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甘薯产业发展情况调研和分析
2019-09-25朱红林徐靖王新华韩义胜王效宁
朱红林 徐靖 王新华 韩义胜 王效宁
摘 要:为进一步了解海南省近年来甘薯产业发展现状,特对海南省甘薯品种、品质、种苗、种植技术、市场销售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对海南省甘薯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进行了介绍,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海南省甘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和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南省;甘薯产业;现状;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S5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815003
海南省甘薯种植历史悠久,据记载,在明末清初传入海南,距今已有 300 多年历史[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保健功能的甘薯深受消费者喜爱[2],甘薯产业已发展成为海南省绿色优质高效热带特色农业产业。为进一步了解海南甘薯产业现状,以问题为导向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助力脱贫攻坚,笔者对海南省甘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海南省甘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和决策提供参考。
1 海南省甘薯产业发展现状
1.1 拥有发展甘薯产业无可比拟的优势条件
1.1.1 气候条件优越,种植的甘薯品质全国最优
海南省是我国最大的热带海岛省份[3],四面环海,沙地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甘薯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甘薯是海南省主要的传统作物之一,喜暖耐旱,根系发达,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特点,被誉为“荒地开发的先锋作物”[4],在水田、丘陵和沿海沙地种植都能取得较高的产量,是广受市场认可的高品质粗粮,其中以海南省沿海沙地种植出来的脱毒苗甘薯品质全国最优。
1.1.2 甘薯反季节优势显著,市场售价全国最高
海南省甘薯按传统秋、冬季种植,上市时间为每年的1—6月,正好是内地反季节的产品。近5a来,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制并推广的甘薯脱毒苗,在全省各甘薯主产区大面积应用;种植出来的脱毒苗甘薯口感爽滑、粉而不腻、甜度适中,表皮光滑,皮色鲜亮、均一、有光泽,薯体呈纺锤型、膨大均匀,卖相好,深受消费者喜爱;田头收购价持续稳定在1.5~2.5元/kg、市场零售价达5.0~7.0元/kg;而内地的甘薯田头收购价在0.4~0.6元/kg、市场零售0.6~0.9元/kg,海南甘薯反季节价格优势明显。
1.1.3 甘薯脱毒苗的推广应用,打造出多个享誉全国的海南甘薯品牌,市场供不应求
自2009年以来,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制的甘薯脱毒苗[5,6]、配套甘薯脱毒苗高效扩繁技术及适应不同土壤条件的高效栽培技术实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解决了海南甘薯遭遇病毒病造成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的瓶颈问题,使海南鲜食甘薯商品果从原来的田头收购价0.5元/kg提升至1.5~2.5元/kg;经济效益由原来的1.5万元/ hm2左右增长至6.0~15万元/ hm2。近10a,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制的甘薯脱毒苗从澄迈桥头开始起步,逐渐发展到文昌、儋州、昌江、东方、琼海、万宁、陵水、乐东、海口、五指山等多个市县。海南省农业科学院与澄迈县、东方市、儋州市、海口市开展合作,利用甘薯脱毒苗及配套技术,成功打造了“桥头甘薯”、“东方香薯”、“海头甘薯”、“美兰三角宁甘薯”4个品牌,并被列入地方市县十大特色农业品牌。
1.1.4 以甘薯为中心延伸出许多产业链,正在创造越来越多的边际效益
2009年10月,第1批甘薯脱毒苗研制成功,种苗数量2hm2,在澄迈桥头进行示范,示范种植收获的商品薯经海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验收,商品薯产量比农民自留未脱毒苗增产幅度超过100%,并且果色、果型、品质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深受农民、经销商、消费者的欢迎,“桥头甘薯”的品牌从此打响。目前,甘薯脱毒苗已经在澄迈、儋州、昌江、文昌、五指山等沿海地区和中部山区11个市县每年推广应用面积约5333.4hm2,2019年预计推广面积达8000hm2。由于甘薯市场价格不断走高,且种植产量也得到提高,海南本地的农民朋友主动将许多桉树林、甘蔗林改造种植甘薯脱毒苗,并且面积逐年扩大;许多来自黑龙江、内蒙古、河南、辽宁、山西、河南、陕西等省的企业或者种植大户看好这个产业,也前来海南省发展甘薯产业,目前海南省甘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海南的高品质甘薯逐步形成产业化、品牌化,带动了土地租赁、劳务、农资、机械、技术服务、电商、包装、物流、客商、旅游消费等延伸产业,创造越来越多的边际效益。
