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混合式教学法在动态网页制作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2019-09-26李艳华李伟键
李艳华,李伟键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计算机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0 引言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Web开发人才需求的缺口增大[1],中职院校也成为相关人才培养基地,职业教师知识、水平、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Web开发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对职教师资的培养更为重要[2]。
动态网页制作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职教师资方向的必修课程,具备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就职教师资班学生而言,其知识的储备一般,动手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①学生自身基础薄弱;②学习积极性不高;③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差。通过对部分开设Python课程的院校调查发现:多数学校在教学中依然采用“厚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方式,虽然学生处于学习主体的位置,但是实际仍扮演被动接受者的角色,学习积极性低下。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探索使用渐进式项目驱动与混合式教学,以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内化知识、运用知识。
1 基于渐进式理论的教学项目选取与拆分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为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等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学习的实质是不断构建新旧知识间联系的过程。在项目驱动教学法中加入“渐进式”理论形成渐进式项目驱动教学。渐进式项目驱动教学强调各知识模块间的递进性与连续性,遵循认知发展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3],从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1 项目的选取
渐进式项目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教学项目的选取,在选取时应注意以下两点:①知识点要符合该阶段学生学习特点,避免过易或过难;②技能知识点要符合企业用人需求,避免与社会需求脱节。在确定教学项目后,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特点与学习能力,对项目进行整改,去除相对较难的知识点,使知识更加系统化。
通过调查职教师资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操作技能水平以及前驱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与编程思想,部分学生已经掌握制作简单静态网页的基础知识;另外对各大网站进行观察,发现其知识点主要集中在用户登录注册、数据库连接、用户讨论、咨询等。综上,把教学项目定为“Web论坛系统”,学生学习该项目后,可掌握搭建Web网站的知识与技能,并能获得完整项目经验,为后继学习、就业打基础。
1.2 项目的拆分
渐进式项目驱动以“子项目”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点,因此,在确定项目后,须对其进行合理的拆分[4]。在遵循渐进式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可以依据以下几点对项目进行拆分:①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认知特点遵循由易到难的渐进规律;②各项目所含知识点的联系;③知识点的完整性与覆盖度。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将该项目拆分成三大模块(图1),即基础模块、进阶模块、综合应用模块。
图1 “Web论坛系统”实验拆分图
1.3 项目拆分理论依据与内涵
职教师资学生对动态网页的制作流程及原理有一定了解,但总体较为陌生,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相关方法与技能[5]。为获得预期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网站搭建的技术与方法,可以依据渐进式教学理念将“Web论坛系统”拆分成各个小实验,每个实验包含一个或多个知识点,详细拆分原理如下。
1)熟悉开发环境,提升开发效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须创设基础环境、提供必需条件。搭建Web开发环境是网站建设工作的基础,也是Web开发课程的基础实验。通过实验1、实验2学生可掌握开发环境搭建的基本步骤,并学会将外部实验引入到该开发环境下,进行调试、运行。
2)回顾旧知识,掌握新知识,建立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
奥苏泊尔的认知同化理论指出,学习者产生学习行为,必须以原有知识结构为基础,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在原有旧知识上加入新知识,不断构建其二者联系的过程。
本节的教学目标是在带领学生回顾旧知识的基础上教会学生使用Python制作动态网页,为完成该目标我们设置了实验3—6。通过实验3引导学生利用以前所学知识制作静态用户登录注册页面;完整的用户登录注册页面包含头部、中间部分、尾部。实验3为中间部分,为获得完整用户登录注册页面,加入实验4,即使用include指令插入用户登录注册的头部页面与尾部页面,一同执行,从而获得完整的用户登录注册页面。通过实验3与实验4,学生可掌握制作简单用户登录注册页面的知识与技能,但此时页面还未真正“动”起来,因此引入实验5与实验6,即使用request指令与session指令对用户信息进行验证,检查用户所输信息是否符合既定要求,并将用户在注册时填入的数据信息关联到数据库中,用户下次登录时输入所需数据后,在数据库中对该数据进行检索,若用户输入数据与查询一致,则成功登录,反之登录失败。
