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梵净山孤岛之巅 寻梦归真

2019-09-25黄月芬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金顶梵净山樱花

黄月芬

梵净山,位于贵州铜仁市,在地球同一纬度都变为荒山与沙漠的今天,它却依然奇迹般地庇佑着567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空灵而缥缈,遗世而独立。

在2018年巴林麦纳麦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梵净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14亿年前云贵高原地质演变衍生的远古洪流,蕴含有多少传奇?苍莽逶迤的山林石海,是多少生灵的精神皈依?

“万米睡佛”的诞生

梵净山是中国黄河以南最早从海洋中抬升为陆地的古老地区,经历了10 ~ 14 亿年的漫长光阴,这里形成了奇特的地貌景观,如同一座森林海洋中的变质岩孤岛。

梵净山的最高峰为凤凰山,海拔2570米,山体雄浑,身姿巍峨。它不仅是“贵州第一山”,同时也是武陵山脉的主峰。从零步起,到达山顶景区的登山游步道,号称“万步云梯”,一般人登临需耗时约四个小时,极具挑战性。

海拔2493米的老金顶次之,由板状的变质岩一层层堆叠而成。在月光下,老金顶石壁经常出现弥勒佛为众生说法的图像,所以又名“月镜山”。山顶上,建有一座燃灯殿,供奉燃灯古佛。站在殿前,目之所及是远远近近的石林,它们千奇百怪,各具魅力。而巍峨起伏的群山,茫茫无际的林莽,似乎就微缩成眼前一面波光荡漾的碧海。

凤凰山与老金顶之下,则是最负盛名的新金顶,海拔2336米,垂直高差达百米,许多游客为它慕名而来。其上半部分被“金刀峡”隔成两座孤峰——南面建有代表“现在”的释迦殿,供奉释迦佛;北面建有代表“未来”的弥勒殿,供奉弥勒佛。两座孤峰间由一座“天仙桥”连接着,常有情侣立于“现在”,向对面的爱人许一个“未来”。晨昏之时,新金顶四周经常红云映照,故又名“红云金顶”。从不同角度观之,像佛手的二指禅,也像生命的图腾,令人对大自然心生敬畏。

如若把视线拉远,凤凰山、老金顶、新金顶,以及连接彼此的山脊,还会勾勒出一副仰卧的人形形象,人称“万米睡佛”。千百年来,各地百姓把梵净山当作大佛山朝拜,山即一尊佛,佛即一座山。

“天空之城”的白色童话

“转眼风云相会处,凭空移步作神仙”,基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梵净山终年云海茫茫,禅雾浓浓。山与云、风与林相辅相成,共同勾勒出了一幅巨大而流动的水墨画卷,人在其中,仿佛漫步云端。

在金顶附近区域,每当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之时,人们在背对太阳照射方向的云雾中,常常能看到七彩相间的巨大光环,绚丽神奇,人们称之为“佛光”。在信徒的心中,这是从佛的眉宇间放射出的“救世之光”“吉祥之光”,能见到佛光者,都是与佛有着莫大的福缘。当然,从科学角度来看,佛光是一种光学奇观,当水珠的大小和光的波长相近的时候,阳光穿过水珠衍射成一道光环,正在观察的人,也有可能被投射到光环中,形成“幻影”。

而每當冬季来临时,梵净山的一切景象将会悄然发生变化,这里的千山万壑将会接受冰雪的洗礼,整片山区挂满了雾凇,山间云雾簇涌。虽然没有万里雪飘的壮阔景象,却自有一番巧夺天工、轻盈剔透的美,就像一个神奇的冰雪童话世界。

来自十几亿年前的洪荒魔力

原始洪荒是梵净山的景观特征,变质岩石的山体出现,使梵净山更具“戏剧性”。

蘑菇石,石如其名,高约十米,上大下小,形似蘑菇,已在风霜雨雪中飘摇了十几亿年。如今,它是梵净山标志性代表形象之一,许多画家、摄影家都以它为题材,创作出各色各样的艺术杰作。

万卷经书,是一层层堆叠的变质板岩,远观如一摞摞经书,故名。相传,唐僧玄奘西天取经归来,曾专程到梵净山拜谒弥勒大佛,将至红云金顶时,却因白龙马偶失前蹄,撒下一叠佛经,并生根于此。后万卷经书便象征着无量的智慧,受到了学子们的景仰。

万宝岩,记载着梵净山的地质编年史——14亿年前,这里本是汪洋大海,由于地壳的不断运动,才铸就梵净山七百余里的山体。万宝岩就是当时从海底抬升起来的原石,由各种鹅卵石胶结而成,内含有大量稀有金属及玉石、贝壳、古生物化石,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宝石般的炫目光泽。