1.2 甘薯脱毒苗产业助力精准脱贫成效显著
为发展壮大甘薯产业,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组建了薯类研究中心,并主动瞄准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大力推进甘薯脱毒苗“造血式”精准扶贫项目,在贫困地区和各扶贫点因地制宜示范推广甘薯脱毒苗、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组织企业收购等模式,先后在全省多个市县实施了甘薯脱毒苗精准扶贫项目,推动甘薯种植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來源之一,把小甘薯做成了大产业。
由于甘薯脱毒苗“造血式”精准扶贫项目较好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紧缺的问题,在贫困点深受贫困户欢迎,贫困户依托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提供的甘薯脱毒苗及配套技术,种好甘薯、种出好甘薯,实现纯利润6.0~9.0万元/ hm2,管理精细、产量高的,利润可超15万元/ hm2,精准扶贫效益显著。2018年8月9日晚,央视《新闻联播》头条以《海南:农业科技助力脱贫攻坚》为题,以时长4min 30s的长篇幅关注海南因地制宜为农村确定农业产业发展方向,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千方百计打好农业科技牌,助力脱贫攻坚,其中特别提到了甘薯脱毒苗精准扶贫项目。
2 制约甘薯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2.1 生产上应用的品种混杂、种性退化,效益高的主推品种偏少
海南省农民种植的甘薯传统品种较多,因种植多年,出现了种性退化、产量低、品质差等缺点,收获的甘薯主要作为饲料用或在本地市场销售,效益低。目前效益高且成熟的品种以高系14和心香品种为主,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基于这些品种研发的甘薯脱毒苗种植产出的脱毒甘薯基本销往岛外,经济效益较高。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近年来对本地的优良品种如三角宁、白肚面、新娘糕等进行了提纯复壮,同时还从国内外引进一批优良品种如红东、红优、越南紫薯、叶菜甘薯等,但是距离把这些品种在全省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及研制脱毒苗还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才能把更多好的品种在海南省进行示范推广种植,推动走向市场、走上餐桌。
2.2 甘薯脱毒苗供苗体系及配套设施不完善,与海南省发展4万hm2的产业目标不相适应
目前海南省甘薯脱毒苗供苗体系仍不够完善,健康种苗和配套繁育技术没有形成标准化,薯块分拣与储藏设施不足,甘薯病毒快速检测技术体系没有建立,脱毒苗繁育设施缺乏防虫网棚等。甘薯脱毒苗的供应主要靠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生产的脱毒组织培苗进行繁育,由于脱毒组培苗从炼苗到繁育提供生产应用需要6个月左右的时间,极易出现遭遇台风暴雨灾害影响到海南省的供苗。2008年以来,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通过自筹资金,把实验室改造成为具备组织培养条件的生产平台,从此开始了甘薯脱毒苗的组培生产工作;并自筹资金建设简陋的一次性防虫网繁育棚进行脱毒苗的扩繁,扩繁阶段的设施设备条件有待改善。
2.3 农民种植技术仍不够高,脱毒种苗及高效栽培技术还没有形成标准化
绝大部分农民种植的甘薯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普遍存在管理技术水平低,如整地不规范、不起垄平地种植、水肥管理不到位、病虫害防控不及时等,容易造成薯块畸形多、大小差异大,产量低,商品率低,茎腐病和茎螟、蚁象等危害不同程度存在。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针对各类土壤开展配套种苗繁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但由于薯类研究中心组成人员为研究所现有的相关科技人员,缺少一支在全省进行示范推广及科技培训的薯类创新队伍,在全省铺开开展相关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种苗繁育、种苗质量及高效栽培技术等形成标准化。
2.4 资金投入有待增加,甘薯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目前海南省甘薯脱毒苗产业的发展以大基地种植为主,农民主动参与的偏少,海南省甘薯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该产业要做大做强,除了人才队伍和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支撑,还需要在示范推广上增加一定的经费投入,进一步有针对性开展甘薯脱毒苗示范推广工作。
