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岚峰:科学家变“网红”
2019-09-25杨丁淼刘方强
杨丁淼 刘方强
两年学完小学和初一的课程,14岁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化学物理系,23岁获得化学博士学位……中科大副研究员袁岚峰这如同“开挂”的人生,在不惑之年有了新的插曲。这一年开始,他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科技袁人”。
《科技袁人》是一档网络视频科普节目,2018年诞生至今全网播放量已超1.5亿,成为中国互联网科普类内容领域前1%的头部IP。
从科学家到科普大V,这位“网红”是如何炼成的?
1997年袁岚峰在他的实验室,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通过网络做科普,是一连串的机缘巧合。2015年3月,一条“量子瞬间传输技术重大突破”的消息引爆舆论,配图是《星际迷航》里的瞬间传送装置。科幻变成了现实?这让公众兴奋又不解。
“当时,我刚好学过一些背景知识,知道这在学术上叫作‘多个自由度的量子隐形传态,属于量子信息领域。记者并不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报道不得要领,无怪乎读者看不懂,以己之昏昏,怎么可能使人昭昭呢?”袁岚峰说。
于是袁岚峰联系中科大潘建伟量子信息研究组的同事,写了第一篇有意为之的科普文章《科普量子瞬间传输技术,包你懂!》,发在自己的微博上,当时他的粉丝数不到8000,但意想不到的是转发和评论像潮水一样涌来。
这让袁岚峰切身感受到科普的价值和意义。不过真正促成他科普形式更加立体多元的,是在一次名为“思想者论坛”的学术会议上与“观视频工作室”擦出的火花。
“观视频”是依托于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的视频团队,以视频节目让各界资深专家学者解读时事热点。“观视频”的导演朱伟希望在科技和科普节目上有所突破,尽管这并不被看好——在周围人的眼中,科教片的收视率惨不忍睹。然而朱伟却觉得,身边对科技和科幻感兴趣的人明明越来越多。
《科技袁人》由此应运而生,2018年元旦开始向各个视频平台推送。令朱伟意外的是,试播的3期节目竟然在B站(哔哩哔哩)这个主打动漫二次元的视频网站反响很热烈。
不到一年半的时间,《科技袁人》已出品超过100集节目,全网播放量超1.5亿。
对于知识输出型的节目来说,总有话题被“消耗”完的一天,但袁岚峰并不担心。这一方面由于科技创新成果日新月异,总会有不断涌现的热点和话题;另一方面,在他身边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热衷科普的青年科学家。
如何让更多的中国科学家参与到科普中來?袁岚峰认为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引导各方面的资源向科普聚集,给从事科学传播的科学家更多的实际利益,不能口惠而实不至。
在袁岚峰看来,做科普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别人,而是满足自己,实现了自我的社会价值。“科普本来就是科学家的工作之一,对我而言也是一种幸运。如果不是对科学的终极力量有信心,我也不会做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