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下开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问题及治理措施探究

2019-09-25张丽娜

山西化工 2019年4期
关键词:堆场矿渣采空区

张丽娜

(山西清泽阳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3)

引 言

矿产资源具有稀缺性、不可再生性、区域分布不均衡等特质,矿山地下开采能够有效满足社会生产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然而在开采矿山的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资源掠夺与环境破坏问题,违背国家的生态建设目标。在此应加强对地下开采所产生环境问题的评估,并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兼顾。

1 矿山概况与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1.1 矿山概况介绍

以某矿山的地下开采工程为实例,该矿山所处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为第四系坡积物,厚度处于3m~4m范围内,地势为中部高、东西侧低的丘陵地貌,地形坡度为10°~40°、相对高差为199.98m,地表水系主要为季节性溪流,乔木、灌木类植被覆盖在区域地表处。该区域矿层属煤系地层,倾角为17°,矿层地质特征如表1所示,全含煤岩系厚度为7.42m~34.37m。

表1 矿层地质特征

1.2 地下开采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评估

1.2.1 矿山地质环境存在问题

从地质灾害层面入手,由于其井下开采面积约为6.7hm2,在矿山开采后会形成较大的地下采空区,进而因地面开裂产生多处裂缝,对地质环境构成一定影响;从含水层角度入手,该区域矿井的涌水量均值为240m3/d,在雨季可达480m3/d,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极易损坏隔水层,而矿坑排水也将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对含水层造成较大影响;从地形地貌角度入手,在矿山地下开采过程中极易破坏井口建筑物、矿渣堆场,破坏边坡稳定性,严重影响地貌景观;从土地资源角度入手,矿山地下开采作业需要完成作业区、办公区、矿渣堆场的建设,严重侵占区域范围内的林地资源,其开挖作业也会使区域范围内土壤受到挖损破坏[1]。

1.2.2 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结合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可将地质环境影响现状划分为较严重、较轻两个等级(分级标准如表2所示),分别为B区和C区,其中B区面积为24.72hm2,在评估区域内占比9.6%;C区面积为232.28hm2,在评估区域内占比90.4%。其中B区主要位于采空区与矿渣堆场,造成严重危害的原因是大量废弃矿渣堆放在地表,采空区面积扩大影响地质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排水工程破坏原有含水层。

表2 地质环境影响的分级标准

1.2.3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针对地下开采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其有可能出现的地质环境问题大体分为以下几类:其一是地面塌陷问题,大面积采空区极易对采矿活动构成威胁,引发顶板垮落、冒顶事故,且在岩移范围不断扩张的趋势下增加地表变形程度、产生塌陷坑,其中地表张裂变形带高度的计算公式为:

其二是岩崩问题,矿山爆破将影响到岩体内部应力,加大卸荷裂缝宽度与深度,增大岩崩几率,但对于该区域的影响面积预测为0.14hm2,属于较轻影响。其三是泥石流问题,倘若矿山所在区域发生强降雨,雨水持续冲刷矿渣堆场将引发泥石流灾害,但该区域周边以荒山为主,因此影响程度较低。通过针对该矿山所在地区的地质环境影响情况进行预测,可以大体划分出较严重、较轻两个等级,其中较严重区域占地面积为31.79hm2,在整体评估区域占比为12.37%;影响较轻区域占地面积为225.21hm2,占比87.63%。由此可以判断,在该区域地下开采矿山对于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较轻,但需加强对开采区、矿渣堆场等重点区域的恢复治理,将地下开采对含水层、地形地貌的影响降至最低。

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具体治理措施

2.1 健全地质环境保护机制,完善管理制度

一方面,基于可持续发展与环保原则进行矿山地下开采作业标准的建设,投入资金技术强化新型矿山开采技术的研发,完善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制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制度,吸纳社会资本从事环境治理工作,并针对矿山开采情况进行定期勘察与评估,强化地质环境保护,实现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有效治理。另一方面,应针对矿产资源开采作业程序进行规范化设置,依据专家评估结果作为审核依据,综合运用3S、遥感技术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的勘察预测,确保规划方案的有效落实,实现对矿山环境的动态管理与保护。

2.2 推行多元化治理工程,落实具体治理要求

2.2.1 地面塌陷治理

通常矿区地质塌陷主要发生在采空区,对此需增加区域巷道顶板的厚度,利用混凝土砌筑岩石封闭墙,实现采空区的有效分隔,并选取截排水沟布设在塌陷移动盆地外围处,防范地表水渗入采空区。同时,还应在地下开采过程中及时利用废矿石、矿渣做回填处理,必要时可选取金属锚杆、金属网进行顶板支护,实现顶板加固处理,待矿山闭坑后针对采空区进行封闭处理。

2.2.2 边坡失稳治理

要求矿山开采人员务必依照预先制定好的开采方案执行具体作业,针对岩石破碎地区酌情减小坡高,并围绕边坡顶部位置约的部位布设截排水沟,实现对地表水的有效拦截,防止渗入边坡影响其稳定性。同时,针对部分裸露边坡进行绿化处理,选取藤类植物、根系发达植物强化边坡结构的稳固性,并针对部分较为脆弱的边坡位置进行挡土墙的布设,实现对废石、弃土堆的有效拦截。此外,还需围绕边坡进行监测点的布设,以此实现对边坡的动态监测,便于及时采取工程措施实现边坡治理,提高边坡稳定性。

2.2.3 泥石流治理

在废石、弃土堆外围处布设截排水沟、设置挡土墙,以降低其结构失稳的风险;同时在下游山沟位置修筑拦砂坝,选取适宜种植的植物进行区域绿化处理,针对废石、弃土堆进行复垦规划,以此改善水土流失情况,防范泥石流灾害的发生[2]。

2.2.4 土地复垦与绿化

针对土地资源破坏问题进行治理,主要采用复垦、绿化等举措进行矿山整治;同时,通过加装净化装置实现对区域范围内地表径流废水的排污净化处理,保障水质达标后方可排放;此外,还需加强矿区的绿化景观建设,以此恢复地质地貌景观,营造良好的生态空间。

2.3 细化地质环境监测要点,完善资金技术支持

从地面塌陷监测层面入手,应以采空区上部为基准,在外扩25m、50m的范围内创设5条监测线、50个固定监测点,完善监测期限的设计。以边坡监测为例,其监测内容如表3所示。从含水层监测层面入手,以每10d为周期开展常态化监测,动态收集区域范围内水质、水量、水位等参数信息,并加强对开采巷道处地下水渗流情况的监测。从崩滑泥监测层面入手,结合专项监方案进行矿渣堆场临界状态的监测,便于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方案减轻灾害影响,实现对地质环境的有效保护[3]。

表3 边坡监测点布设情况

3 结语

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一项长远工程,涉及到多个环节、部门的密切配合,对此需牢固秉持着环境保护优先原则进行治理方案的科学编制,采取多元化举措加强对地面塌陷、边坡失稳、泥石流以及地质水文状况的治理,配合完备监测手段实现地质问题的评估预测,推动矿产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堆场矿渣采空区
老采空区建设场地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及防治
钛矿渣作水泥混合材的应用研究
轧花厂棉花堆场防雷接地系统设计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敦德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后采空区的治理
基于抽样地质统计学的矿渣资源评价
大地调色板
钢矿渣复合掺合料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
回风井底附近采空区防灭火技术探讨
集装箱码头堆场布置形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