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造型设计课的“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
2019-09-24谭开会
谭开会
“课程思政”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挖掘所有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化妆造型设计》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坚持立德树人和以文化人相统一,有效发挥了化妆专业课的育人功能。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强调,“强化课程思政。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创新思政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进行创新、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化妆造型设计》课程把握时尚脉搏,传播美得文化,积淀深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丰富,开展“课程思政”设计得天独厚。
一、“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充分挖掘《化妆造型设计》课程教学特色,通过系统梳理和具体阐述化妆的性质功能、历史文化进程、理念方针、业务内容和制度创新等,从多个层面将思政教育功能与化妆师职业发展有机结合,持续推进专业课程改革,完善具有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特色的化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有效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培养全面发展的优质化妆专业人才。
(一)整体目标
《化妆造型设计》是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课程的设计思路以提升学生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及专业学习兴趣为重点。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妆造型设计的基本内涵,对化妆造型设计有较全面的认识,熟悉化妆的发展史、化妆企业文化、化妆用品、工具的使用、各类妆型的化妆方法,结合日常生活和辽宁地域文化,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美妆文化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就业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对化妆技术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学好化妆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传承和弘扬美妆文化,为振兴人物形象设计事业而努力。
(二)教学方法
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情景模拟、体验式教学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1.任务驱动法: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或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的化妆学习实践活动。
2.小组合作教学法:将分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小组的5分钟课前化妆文化分享、企业调研和名师作品展示汇报,在期末将设定主题,各组学生完成并汇报展示,提高学生团结协作、互助友善的精神。
3.体验式教学法:在课堂上进行化妆师的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在实践教学环节,学生进行新娘妆、职业妆等人物化妆造型设计、参加大型文艺活动为演员进行造型设计,做到知行合一、诚实守信、敬業奉献。
4.项目教学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本课程中,如:化妆造型毕业作品设计与展示等教学内容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及探究精神。
二、“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是评判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是培养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要求。个人层面的价值观建设是构建社会和国家层面价值观的基础。
(一)爱国教育
爱国是个人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表现在爱人民、爱家乡、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灿烂文化等。为全面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教师深入研讨该课程教学标准,分析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梳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结合课程思政元素,重新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传统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具有中国文化、中国元素、中国形象等文化元素,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对主流价值的感性认识,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化妆造型设计》课程中爱国元素很多,它就是一本生动的爱国教育的教科书。
(二) 内容整合,教学体系设计上突出“同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教育来实现的,课程和课堂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主渠道,而课程是达成教育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它凸显的是“立德树人”的教育性。《化妆造型设计》课程将依照课程标准,跨出教材,将时代的、社会的正能量内容引入课堂,激励学生成长成才,努力实现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首先,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围绕高职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创建“四融合”体验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即积极探索教学实践使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动性相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结合,在已建立的《化妆造型设计》精品课内容中增加课程思政内容,充分发挥显性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其次,整合资源,凸显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通过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隐性课程中根植理想信念,实现知识与价值的同频共振,使思政课程、素质课程、专业课程育人方向和目标一致,形成“立德树人”的同向。
(三)教学方法改革实现“同行”
《化妆造型设计课程》在教学设计和方法上有所创新。一是不断创新课程思政的“课程”形式,以“思政课程”为主渠道,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路径创新融合,通过“每次课前5分钟“道德讲堂”、“哲理故事”等有效方法进行教育,形成“全方位”教育格局。二是实施“隐性融合”教育策略。隐性教育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策略,是与显性教育对应的教育形式,通过隐目的、无计划、间接、内隐的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如带领学生参加企业化妆社会实践活动、残疾人文艺活动化妆服务等,在活动中将课程思政的内容如爱国主义、法制意识、敬业爱岗、良好生活习惯等在校园环境中得以体现,使大学生得到无形的熏陶和教育,从而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使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课程思政教育不仅同向也同行。
(四)改革教学方法实现“创新”
结合《化妆造型设计》课程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的整体要求,进一步创新课程教学形式、革新课程教学内容。将中国传统艺术化妆课程内容进行融合,去适应、引导学生价值观、文化观的正确建立,建立民族自豪感,也使之能够正确认识传统优秀的化妆艺术;训练有序思维,养成预想和计划行为习惯,使其形成以内容入手完成形式的创作过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创作的内容,围绕这一主题结合色彩情感等篇章进行艺术训练,促成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知和认识。通过这些载体的系统性学习着重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强烈的感染力,拓宽其思维与眼界,发展其内心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树立其文化自信。通过教学过程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能力,并且在课程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学生自我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和升华。
三、结语
《化妆造型设计》作为核心专业课,充分挖掘了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贴近高职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使人文教育与思想教育和谐共融,发挥化妆课程文化的育人作用,在无声中让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化妆师。(作者单位: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