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Q&A

2019-09-24

时尚育儿 2019年9期
关键词:贴标签照料讲话

Q宝宝15个月,由于老公工作在外地,不常回家,所以,孩子每次见到爸爸都会比较拘谨和害怕,请问有没有什么可以缓解的好方法?

A增加日常生活照料内容及参与宝宝体能发展方面的互动游戏。

第一,在日常生活照料方面,爸爸可以尝试给宝宝换尿布、喂奶、喂饭、洗澡、穿衣服等之前较少参与的部分。不要小瞧这些事,宝宝正是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日常照料,感受到爱的:抚触、聊天、微笑、游戏,发挥爸爸的创意,让孩子感到更有趣和开心。第二,可以根据宝宝体能发展水平来设计游戏,宝宝已经会走会跑了,就可以多带孩子去游乐场和公园跑跑跳跳着玩。通过身体运动和孩子做游戏,比如举高、让宝宝躺在小枕头上、带动宝宝滑行或飞起等。注意把握互动程度。最后,妈妈可以先和爸爸玩起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再邀请孩子参与进来。

Q孩子26个月,经常一不乐意就闹脾气,我们应该教孩子哪些正确发泄情绪的方法?

A我们需要把“情绪”和“情绪表达方式”(即行为)分开处理。接纳其情绪,节制其言行。

管理情绪的大脑前额叶部位在婴幼儿时期还处在发育阶段,所以,宝宝自然比大人更容易发脾气。我们真正不接纳的是“糟糕的情绪表达方式”,比如尖叫、摔东西、打人等。我们需要把“情绪”和“情绪表达方式”(即行为)分开处理。接纳其情绪,节制其言行。我们可以给宝宝示范健康的情绪表达方式。比如“你可以哭,可以不高兴,但扔东西是不对的。你可以跺脚或大声告诉我们你很生气。或者你可以打枕头、打沙袋等”。总之,在情绪上我们是接纳的,你可以生气、伤心、害怕,但你说什么、做什么是要节制的,我要干预。在宝宝发脾气时,我们要少说话,允许他哭闹一会儿,待他慢慢平复后,我们可以跟宝宝拥抱一下。

Q男宝宝32个月,最近发现他有个问题,很喜欢在大人们交谈的時候大声讲话,表现得很吵闹,等大人不讲话了,他也安静不讲话了。请问这是什么情况?如何扭转?

A父母在提醒孩子小声的时候,最好在孩子耳边轻轻说,不要当众大声批评或训斥,甚至贴标签。

孩子吵闹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呢?觉得被忽略,想要引起大人的注意?还是想要加入大人的谈话?父母在提醒孩子小声的时候,最好在孩子耳边轻轻说,不要当众大声批评或训斥,甚至贴标签。在孩子和自己心情比较平静的时候,抱着孩子问问:“大人在交谈的时候,你觉得无聊是吗?还是你想做些自己的事情呢?”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启发孩子去做自己的事情。告诉孩子:“你可以觉得无聊,但不能因为无聊就大声吵闹影响别人,你可以声音轻一点,或者玩自己的玩具。”总之不必轻易动气,否则孩子会认为他的吵闹很有力量。

出场专家 王行

Q&A

金宝贝总部父母课堂研发培训师。

Q宝宝15个月,由于老公工作在外地,不常回家,所以,孩子每次见到爸爸都会比较拘谨和害怕,请问有没有什么可以缓解的好方法?

A增加日常生活照料内容及参与宝宝体能发展方面的互动游戏。

第一,在日常生活照料方面,爸爸可以尝试给宝宝换尿布、喂奶、喂饭、洗澡、穿衣服等之前较少参与的部分。不要小瞧这些事,宝宝正是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日常照料,感受到爱的;抚触、聊天、微笑、游戏,发挥爸爸的创意,让孩子感到更有趣和开心。第二,可以根据宝宝体能发展水平来设计游戏,宝宝已经会走会跑了,就可以多带孩子去游乐场和公园跑跑跳跳着玩。通过身体运动和孩子做游戏,比如举高、让宝宝躺在小枕头上、带动宝宝滑行或飞起等。注意把握互动程度。最后,妈妈可以先和爸爸玩起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再邀请孩子参与进来。

Q孩子26个月,经常一不乐意就闹脾气,我们应该教孩子哪些正确发泄情绪的方法?

A我们需要把“情绪”和“情绪表达方式”(即行为)分开处理。接纳其情绪,节制其言行。

管理情绪的大脑前额叶部位在婴幼儿时期还处在发育阶段,所以,宝宝自然比大人更容易发脾气。我们真正不接纳的是“糟糕的情绪表达方式”,比如尖叫、摔东西、打人等。我们需要把“情绪”和“情绪表达方式”(即行为)分开处理。接纳其情绪,节制其言行。我们可以给宝宝示范健康的情绪表达方式。比如“你可以哭,可以不高兴,但扔东西是不对的。你可以跺脚或大声告诉我们你很生气。或者你可以打枕头、打沙袋等”。总之,在情绪上我们是接纳的,你可以生气、伤心、害怕,但你说什么、做什么是要節制的,我要干预。在宝宝发脾气时,我们要少说话,允许他哭闹一会儿,待他慢慢平复后,我们可以跟宝宝拥抱一下。

Q男宝宝32个月,最近发现他有个问题,很喜欢在大人们交谈的时候大声讲话,表现得很吵闹,等大人不讲话了,他也安静不讲话了。请问这是什么情况?如何扭转?

A父母在提醒孩子小声的时候,最好在孩子耳边轻轻说,不要当众大声批评或训斥,甚至贴标签。

孩子吵闹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呢?觉得被忽略,想要引起大人的注意?还是想要加入大人的谈话?父母在提醒孩子小声的时候,最好在孩子耳边轻轻说,不要当众大声批评或训斥,甚至贴标签。在孩子和自己心情比较平静的时候,抱着孩子问问:“大人在交谈的时候,你觉得无聊是吗?还是你想做些自己的事情呢?”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启发孩子去做自己的事情。告诉孩子:“你可以觉得无聊,但不能因为无聊就大声吵闹影响别人,你可以声音轻一点,或者玩自己的玩具。”总之不必轻易动气,否则孩子会认为他的吵闹很有力量。

猜你喜欢

贴标签照料讲话
学中文
痴呆照料面面观
澳大利亚照料者暂歇计划
我给酸奶贴标签
贴标签
谈对青少年“贴标签”的现状及影响
词汇短语园地
浅议“贴标签”效应在教育中的运用
讲话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