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四节气

2019-09-25于鹏翔

百科探秘·航空航天 2019年9期
关键词:三候秋收秋分

于鹏翔

白露

每年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即为“白露”。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白”字源于传统文化中对于金秋的描述,而“露”则是一种天气现象。古人认为露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而成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在寒夜过后的清晨,发现树叶上凝结的露珠,人们将其称为“晨露”。其实,空气中蕴含的水汽并不多,大约只占空气总量的4%,但这仅有的水汽,99%都集中在我们生活的对流层。白天,阳光充足,气温较高,空气中的水呈气态,所以我们是看不到水汽的。但是当夜晚来临后,气温逐渐降低,水汽就会凝结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密集地附着在草木间,就能被肉眼观察到,所以白露正是夜晚气温骤降、温差变大的时节。

古人敏锐地察觉到露水与气温变化之间的关系,很多文人墨客就将白露与秋气肃杀联系起来。白居易在《南湖晚秋》中写道:“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寥寥几句就将一场秋风过后露珠乍现、湖水寒凉、荷花落败的秋景展现出来。白居易似乎独爱秋景,他还写过:“风池明月水,衰莲白露房”“晚丛白露夕,衰叶凉风朝”“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乾”等诗句。除了白居易,曹植也发出过“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的感慨。

此时,诗人忙着伤春悲秋,而农民则开始了秋收的忙碌。古人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由于天气转凉,白露时节大雁开始南飞,之后燕子也飞向南方,最后群鸟还要四处寻觅珍馐美味为越冬做准备。白露时节,农民也如这些辛勤的鸟儿一般在田间劳作,准备收获。经过一个春夏的耕种,人们终于迎来了作物成熟、瓜果飘香的收获季节。东北平原的大豆、水稻和高粱收获了;西北、华北地区的玉米、白薯等秋季作物正在成熟;西北地区的棉花进入了采摘阶段。

除了收获,此时也是冬小麦等过冬作物的种植时节。但是在收获的喜悦和种植的忙碌之外,农民也要警惕一些影响秋收和秋播的天氣变化。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这时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替代,而冬季风开始频繁南下,有时候一次强冷空气的来临便会使气温骤降。在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夜间气温很有可能一下子就降到了0℃左右。此时植物细胞中的水分就有可能结冰,造成植物死亡,影响收获。这个时候农民就会用灌溉、熏烟、覆盖等方法降低植物霜冻的风险。

除此之外,北方地区还有可能因干旱而延误秋收和秋播,就像农谚所说: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此时在我国西南地区还可能有“华西秋雨”的麻烦。由于冷暖气团在这里僵持不下,使得秋雨连绵不绝,长时间的阴雨也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

白露时节,民间也有相对应的民俗活动。在太湖沿岸有白露祭禹王的风俗。相传大禹治水时途经太湖,将兴风作浪的鳌鱼镇压在湖里换来了一方太平。因此这里的人们建起了禹王庙来纪念大禹。太湖沿岸的大禹祭祀活动一年有四次,而白露时节是其中比较隆重的一次,要持续七天,渔民会虔诚地祈求太湖风平浪静,从而能有好的收成。在福建南部地区,白露时节正是桂圆(亦称龙眼)丰收的时候。龙眼营养丰富,食用方法多样,人们喜爱在这时吃龙眼滋补身体。湖南的一些地方有白露酿米酒的风俗,而南京有饮用“白露茶”的习惯。古时候科技不及现在发达,人们只能顺应季节食用时令果蔬,所以很多饮食风俗都是与不同时节的自然特点密切相关的。

秋风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秋分”到来。与“春分”一样,秋分也是古人早期确立的节气之一。在中国,“秋分”这个说法有双重含义:一是从昼夜长短来说,秋分与春分是一年中白昼与黑夜时长相等的两个重要节点,所以秋分这一天昼夜平分;二是我国古人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而秋分日正好居于秋季90天的正中,所以也有“平分了秋季”的意思。

过了秋分,太阳直射点就离开了北半球开始向南半球移动,北半球的气温越来越低。古人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观察到雷声是炎炎夏日的“专利”,到了秋天气温逐渐降低也就没有了雷声。第二候中的“坯”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天热时活动的各种小虫纷纷开始挖土蛰伏,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水始涸”则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而且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很多原本有水的地方就处于干涸状态。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转凉,夏天南来的暖湿气团开始回退,而北方的干冷空气开始强势南下,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场秋雨便如约而至。秋雨之后,冷空气会占领原来暖空气所在的位置,使气温下降,于是就有了“一场秋雨一场凉”的说法。

在农田里,农民因为秋收、秋耕、秋种,显得分外忙碌。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温差大,除了我们常说的春种秋收一年一熟的作物成熟制度之外,还有一年两熟、一年三熟、两年三熟的多熟制。总而言之,越靠南一年中作物成熟的次数越多,可以种植的次数也就越多。据考证,我国很早就将“秋分”作为耕种的标志。华北地区有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就是说,秋分是播种冬小麦的最佳时间。与此同时,南方地区的谚语则说: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即秋分是种植水稻的好时节。

秋分不仅是一个对农业非常重要的节气,它对于帝王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祭祀时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被称为日坛、天坛、月坛、地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不过据考证,由于秋分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都不同,不一定都能赶上月圆,而祭月无月则有些煞风景。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农历八月十五,成为中秋节。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在人月团圆的中秋节到来之际,赏月、品月饼的同时,你也给身边的朋友们讲讲我国传统节日、节气中蕴含的古老生活经验吧! 让古人的智慧代代传承,如明月一般照耀今人!

猜你喜欢

三候秋收秋分
秋收忙
秋分
秋向此时分
处暑三候
处暑
八哥、秋分和老博士
家乡美
圈里事儿
田野告诉你,秋收有多美
立冬,原来“冬”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