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升级高职冶金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2019-09-24张岩成
张岩成
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对我国冶金行业尤其是钢铁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国家调整产业结构针对冶金行业“去产能”,各高校冶金专业的毕业生在招生和就业问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高职院校尤为突出。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对冶金专业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主要集中在调整专业定位、教学模式改革、调研分析就业需求、加强就业指导和专业群内部调整等方面进行,以便提高冶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已经普遍化,应届大学生的数量也连年攀升,在2007年毕业的大学生约500万人,2010年的毕业生人数又增加约130万人,2011年后国内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以每年增加约30万人的数额不断攀升,2016年已经达到近770万人在高校毕业,高职高专学校的毕业生人数也从每年50万人递增至每年300万人。虽然应届毕业生的人数不断增多,但是我国在工业化进程方面却处于落后阶段,为加快工业化进程,使用大量投资推动市场经济导致严重的生产过剩,使得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危机严重影响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一、我国现阶段高职冶金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中国工业主要以也进产业为基础产业,冶金产业在工业经济体系占据重要地位,在很多工业化产物上都得以应用,例如交通运输、建筑、造车造船、采矿、机械等行业都离不开冶金业的支持,是我国的“工业粮食”。由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冶金业也受到重创,从2008年开始,对于冶金专业尤其是黑色冶金专业的需求大幅度下降。很多钢铁企业都在破产边缘徘徊,冶金行业进入寒冬期,同时,造成冶金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紧张。
二、高职冶金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策略
经济形势突然的转变致使企业更加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技术能力的中坚力量人才融入其中,高职学校要通过培养创新人才、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适应国家产业布局和专业群内部结构调整等方式,培养适合冶金产业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
通过对大部分高职冶金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主要针对核心岗位、空缺岗位和核心岗位在职业能力方面进行的调研显示:由于我国经济的转型,企业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只有高能力人才才能研发出有高品质的产品。但是跟随现代科技的发展,企业内部的生产现场所需要的操控人员不断减少,然而对于人才技能方面并没有因为操控人员的减少而降低要求。企业急需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企业研发生产中高档附加值产品。所以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帮助高职学生高素质高技能的养成。
(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将企业和学校结成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师资互聘和培养和实习实训等工作,学校能够及时的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并根据企业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学生通过在学校和企业的双向培养,不断积累理论素养和提升实际动手能力,与企业岗位需要完全对接,充分利用学校人才培养时间和企业人力成本。这样既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又可以实现学生提前进行社会实践的想法,还可以使学校对于社会的人才输出占比增高,企业员工的流失率也大大降低,稳定的员工队伍也能保证企业稳定的经济效益,满足企业、学校、學生三方共赢的需求。
(三)选准方向进行区域布局
根据国家所调整工业的布局,西部将成为国家冶金产业的主要区域,许多企业跟随国家的调整,正在往西部地区迁移,作为学校应该顺应局势,本着校企合作的原则,重点整合西部地区资源,与西部企业达成深度合作。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鼓励学生前往西部地区的企业进行专业对口实习。这样不仅响应了国家的号召,还解决了学生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压力。
(四)调整专业群内部布局
冶金专业主要分为有色和黑色两个大方向,在钢铁冶金明显冷门的情况下,减少黑色冶金技术专业学生的数量;现如今,在铜、铝、锌等有色金属冶炼产业日趋扩大的情况下,加大有色冶金专业学生的数量。另外,可以服务金属冶炼下游产品的产业链,对口培养金属压力加工、精密成型和检测等方面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调整专业群的内部布局。
三、结语
全国毕业生人数激增,导致毕业生就业问题连年不断,高职院校中的冶金专业是许多大学生不愿意报考的冷门专业,但是冶金技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它关系到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对外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开设冶金专业,应该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教育重点,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以现代学徒制为抓手,使应届毕业生在走出校门的时候可以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到工作中,突显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也希望能为其他专业提供参考。(作者单位: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