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2019-09-25林童
林 童
(江西财经大学 软件与物联网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2)
0 引言
从‘复旦共识’[1]、‘天大行动’[2]到‘北京指南’[3],新工科建设在教育领域刮起了一股新的改革热潮。作为新兴事物,新工科建设同样面临挑战,在社会变革日趋激烈的今天,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为了应对这个挑战,新工科建设势必要与新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协调,但现有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不能适应新工科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本文在已有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新工科对新型人才作出的要求,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研究各指标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为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推动新工科建设进程。
1 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为了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首先需要确立人才培养的各项指标。在以往的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人才培养主要围绕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与道德品质三个方面进行。与以往的人才培养战略不同,新工科专业要以培养具备可持续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除了培养具备专业知识、企业所需要的技术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个人品德之外,还要注重合作交流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具备自主学习掌握新的先进技术的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整合了传统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相关要素,并针对新工科对人才培养作出的新要求设立评价指标,将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概括为工作能力、知识与实践、创新能力、道德品质等4个一级指标和10三个二级指标。其中工作能力包含合作交流能力、管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4个二级指标;知识与实践包含相关专业知识、专业前沿知识、设计与实践能力3个二级指标;创新能力包含创新思维、终身学习和研究学习能力3个二级指标;道德品质包含社会责任、职业操守、个人品德3个二级指标。
2 AHP计算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各指标权重
在确认了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各项指标后,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计算各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法是一种解决多目标的复杂问题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它将决策问题划分为3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以及方案层。通过比较各层元素之间的重要程度并进行计算最终得出方案层相对于目标层的的权重,其算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
2.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前文中所定义的评价指标,确定目标层为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准则层为各一级指标(工作能力、知识与实践、创新能力、道德品质),方案层为各二级指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智慧课堂教学中教师职业能力特征
2.2 构造成对比较矩阵与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本文采用专家评价法,邀请十位专家将同一层的各项指标两两比较,并运用1-9标度法对其进行定量处理,确认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将单个指标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值来构建成对比较矩阵,并计算各项指标权重,如表1至表5所示。
表1 准则层成对比较矩阵
表2 工作能力成对比较矩阵
表3 知识与实践成对比较矩阵
表4 创新能力成对比较矩阵
表5 道德品质成对比较矩阵
在以上5个成对比较矩阵中,对准则层成对比较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当n=4时,查询随机一致性指标RI表(如表六所示),可知RI=0.90,经计算得到最大特征根为:λmax=4.021 75,CI=0.007 25,CR=CI/RI=0.008<0.1表明表一所示的成对比较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不需要再调整该矩阵;对其余四个成对比较矩阵均进行上述检验,检验结果如下:工作能力成对比较矩阵CI=0.008 7,CR=0.0096;知识与实践成对比较矩阵CI=0,CR=0;创新能力成对比较矩阵CI=0.000 5,CR=0.000 9;道德品质CI=0.001,CR=0.001 7;所有CR值均小于0.1,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表6 随机一致性指标RI
2.3 层次总排序
将各项二级指标的权重乘上其对应一级指标的权重即可得到该二级指标相对于总体目标的组合权重,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中,个人品德、职业操守、设计与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权重较大,表明高校十分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
图2 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权重
3 结束语
新工科以培养具备可持续竞争力的人才为目标,以应对新经济形势下产业人才需求的改变,本文构建的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能够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但是随着新工科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会发生变化。因此,该指标体系需要紧密结合相关要求,不断的进行补充,使其同教育改革要求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