3)设计进阶实验。
Web网站开发中各功能的实现都可看作对不同数据的增、删、改、查,用户注册与登录只实现了“增”和“查”,为实现剩余的“删”和“改”功能,设置了实验7,即用户管理实验。通过上述几个实验使学生学会简单的“增、删、改、查”。实验8—11是对上述基础实验的扩充与完善,获得更加复杂的功能,实验12则是对数据库知识的相关补充。综合实验,即实验13—18主要通过在基础实验上加入更复杂的功能来使学生掌握更深层次的“增、删、改、查”,通过重复实验,使学生掌握搭建网站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各实验间知识结构既相互联系又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这样通过一整套实验则可使学生掌握网站建设的知识点,并拥有实施完整项目的经验。
2 混合式教学内涵与模式设计
项目驱动教学侧重于实践能力,需要的课堂时间较多,若想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必须同时兼顾理论与实践,因此我们引入混合式教学,弥补渐进式项目驱动“轻理论”这一缺点,同时分担课堂学习任务,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混合式教学最初起源于混合式学习,是一种由多种方式混合而成的教学方式,其不仅是“线上与线下”教学模式[5]的简单混合,更是教学理论、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方式的混合[6],如图2所示。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将知识单向传输给学生,忽略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接受能力,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混合式教学可有效克服传统教学这一缺点,并能合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扩大学生知识面,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以及科学探索能力,帮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展开深度学习。
2.1 混合式教学课堂实施环境
1)网络学习环境。
混合式教学采用“线上学习”平台作为课程实施平台,该平台包括学习模块、问答,模块、测试模块、娱乐模块等。借助该平台学生可观看学习视频、文档、公开课、讨论交流、咨询、答疑、完成测试题目、早安签到等。
图2 混合式教学内涵
2)课堂学习环境。
线下教学环境即是配有无线网络的传统多媒体教室,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随时进入线上学习平台进行与学习相关的浏览、展示、讨论交流等[7]。
2.2 混合式教学课程实施流程
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首先由教师在课程社区发布小组任务,各小组领取任务后,在平台上进行讨论交流、内容创建,完成课程任务;在课堂上,小组代表展示、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和教师根据汇报的内容进行提问、交流及点评。课后,各小组根据课上及平台中教师和同伴的反馈对内容进行调整和修改[8]。
3 混合式教学思路阐述
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更具延展性与连续性,教学效果更佳。混合式教学模式流程一般包含3个阶段,即课前、课中、课后。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合作探究和课后巩固拓展3个环节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混合式教学流程如图3所示。
3.1 课前自主学习
通过对学情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并根据“用户登录注册页面”知识结构及业务功能要求,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录制教学视频、编写测试题目、制作教学PPT等,并收集与本节知识点相关的在线讲座、学习网站、试题库以及其他相关资料、上传至学习平台[9]。学生根据任务书完成对各个知识点的学习,在学习知识点后完成测试题,教师在空余时间检查学生课前学习完成情况,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提交的测试题进行评价与批改,根据学生课前学习以及测试题完成情况综合评分。
3.2 课中互助讨论
图3 混合式教学具体流程
根据课程内容与大纲要求,将课时安排为4节课,每节课的主要内容如下:第1课时,教师了解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情况,查看学生课前测试得分结果,对任务完成较好的同学提出表扬,并答疑。第2课时与第3课时前,教师再次讲解各知识点,并重点讲解学生存在疑惑的地方,教师边操作边讲课。第3课时后与第4课时,小组合作完成拓展任务,教师指导学生,协助学生完成拓展任务[10]。
3.3 课后拓展反思
课后,学生继续完善拓展实验,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微信、QQ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并通过网络视频及相关资源在课下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碎片化学习和整理,根据下次课程任务完成学习。教师对上次课程进行总结,根据学生反馈调整上课内容。
3.4 混合式教学实施流程
以“搭建用户登录注册页面”为例,混合式教学流程具体内容如图4所示。
图4 “搭建用户登录注册页面”混合式教学实施流程
4 结语
为降低动态网页制作课程难度,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本文提出使用渐进式项目驱动与混合式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应用改正了传统教学的弊端,使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提升了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11]。为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项目难度、课程进度等,真正实现“学生为导向”的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