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维塔耶娃情史
2019-09-25孙越
孙越
茨维塔耶娃(1892-1941)被诺奖得主布罗茨基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最近十多年,她的诗集、小说、戏剧和书信的译本作品,开始在中国走红。
茨维塔耶娃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她16岁时,依仗法语好,独自跑到法国索邦大学深造。不久,她自费出版诗集《晚集》,引发人们的关注。她后来的创作,主题多围绕爱情、死亡和祖国等。
1911年,茨维塔耶娃在画家沃罗申位于克里米亚的别墅聚会时,认识了作家和白军军官埃弗隆。他们相识、相恋,于1912年1月举行婚礼,当年9月女儿阿丽阿德娜出生,后来又有了女儿伊琳娜。他们的生活开始变得现实而索然,茨维塔耶娃在诗中抱怨“爱情走上了绝路”。
茨维塔耶娃丈夫埃弗隆的兄弟名叫彼得。茨维塔耶娃与彼得1913年6月在莫斯科相识。那时彼得刚从国外回来,住在莫斯科,状态极为糟糕:女儿病逝,家庭破裂,自己还患上肺结核。茨维塔耶娃和丈夫去莫斯科见了彼得。后来,茨维塔耶娃便写诗致敬彼得,赞美他的外貌和心灵。
1914年7月,彼得病情加重,生命开始倒计时。茨维塔耶娃独自一人前往莫斯科,探望并留在医院照顾病危的小叔子。茨維塔耶娃和彼得的叔嫂恋,令丈夫埃弗隆内心痛苦不堪。最终,彼得在茨维塔耶娃怀中闭上了双眼。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得到嫂子母亲般的关爱,但茨维塔耶娃却因此背上了叔嫂恋的恶名。
同一年,22岁的茨维塔耶娃在文学沙龙上,结识了29岁的诗人、文学批评家和翻译家帕尔诺克。帕尔诺克当时引人注目的诗歌和小说都是同性恋题材。她们相爱之后,在俄国的文学艺术沙龙上,经常能看到她们同出同进的身影。她们相拥在一起,坐在角落里接吻,同吸一支烟,同饮一杯酒。
最终,她们的恋情毁于嫉妒。帕尔诺克嫉妒茨维塔耶娃的丈夫、孩子和朋友。1916年冬天,茨维塔耶娃在圣彼得堡打算见朋友,遭到帕尔诺克反对,两人大吵一架,分道扬镳。
1917年,埃弗隆被派往顿河流域作战,之后失踪两年。那段时间茨维塔耶娃四处写信寻夫,甚至不得不将两个女儿送进了育婴院,结果小女儿伊琳娜饿死在育婴院。
1922年春,茨维塔耶娃带着大女儿投奔在巴黎就读的丈夫埃弗隆,开始了她悲惨的流亡生活。第二年,她与苏联作家、诺奖获得者帕斯捷尔纳克开始“书信恋”。1924年,茨维塔耶娃写下系列情诗《两人》,纪念她和帕斯捷尔纳克的爱情。然而,1925年茨维塔耶娃生下儿子格奥尔基,这孩子是她和丈夫好友罗泽维奇一夜情的结晶。这事让其他几方都非常尴尬。
茨维塔耶娃和帕斯捷尔纳克相约在1927年探望比利时诗人里尔克。可惜,后者突然病逝,相见之约终成泡影。1935年,国际作家保卫文化大会在巴黎召开,两人双双获邀参会。他们虽然见面,但却没有热烈的拥抱和激情的表白,只是泛泛地谈了文学和音乐便匆匆告别,真可谓,爱情不再,一切均寡淡如水。
1941年,一向隐忍的丈夫埃弗隆被苏联当局以间谍罪逮捕并处以枪决。茨维塔耶娃也在这一年自缢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