此外,老鹰石、太子石、鲤鱼吐珠等众多变质岩石山体,也共同见证着梵净山沧海桑田的演变。

梵天净土,弥勒道场

古人云:“天下名山僧占多。”如果说是大自然造就了梵净山的奇异风光,而佛教徒则扬名了梵净山的灵山秀水。佛教在梵净山发轫于唐,发展于宋,鼎盛于明,遗憾的是又沉寂于晚清及民国时期。但如今遍山的佛寺遗迹和地方百姓沿传至今的朝山习俗,丝毫不减梵净佛山的威严。

在梵净山的滴水岩附近,有一块奉万历皇帝的诏令而专门竖立的石碑——《赐敕碑》,碑文中写道:“此黔中间之胜地有古佛道场,名曰梵净山者,则又是天下众名岳之宗也。”直接表述了梵净山在当时人们心中无可比拟的崇高位置。

古时,朝山信众常沿西线进山,他们首先抵达的是拜佛台。这是梵净山观景绝佳之地——左有奇景凤求凰,右立大势至菩萨石,上为万民洞老金顶,对望红云金顶巍然屹立。

梵净山最大、最壮观的寺庙要数护国禅寺,它是明代万历年间敕封的著名四大皇庵之一,始建于1126 年,历尽沧桑,几经毁建。1998年,辽宁高僧释佛友方丈重建护国禅寺,经五年多的努力,建起了大雄宝殿、天王殿、放生池、山门、围墙、东西厢房,画栋雕梁,殿内佛像高大庄严,金幡宝幢等设施一应俱全。现护国禅寺已成为黔东北佛教文化活动的中心。

承恩寺,位于新老金顶之间,是梵净山寺庙群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毁于战火,仅存遗址。1988年,僧释通灵募化重修,根据古遗址异地复原,与原镇国寺(现天王殿)合而为一,组建成现在这座承恩寺,寺内香火鼎盛。

到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梵净山是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齐名的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了。

2009年,梵净山兴建了索道,开启了“树顶上的旅行”。从此,游客们多了一种观看梵净山的不同视野,当缆车徐徐上行时,人仿如在空中飘、画中游一般。一棵棵参天大树在脚底下慢慢掠过,越升越高,一路惊呼,一路赞叹。

春城里的“花”样年华

一年四季的更替意味着生命的更迭,意味着更多的可能。而位于中国西南的城市——昆明,若撇开月份,要辨别春夏秋冬实在有点为难,只因这里四季长春,季节的变化短暂到容易被忽略,于是人们便给它取了个好听且应景的名字——春城。

享有“春城”之称的昆明,是不少人想要定居的理想城市。而春城这个名号并没有让人失望,满街的似锦繁花,满城的热闹花市,让人有种错觉——在昆明,仿佛春色与阳光才是永恒。

春城无处不飞花

“不论是晴天还是下雨,那上七下八临街的矮楼,半藏着,半挺着,玄在街头;瓦覆着它,窗开一条缝,夕阳染红它,如写下古远的梦。”林徽因是如此地描绘昆明。在没有到过昆明之前,想象中的昆明就应是她诗中所写那样,古色古香,带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惹人忍不住要了解更多,直至发现这座城市比“花城”广州更“花”的事实……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这是“花城”广州难以媲美“花都”昆明的一点。由于地处南方,昆明自是难有北方之“风花雪月”,若说纬度导致气候常温是理所应当,那云贵高原中部的地理优势,则让“花都”领先“花城”一大截。无酷暑无严寒,春城名副其实,而无论是在街头亦或是巷尾,花的身影更是随处可见,“无处不飞花”便是花都昆明最真实的写照了。

大名鼎鼎的云南山茶花是昆明的象征,有着约1500年的种植历史,在古代被称为“瑞花”。当年参与昆明市花评选活动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茶花专家朱象鸿表示,当时云南山茶花之所以胜出,是因为和杜鹃、兰花、玉兰花、百合、龙胆、报春、绿绒蒿等名花相比,云南山茶花有一个最大的优点是“全世界只有云南有”。云南山茶花的花期大致在春节,盛开时灿烂如云霞,为春天的到来传递着勃勃生机,此时又恰逢全国其他城市几乎没有太艳丽的花朵开放,这也正好体现了昆明四季如春的特点。

为此,著名散文家杨朔在《茶花赋》中写道:“今年二月,我从海外回来,一脚踏进昆明,心都醉了。” 仅仅“心都醉了”四字就把作者对山茶花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但由于山茶花售价渐高,且生长习性较特殊,喜半阴,不能被太阳直射,偏爱酸性土壤,水肥需求高等,在昆明街头较难看见山茶花“抛头露面”。