3 促进甘薯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3.1 围绕农业发展需要,研究解决制约甘薯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
针对海南甘薯产业存在的品种单一、健康种苗和繁育技术没有形成标准化、全省种苗供苗体系不完善、农民种植管理缺乏绿色高效技术标准支撑指导等一系列问题,农业科研单位要千方百计通过开展全球特色鲜食甘薯资源海南适应性评价与创新利用、海南甘薯脱毒苗供苗体系研究与产业示范、叶菜用甘薯品种筛选及周年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培育适合蒸煮、烘烤、保健的鲜食甘薯和直立、半直立叶菜用甘薯新品种。坚持市场导向,采取有效举措让研究所、人才、成果、技术等充分活跃起来,在农业应用研究和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上通过引导企业参与,进一步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解决存在的结构性矛盾,逐步建立海南甘薯病毒鉴定体系和脱毒苗供苗体系,集成海南鲜食甘薯和叶菜甘薯绿色防控高效生产技术,形成地方标准,进一步促进海南甘薯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产业精准扶贫和巩固脱贫。
3.2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着力解决甘薯产业产后加工与储藏问题
可通过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政府有关单位适当支持,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支撑的模式,在澄迈、东方、文昌、陵水等市县建设甘薯脱毒一级苗繁育棚各6666.7m2、建设甘薯分拣中心各2000m2、建设甘薯储藏冷库各2000m2,形成澄迈中心辐射儋州、白沙和临高,东方中心辐射乐东和琼中,文昌中心辐射海口和琼海,陵水中心辐射保亭、五指山和万宁等的统一布局,解决甘薯脱毒苗繁育设施缺乏,薯块分拣与储藏设施不足等制约全省甘薯产业发展的平台条件问题。
3.3 实施甘薯脱毒苗示范推广精准脱贫项目,促进农民脱贫增收
在争取政府支持的基础上,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负责繁育甘薯脱毒苗和开展农民技术培训,重点在全省各贫困村贫困点实施甘薯脱毒苗示范推广精准脱贫项目3a计划,让更多的贫困户及农民朋友认识到甘薯脱毒苗新品种新技术与传统甘薯存在的效益差异,让贫困户及农民朋友主动参与到甘薯脱毒苗产业中,掌握配套的高效栽培技术,按照1a 2茬的标准大力发展甘薯产业,促进全省甘薯产业健康发展、带动贫困户及农民朋友脱贫增收。
3.4 聚焦产业长期发展规划,建立海南省甘薯产业创新联盟
围绕助推甘薯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优,站在全省产业布局的高度,进一步整合资源,以海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自主研发的甘薯脱毒苗专利技术和打造的甘薯脱毒苗产业化体系为依托,牵头建立海南省甘薯产业创新联盟,将全省甘薯研发单位、甘薯种植户、甘薯收购商纳入联盟,将品种选育、技术研发、种苗繁育、种植管理、商品收购等打造成一个健康发展的产业链联盟,实现品种良种化、产业体系集约化、技术标准化、成果商品化,推动海南甘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红林,陈健晓,王效宁,等.海南省甘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J].热带农业科学,2012,32(6):85-87.
[2] 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等.中国食用甘薯育种现狀及展望[J].江苏农业学报,2018,34(6):1419-1424.
[3] 唐少霞,赵志忠,毕华,等.海南岛气候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利用[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21(3):343-346.
[4] 张 辉,朱绿丹,安霞,等.水分和钾肥耦合对甘薯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2016,32(6):1294-1301.
[5] 刘迪,朱红林,白翠云,等.番薯茎尖培养脱毒苗的方法[P].中国:ZL200910140684.4,2019-9-28.
[6] 朱红林,王效宁,刘迪,等.一种高效产业化生产番薯脱毒组培苗的方法[P].中国:ZL201310152349.2,2013-4-27.
作者简介:
朱红林(1973-) ,女 ,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甘薯脱毒及脱毒苗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甘薯资源收集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