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师园景石小记
2019-09-25陈鹭
文/陈鹭
月到风来亭和濯缨水阁
苏州园林多景石,被陈从周誉为“苏州园林之小园极则”的网师园也不例外。园林之中,称得上“景石”的,一定是能“得景”的石头。网师园中概有独立成景之石峰,与建筑结合之配景,与花木相得益彰之石峰,水边之石矶诸类。诸类石峰又相互掩映,自成妙趣。石峰与建筑、花木、水体结合,密不可分,构成园景。此外尚有室内陈设之石、书条石和碑刻若干。
中国园林是自然式园林,可这园林中却又偏偏多建筑。
建筑的自然之气从哪里来,很重要的就是从景石来。景石甚至可为建筑之根基。月到风来亭,整座亭子就建造在黄石之上,旁边的小廊也借助景石起伏于水面之上。至于墙基以景石为“根”的,就更多了。
建筑于山林之中,方能得自然之野韵。主体建筑小山丛桂轩便筑于山石构造的“坞”中,假山环绕建筑:北有高耸的黄石假山,南有小巧的湖石假山,将通透的小山丛桂轩环绕,成为这四面厅的四面景致。黄石假山岩体峻峭,宛若天然崖冈。既为小山丛桂轩形成北侧的天然屏障,又衬托西侧濯缨水阁之建筑,山顶还成为眺望全园的制高点。从水面之东、北、西三面望之,高峭耸拔,颇有小山富大气之妙。假山之中又有小桥名曰“引静桥”,于山林之中体建筑之妙趣。至于山洞,更是假山的趣味所在。
濯缨水阁和东侧的黄石假山云冈
东部的黄石假山
西侧院落“殿春簃”之假山,更富妙趣。殿春簃院落仅三处建筑:北侧主体建筑殿春簃,西侧冷泉亭,东侧小廊。殿春簃是前后皆有景石的一座建筑。前有芍药花台,台上置有湖石;右前方的冷泉亭,立于石阶之上,亭中又置一灵璧石峰;冷泉亭之南,又有石峰若干。这些景石,主次分明,造就了殿春簃南侧的大千气象。簃北侧为一狭小天井,于粉墙前置石,栽竹植蕉,恰成为建筑北窗之框景。
北侧五峰书屋位于撷秀楼北,坐北朝南,两层建筑。硬山顶,哺鸡脊,面阔五间。五峰书屋是一处相对独立的庭院,屋前有回廊,东通半亭,西出竹外一枝轩。另有湖石石级从梯云室前上下楼,幽静雅致,旧为园主人读书藏书之所。所谓梯云室,就是登上二楼的假山石级,宛若层层云彩。
庭院东侧黄石假山,体量虽小于云冈,却形成一组完整独立的构图,以高高的粉墙作为背景,别有情趣。
云窟的湖石与腊梅
至于山石与植物结合,更富韵味。
云冈黄石假山上的二乔玉兰,树龄已200 余年,姿态虬曲,苍劲古朴,自然斜出,俯临水面,伸向濯缨水阁翘角之上,3 月开放之时,花朵内白外紫,色彩夺目。树借山势而高耸,山凭树姿而妖娆。云冈山上还有青枫、紫荆、蜡梅、桂花等植物,仿佛山之毛发。看松读画轩太湖石花台内,植有古柏、黑松、白皮松、罗汉松、海棠等。植物有了湖石花台的镶边,也就有了根基,丝毫没有唐突之感。云窟圆洞门一隅的山石丛中,立有一株腊梅,山石与花姿相映成辉。总之,与苏州其他园林类似,网师园的植物多与山石结合搭配,特色突出。
看松读画轩的室内景石陈设
石矶与水搭配,是苏州园林的又一特征。网师园非但不例外,而且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网师园的水,面积不大,却十分集中,以达到“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周围山石建筑环立。水畔筑有石矶,作为水体与平地的过渡。石矶逐层下跌,最后伸入水中,这实际上是为了调节水位的需要而设置的。丰水季节,水位较高,可以淹没部分石矶;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可以露出部分石矶。这样,无论水位高低,都可以实现水面与平地的自然过渡。石矶上又半掩半露地种植迎春之类的植物,将石矶的一部分覆盖起来,形成层次上的变化,使得石矶不显单调。
除了与建筑、植物、水面搭配的景石,网师园中还陈设了大量的石景。历年的陈设虽有所变化,却都离不开景石作为陈设。例如,有大量的大理石挂屏、围屏,分别分布于轿厅、大厅、内厅、集虚斋、琴室等建筑之内。石玩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大厅中的八音石,集虚斋中的八音石,看松读画轩内的英石、松化石、灵璧石、木化石,铁石山房中的音石。这些室内的陈设,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丰富了网师园的空间。
从引静桥眺望全园景石环绕花团锦簇的网师园
此外尚有大量的书条石、碑石,分别为位于万卷堂西廊的网师园记,网师园序,网师园诗;月到风来亭西廊的苏东坡诗,节临褚遂良《孟法师碑》,旭日居士诗,诵经偶识,题临泉斋,黄庭经节录,网师园记、题及诗;琴室西廊的《谷日作》等四首,魏之琇诗,临钟繇诸帖,王无功答冯子华书,放翁题跋《瘗鹤铭》,《乐志论》,临《快雪时晴帖》,张廷玉《偶吟》四首,苏东坡诗,《春情即事》诗;竹外一枝轩西廊《刘招》等。
景石,顾名思义,成景、得景之石。网师园景石,将整个园林建筑的室内外贯穿为一体,渗透到园居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我国私家园林景石构园的精彩华章。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园林建筑的形态在变化,园林景石的审美在发展,可是渗透于网师园中的以石造景的基本艺术原理却古今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