类问题的规律,有助于他们积累数学经验。

三、联系生活,积累数学经验

数学课本里的知识源于先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积累与提炼,源于现代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它为现实生活服务。因此,教师应该联系现实生活来设计习题,促使学生尽快融入问题的解答过程,这有利于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准确、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尤其在习题教学时,教师应该加强习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升和毫升时,笔者结合现实生活设计了一道题目:“一瓶矿泉水500(  );一桶色拉油5(  ),让学生用升和毫升来填空。”出示题目后,笔者先引导学生明辨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也就是1升=1000毫升。接着,笔者让学生联系生活,根据题目给出的数量进行填空。此刻,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如在日常生活中,吃饭的小碗大约盛水250毫升,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答案。学生最后答道:“一瓶矿泉水500毫升,一桶色拉油5升。”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发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真正理解、掌握和巩固相关知识,促进他们积累数学经验。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真發挥数学习题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解答习题,复习、巩固相关的知识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他们积累数学经验,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正方形习题解决问题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重构正方形
超级变变变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两只想打架的熊
移火柴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