冬樱花就不同了,冬樱花又名云南早樱,原产地就在云南,作为蔷薇科樱属极为特殊的一个原始种类,云南成了冬樱花最适宜的生长之地。在昆明的闹市街头,冬樱花都能占上一席之地。

滇池旅游度假区的红塔路,是目前昆明冬樱花种植最集中的一条景观大道。每年一月初始,在长达1.9公里的公路两侧,600余株冬樱花将整条道路染成粉色,这些冬樱花树的树龄都超过了20年。昆明本地人最常去的圆通山也是赏樱花的好去处,圆通山的樱花栽于20世纪50年代,是国内长势最好、形态最美的樱花树林。每年12月左右,圆通山的冬樱花大面积盛开,数千株云南早樱形成一股“圆通樱潮”。与彩云路、西三环、环湖东路上的樱花路连起来,在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里,一条条的粉红樱花带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更多暖意。

到了五月份,昆明则摇身一变,幻化成蓝紫色的海洋。这要得益于舶来品——蓝花楹。蓝花楹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霜雪。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在一般中性和微酸性的土壤中都能生长良好。1984年蓝花楹首次从阿尔及利亚引进昆明,教场中路成为了昆明首条蓝花楹大道。如今每年的五月份前后,这原产于南美洲的外来客会把荷塘月色小区、月牙塘公园、红锦路浸染为蓝紫色。美中不足的是,蓝花楹的花期只有10~15天,是名副其实的“网红”花了。

四季花开,时时可赏

春季来临,北国依旧寒风料峭,花都却是花团紧簇。坐落在昆明市东白沙河片区黄金位置的昆明花之城依旧在迎接一批批赏花之人。花之城有着“中国的库肯霍夫花园”的美誉,是世界花卉种植资源圃。

孔雀山是花之城的标志性景观,孔雀的下半身由150万朵、七大色系鲜花组成,花期不同,孔雀的下半身也会产生变化,巨幅的“花山”不僅有着君临天下、万鸟来朝的磅礴气势,也有着千变万化的迷人姿态。资源圃内还有一把“美梦花伞”,是用珍稀兰花和永生柔丽丝组合而成,寓意美梦成真,而在西双版纳傣族山寨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在神秘兰花寄生的大树下许的愿望都会实现。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行外人难以道出名字的品种,只待你慢慢发掘。

自滇池向东、昆明最为富庶的地方里,在距离湖泊不远的众多村庄中,斗南的命运因与鲜花的紧密联系而变得格外不同。1983年,当第一支剑兰在斗南被种下的时候,谁也无法想象,三十多年后的今天,这里会成为亚洲最大的鲜花交易市场,“斗南花卉”也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花卉类中国驰名商标。中国第一花卉特色小镇、亚洲第一花卉产业创新研发高地……这些名号都冠予昆明斗南花卉市场之上。

2017年1月24日晚间,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突然到访”斗南花市,让这个本就人声鼎沸的鲜花市场瞬间“爆棚”。在调研期间,总理对斗南提出殷切希望:“现在斗南花卉市场已经是中国第一、亚洲第一,希望你们向世界第一迈进。”综艺节目《天天向上》家乡的宝藏系列第四站也来到斗南,开启了寻花之旅。

每天,五彩缤纷的鲜花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斗南鲜花交易市场,300多个品种、600多万支、280余吨鲜花很快地又从这里发往世界各地。渐渐地,数百万游客慕名而至,曾经偏居一隅的斗南,花开成海,人来如潮。随着花卉产业园的崛起,传统对手交易在这里升级为电子拍卖交易。

而在斗南花卉市场外,有一整条街都是萌萌的多肉植物地盘,曾经有人开玩笑说昆明的多肉都是论斤卖的,看着那整条街的多肉植物,这句戏言仿佛多了几分可信度。

对于喜爱多肉的人来说,打造一座多肉盆栽需要一定的技巧,植株的选择,色彩的搭配,如何做到错落有致,充满艺术感,这些都是要考虑的范围。但在多肉街内,不要试图寻找已经装点好的多肉盆栽。那儿多数是单株成朵的样式,只能凭借着自己的审美与想象力去挑选。

猜你喜欢

金顶梵净山樱花
大自然的魅力:贵州梵净山
赏樱花
世界只有一座梵净山
贵州梵净山申遗成功
峨眉山金顶女背工,背负希望的坚强母亲
铜仁:“世界公园梵净山”登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
一抹樱花粉
金顶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