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论抒情巧点睛,锦上添花显匠心

2019-09-26○李

学生天地 2019年22期
关键词:托尔斯泰抒情记叙文

○李 辉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随着记叙的深入,我们会对所记叙的事情加以评论,或者对文章中的人物抒发自己的某种感情,这就很自然地运用到了议论和抒情。龙欲腾飞要妙笔点睛,文欲感人要匠心独具。在记叙中,增加适当的议论与抒情成分,会使我们的表达更有特色。

“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写作指导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直接表明作者对人物、 事件的看法,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以叙事为主的文章而言,适当穿插一些议论是必要的。叙述是为了让读者了解事情原委,而议论则是作者对这件事情发表的观点和看法,往往能表达出作者的写作倾向。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夹叙夹议,事理结合

所谓“夹叙夹议”实际上就是一边叙述,一边议论。如《童年追忆》这样的文章,我们可以一边追忆童年的生活画面,一边阐释自己对成长的感悟和思考。

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介绍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 面部轮廓和犀利的目光等,在记叙的段落中随时插入作者的评论,如在描述托尔斯泰平平的长相后,作者议论道:“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瞩目的可能。”

这处议论点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大众,具有平民意识。文中还有多处这样的巧妙议论。这种写法的好处是,既可以把事情叙述得流畅自然,也可以时时处处把作者的观点传递给读者。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既能从记叙的文字中看到作者的经历,又能从议论的文字中体悟到作者的观点。这样就更有利于读者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更能清晰地感受作者的情感倾向。

以“议”点缀,点明意图

“议论”之于记叙,其实起到点缀的作用,或在文章的开头,或在文章的结尾,或在文章的中间(主要是在文章的结尾)“点”一下,这一“点”,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让读者迅速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中,在叙述大嫂、二嫂和母亲闹矛盾时,穿插这样一句议论:“世间最可厌恶的事如一张生气的脸; 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

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在完成对母亲一生的回忆之后,结尾写道:“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作者用两个段落高度评价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表达对母亲的由衷感激。

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结尾也有这样的议论:“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这样的议论点缀在记叙文之中或结尾,十分精到,把作者的观点写得明朗清楚。

叙多议少,以叙为主

不论怎样加入议论,都要明确,我们写的是记叙文。因此,不管是夹叙夹议也好,还是先叙后议也好,叙述都是主要的,议论是次要的。切不可喧宾夺主,那样就成了一篇议论文,失去了记叙文以记叙为主的特点。写作时,一定要注意二者的比重,不能顾此失彼,把文章写成“四不像”的作文。

在记叙中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人物或事物、 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抒发出来,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记叙文不能只是单纯记叙和描写,还可以用抒情的方式把自己的情感加入到文章中,让读者更好地和自己同喜同悲。那么在记叙文中,如何正确穿插抒情呢?

适时抒情,表达情感

抒情是辅助记叙和描写的。在记叙和描写的时候,写作者觉得有必要抒发自己的情感时,就可以在记叙或描写后适当穿插抒情,这样有助于读者理解、理清作者的思路,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林海音的《窃读记》中,“我”到书店看书被老板责问后,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之后,巧妙地加以抒情:“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这份感情中,既有对读书的热爱和渴求,也有无钱买书只能任由老板责问的无奈。

再如《我的家乡戏》一文,在描写了演员精彩的表演之后,用“这情形,怎一个‘好’字了得!”直接抒情,抒发了作者对演员表演家乡戏的由衷赞叹,读者也会在赞叹中受到感染。

结尾抒情,点明主旨

写一篇文章,其实就是在表达一种情感。记叙文不论是对所写人物、事物的怀念,还是对他们某种品质的赞美,情感和叙述是永远交织在一起的。记叙文结尾的抒情,更容易表达整篇文章的感情倾向,这也就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一文的结尾深情地写:“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这句话真诚地抒发了海伦·凯勒对她的老师安妮·莎莉文的感激和热爱之情。鲁迅的 《阿长与 〈山海经〉》结尾是这样写的:“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作者采用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对阿长的尊敬、感激和怀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情感的表达真切感人,也点明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当然,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需要,把议论和抒情同时运用到文章之中。著名作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结尾,以议论抒情巧妙结尾:

“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已经可以了解到我们的战士,是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是什么一种品质,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的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善良爱好和平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这段文字,高度评价志愿军战士的优秀品质,抒发对志愿军战士的赞美之情,很好地突出了文章中心。不难看出,精彩的议论抒情可以揭示生活的意义,升华文章的主题。

猜你喜欢

托尔斯泰抒情记叙文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七颗钻石
会抒情的灰绿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抒情和说理,“宗唐”和“宗宋”
约会
忘记自己的人
对一只母豹抒情(外一首)
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