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水平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短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2019-09-25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16期
关键词:同组溶栓心血管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多由于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引发心肌缺血性坏死。相关文献显示,AMI已成为发展中及发达国家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且有年轻化趋势,对病人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生活饮食习惯改变,AMI病人呈逐年增高趋势[2]。AMI具有发病迅速、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早期溶栓可预测AMI心血管并发症及死亡事件,以降低病死率[3]。本研究探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olube 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2,sST2)水平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短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心内科住院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48例,入选标准:年龄65~80岁,经心电图、心肌标志物检查及临床症状综合诊断;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指南中的相关标准;起病至入院时间1~7d。

排除标准:心肌梗死病史及置入支架史;患有其他心脏疾病;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等,需安装心脏起搏器;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急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疾病;合并严重肝肾肺疾病、恶性肿瘤及代谢性疾病;已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不良事件;溶栓前死亡及溶栓失败病人。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入院后所有病人均给予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备血、完善各项检查等,并给予溶栓治疗。常规溶栓前给予阿司匹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80078;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规格:每片0.1 g)每次0.3 g,嚼碎顿服,5 d后每次0.1 g,每日1次;硫酸氢氯吡格雷(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542;厂家: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每片25 mg)300 mg,次日开始口服,每次75 mg,每日1次;他汀类药物。溶栓药物为瑞替普酶[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30095;厂家:爱德药业(北京)有限公司;规格:每支5×106U]1支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快速静脉输注,30 min内输注完毕,12 h后5 000 U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12 h 1次,连续注射5 d。根据病人病情变化,给予降压、抗心律失常及对症治疗等。

1.2.2 标本采集及测定 入院确诊后,即刻抽取静脉血5 mL置入两支一次性真空试管内,其中1支试管3 mL血液标本加入抑肽酶(500 U/mL)和10%乙二胺四乙酸(30 μL);另1支试管2 mL血液标本加入肝素抗凝。标本采集及送检过程均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进行。将实验室标本以4 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NT-proBNP及sST2含量,试剂盒均由R&D公司生产。

1.3 分组及观察指标 根据病人入院后NT-proBNP水平分组,取中位值为界限,增高为A组,降低为B组。分别于溶栓后1 d、3 d、5 d抽取外周静脉血送检,观察治疗后不同时间病人sST2、NT-proBNP水平变化,并观察两组溶栓后再通率,治疗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发生率。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实验室检查NT-proBNP水平118.66~485.66 pg/mL,中位值154.95 pg/mL,>154.95 pg/mL为A组65例,≤154.95 pg/mL为B组8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注:两组各项比较,P>0.05

2.2 两组溶栓后不同时间再通情况比较 溶栓后30 min、60 min及120 min,两组再通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溶栓后不同时间再通情况比较例(%)

组别例数溶栓后30 min溶栓后60 min溶栓后120 minA组6511(16.92)20(37.74)34(52.31)B组8315(18.07)26(31.33)42(50.60)χ2值0.0330.0050.042P0.8550.9420.837

2.3 两组溶栓后不同时间sST2、NT-proBNP水平比较 溶栓后1 d、3 d、5 d,A组sST2、NT-proBNP水平均高于B组同时间(P<0.05),溶栓后A组sST2、NT-proBNP水平均降低;溶栓后5 d,A组sST2、NT-proBNP水平均低于同组溶栓后1 d(P<0.05);溶栓后3 d、5 d,B组sST2、NT-proBNP水平均低于同组溶栓后1 d(P<0.05)。详见表3。

组别例数 sST2(μg/L) 溶栓后1 d 溶栓后3 d 溶栓后5 d NT-proBNP(pg/mL) 溶栓后1 d 溶栓后3 d溶栓后5 dA组6552.56±17.2848.96±16.3447.63±15.321)305.44±135.65298.43±152.62253.74±160.411)B组8315.68±9.2212.30±9.531)11.12±9.751)85.79±20.1670.76±19.631)53.74±16.781)t值16.66017.07412.33614.56117.07411.291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与同组溶栓后1 d比较,1)P<0.05

2.4 两组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A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1)。详见表4。

表4 两组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AMI是临床常见的心脏急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本病的发生基础,粥样硬化斑块急性破裂或糜烂引起冠状动脉痉挛或血栓梗死,心肌供血、供氧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电生理、机械应力等一系列改变,以老年病人居多,且具有年轻化发展趋势[4]。早期诊断、早期溶栓、及早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灌注以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细胞,挽救病人生命,缓解临床症状为主要治疗目的[5]。随着医学不断进步,溶栓药物不断更新,药物溶栓已成为各级医院常用的有效方法。研究发现,冠状动脉再通后,部分病人发生恶性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可能与自由基再损伤、心肌电生理改变等有关[6-7]。心血管不良事件多发生迅速、抢救难度大、死亡率高,通过早期预防,挽救病人生命。

NT-proBNP是目前公认的心功能紊乱的敏感指标,已成为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标[8]。由心室及心房肌分泌脑利钠肽裂解而成,具有抑制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作用,从而达到扩张血管、降低心脏负荷目的[9-10]。NT-proBNP具有半衰期长(60~120 min)、稳定性强(不受昼夜影响)、个体变化小等特点,适合作为临床检验指标。相关研究结果显示,NT-proBNP作为早期预测心力衰竭的临床指标,亦可指导临床用药,以降低病死率[11]。血清sST2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ST2受体,在机械应力作用下由心肌细胞产生,发挥阻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33作用,达到抗心肌肥大、抗心肌纤维化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目的[12-13]。相关研究显示,血清ST2水平诊断AMI无重要价值,但与心力衰竭、心功能有关[14-15]。有研究显示,NT-proBNP低水平病人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7%[16]。相关研究显示,NT-proBNP低水平的非应急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达22.76%[17]。可见单一指标不能作为溶栓后心血管不良事件预测指标。

血管再通后产生大量自由基及代谢产物,加重心肌再损害心肌功能障碍,NT-proBNP和sST2水平表现为增高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以NT-proBNP中位值分组,两组一般资料、溶栓后不同时间再通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 d、3 d、5 d,A组sST2、NT-proBNP水平均高于B组同时间(P<0.05),溶栓后A组sST2、NT-proBNP水平均降低;溶栓后5 d,A组sST2、NT-proBNP水平均低于同组溶栓后1 d(P<0.05);溶栓后3 d、5 d,B组sST2、NT-proBNP水平均低于同组溶栓后1 d(P<0.05)。可见,A组溶栓后NT-proBNP、sST2下降不明显,说明A组心肌再损伤程度高、机械应力较大。血管再通后,心肌细胞处于自我修复状态,保护性指标逐渐降低,若持续增高,表明损伤存在或损伤未缓解。A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5),可能由于损伤程度未缓解或仍存在结果。B组溶栓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病人均为溶栓后sST2、NT-proBNP水平不降反升或下降水平不明显病人。结果表明,sST2、NT-proBNP水平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程度及损伤是否缓解,可作为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指标。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AMI发生后,心肌缺血、缺氧改变心肌机械应力,表现为心肌功能障碍,同时NT-proBNP、sST2水平也升高,相关研究显示sST2水平在AMI病人测定无意义,仅与预后有关[18-19]。有研究显示,NT-proBNP对非ST段提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及危险分层具有临床意义,但对ST段提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意义不明显[20],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NT-proBNP、sST2为保护性指标,AMI再通后持续增高或不降反升,病人预后不良,易发生短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应给予合理预防。

猜你喜欢

同组溶栓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新知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