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019-09-25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9年25期
关键词:实词文言词义

考题连线

(2018·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時,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之位礼让鲁芝。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蜀地饱受侵扰”错,原文“郡邻于蜀,数被侵掠”的意思是“天水接邻蜀地,多被蜀国侵扰”。

【答案】B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理解的准确性往往取决于对文中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的理解和掌握。翻译一定要注意语境,逐一译出重点词语,然后调整句式和结构。

得分点:

(1)以:凭借;出征:出兵征讨;以为:作为;先驱:先锋。

(2)以:因为;履:行为;素:向来,一向;作:建造;屋五十间:定语后置,五十间屋。

【参考答案】

(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2)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应考锦囊

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近几年来主要有三种考查形式:1.以选择题的形式单独考查,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考生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2.选择题中的文意把握题,个别选项的正确与否直接与个别实词词意正确与否有关;3.在文言文翻译中直接考查实词的含义。因此,考生除了要积累120个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同时还要掌握一些判断文言实词的方法与技巧。

1.代入推断法

对选择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各自具体的语境疏通文意,解释正确、语义通顺的就是正确解释,反之就是错误解释。

2.语境推断法

古代汉语中90%以上的实词具有多义性,因此在理解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把理解代入语境中,解释准确而无滞碍者应为正确,这就是常言说的“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境”。如“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句中“可惜”一词的意思,结合语境,作者是感佩赞叹对方的才华和时机,应该是“值得珍惜”的意思。

3.语法推断法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考生可依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其意义。例如,“信义著于四海”中“信义”做主语,可推断“信”是名词,作“信用”讲;“烟涛微茫信难求”中“信”作状语,作“确实”讲;“楚王贪而信张仪”中“信”作谓语,是动词,作“信任”讲。

4.结构(句式)推断法

有些文言句子结构整齐,讲究对仗,有时还采用互文的修辞,我们可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断词义。如“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为对仗句,“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名词,那么“固”也应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亡”与“北”对应,也应译为“败逃者”。

5.成语推断法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推断,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势拔五岳掩赤城”,我们可以联想“出类拔萃”而推知其应为“超出”;“始速祸焉”中的“速”我们可联想“不速之客”而推知其应为“招致”;“举类迩而见义远”中的“迩”我们可联想“闻名遐迩”而推出其为“近”。

6.通假推断法

文言文中当遇到某字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便可以从通假的角度推断考虑。如“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中“说”的意思,运用通假代入法,根据上文语境,百姓高兴,“说”只能是通假字,同“悦”,高兴。

7.常识推断法

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吏初到任)、春秋(年龄)、结发(束发成年)等。

8.字形推断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偏旁”与字义联系密切。有些字能直接从字形分析出词义,有些字虽不能直接分析出词义,却可以根据字形圈定出该字的意义范围,为进一步猜测词义提供依据。例如“金就砺则利(《劝学》)”,“砺”,“石”旁,推断它可能与一种“石”有关,查字典得到“砺”:磨刀石。

【孙钦林/供稿】

拓展延伸

古代的宇宙觀

宿:星宿,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

望:望日。天文学上指月圆的那一天,农历的十五。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

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如: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如: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登泰山记》)。

莫:通“暮”,晚上。如: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左:古代地理以东为左。如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慢》)。

“宇宙”的来源

“时空”一词,出于现代人对西文time-space之译,古代中国人则从不这么说。《尸子》(通常认为成书于汉代)上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这是迄今在中国典籍中找到的与现代“时空”概念最好的对应。不过我们也不要因此就认为这位作者(相传是周代的尸佼)是唯物主义哲学家──因为他接下去就说了“日五色,至阳之精,象君德也,五色照耀,君乘土而王”之类的唯心主义色彩浓厚的话。

在今天,“宇宙”一词听起来十分通俗(在日常用法中往往只取空间、天地之意),其实是古人的措辞;而“时空”一词听起来很有点“学术”味,其实是今人通俗直白的表达。

以往的不少论著在谈到中国古代宇宙学说时,有所谓“论天六家”之说,即盖天、浑天、宣夜、昕天、穹天、安天。其实此六家归结起来,也就是《晋书·天文志》中所说“古言天者有三家,一曰盖天,二曰宣夜,三曰浑天”三家而已。

点评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在《天问》中,屈原提出了对“天地万象之理”的疑问,而这些问题也都是春秋战国以来的许多学人所探究的问题,在屈原之后,探讨这一问题的也不乏其人。追求真理、不懈探索的精神,代代传承,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宝藏,支撑着我们从古至今的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实词文言词义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字意与词义
例说文言实词解题误区及对策
《诗经》词义考辨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