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回基诺人
2019-09-25邱海燕
邱海燕
远古洪荒、宇宙混沌,大地茫茫之中产生了一位女神,举起右手分开土地,左手抓起泥土形成山河,造一面大鼓把玛黑、玛妞放在里面,大鼓随洪水飘落到基诺山,兄妹走出大鼓成婚,繁衍了基诺,他们称自己是舅舅的孩子。这便是我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的子民———基诺人的传说。
巴飘寨是一个十分有“个性”的山寨,在国道边上,还保留着西双版纳基诺族的创世女神———阿莫腰北为他们搭建房屋基诺族传统房屋—干栏式建筑,这样的房子渐渐被一些现代化的房子取代,像现在这样我们看到的寨子不多了。基诺族是我国最后一个被确认的少数民族。56个民族之最后一个民族—基诺族,1979年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现代化进程中来。基诺族的历史没有文字的记载,都是口耳相传。听说以前的基诺族是拥有自己文字的,祖先把文字记录在牛皮上,渡河迁徙的时候,河水浸泡牛皮。经过长久的迁徙,食物耗尽而饥饿不已的祖先,只好把牛皮吃了充饥,基诺族因此失去文字。每当说起这段渊源时,基诺族人们言语中总带着一丝丝惋惜与遗憾。
在六姑妈家做客时我看见她们,为了将生产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记录下来,会用一些特殊又简单的符号来刻在木板或竹片上作记录。基诺族居住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乡,也是全国唯一的基诺族乡。新中国成立后,基诺族群众从原始部落整体直接进入现代社会。
之前,基诺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落后。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住的是茅草房,穿的是粗布衣,吃的是包谷饭。“1978年,基诺乡的41个自然村1441户人家,只有5户住瓦房,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只有96.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才106元,群众生活非常艰辛。”原基诺洛克区区长白腊者告诉我们。
基诺是本民族的自称,可释意为舅舅的后人或尊重舅舅的民族。基诺族的节日很多,最隆重的是“特懋克”节,也就是过年。在基诺族语中,“特懋克”本意是“打大铁”,是铁匠的节日,这个节日入选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到这天,人们都要身着盛装,欢歌笑语,一起表演大鼓舞。
基诺族的大鼓舞,把舞蹈、民俗融为一体,热烈奔放,风格独特,体现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民族特色。2003年被列为省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跳大鼓舞有一整套完整的仪式:舞前,要先杀一头乳猪、一只鸡,供于鼓前,由七位长老磕头拜祭,其中一人念诵祭词,祈祷大鼓给人们带来吉祥平安。舞蹈动作有拜神灵、欢乐跳、过年调等。他们将大鼓视为本民族的礼器、重器和神物,是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艺术。他们的打铁节为每年的阳历2月6、7、8日三天。收获新稻谷时要过“谷神节”。她们奉稻谷为无上之神,稻谷抽穗的时候也都会庆贺。
初见她们的民族服装,总觉得那里有些不对劲,后来她们热情邀请我穿着基诺族服装,我才发现,原来她们的肚兜是穿在衣服最外面的。腿上多穿自己用老布刺绣的绑腿,她们的身材不高,都很匀称。这个鼓中走出来的民族,是重女轻男的名族,女人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如果老大、老二都是男孩,女人要一直生下去,到有女孩为止,在基诺山女人生孩子要到阳台上去,生男孩杀公鸡庆贺,生女孩则用母鸡庆祝。
蚂蚁堆的由来,是阿嬷腰北创造世界时,留给祖先的,蚂蚁堆是土地的神灵,基诺是一个尊重舅舅的民族,婚姻大事都是由舅舅做主定夺。没有舅舅,就由巫师带领,认蚂蚁堆为舅舅祭拜。
么莎,亮开歌喉,我们听见她们的歌声,那些远古洪荒时代的音符在空中流淌。在寨子里行走,随处可见用竹篾园盘摊晾炒茶的情景,也随处可以戴白白尖顶帽的基诺族女子用大土灶炒茶。我特别喜欢古茶树散发出来的清香,也爱拿一片嫩叶,放在嘴里细细嚼味。寨子里的人热情好客,从她们家门前路过时都热情招呼我们,顺手就从蕉树上摘下成熟的芭蕉请我们吃。
基诺族是崇拜大自然的名族,他们平时习惯用竹筒做食物盛器,使用香茅草、薄荷等植物给食物提香去腥。她们食用山茅野菜,也喜欢凉拌茶,在六姑妈家做客,勤劳好客的基诺人,在竹篾的圆桌上摆满了他们的美食,其中有个凉拌茶引起我的注意,基诺族人称其为“拉技批皮”,这也是人类食用茶叶最原始的方法之一。凉拌茶以茶树鲜嫩的芽叶为原料,以辣椒、芝麻粉、大蒜末、食盐、姜末、酱油、香菜等为辅料,有时还会伴有酸笋、酸蚂蚁等。改进后的凉拌茶要将茶叶用开水烫熟,然后放入冷水漂洗,待茶叶冷却后捞出,加入准备好的各种佐料,拌匀后静置一刻钟就可以食用了。
吃饭的间隙,发现她们家的木质大茶桌下面筑了个蜂巢,蜜蜂嗡嗡嘤嘤,飞进飞出,忙碌不停。六姑妈还用搪瓷缸冲泡好自家攸乐山的古树茶,递给我们品尝。我没想到在这遥远的边地,在这大山深处的古老寨子里,还生活着这样一群基诺子民,还有那么多的古茶园,古茶树,深藏着那么厚重的历史,有那么多让我惊讶的文物古迹,有那么多让我感动的人物故事。
基诺山,是普洱茶六大茶山之一。传说三国时,基诺族人民就已开始种茶,并能进行初步的茶叶加工。清朝初中期,普洱茶盛极一时,西双版纳六大茶山最高年产量曾达8万担,其中车里、攸乐山、大勐龙等产茶5000余担。1729年清政府设立攸乐同知,始派官员征收茶捐赋税,当时有许多茶商和马帮前来收购茶叶,基诺山的竜帕寨曾是清政府设立的茶场,是当时的制茶中心,茶叶生产曾兴盛一时。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诺乡开始重振茶业,开拓茶叶市场,有新植茶园一万多亩,流存的古茶园也得到了重视和保护,如今攸乐山的茶园面积位居六大茶山之首,古老的攸乐茶山正在重新崛起。以前,基诺族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一片桃花源里,如今,基诺山的大门已经向世界敞开。尽管他们在生活日常中某些方面,仍會循用着老祖宗的“土方法”,但他们已经越来越多的有了与外界的接触与交流。相信,在女神阿莫腰北留下的基诺山上,基诺子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兴盛,越来越幸福。
(责编 凌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