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方案研究
2019-09-24贵颖祺
贵颖祺
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对高职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以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诊断与改进为例,在分析了软件技术专业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以培养出优秀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软件专业;教学诊断;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21-0137-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引言
教学质量评估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我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成果不是体现在学科分数,而是学生所学到的各项技能。因此,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应该从学生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创造思维来衡量。
2 软件技术专业教学现状概述
我国软件技术的发展时间跨度比较长,过程比较缓慢,但是随着我国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的投入,极大地推进了软件行业的发展。因此,我省各高等职业院校为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地开设软件技术专业,极大缓解了软件技术人才需求的矛盾。但是,在信息技术时代,软件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5年,我院开设了软件技术专业,2015年为适应行业发展需求,我们聘请了行业、企业专家举办了“软件技术专业职业规划和岗位能力分析专家研讨会”,根据企业岗位群的需求,明确了专业定位,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从目前两届毕业生的反馈情况来看,我们的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有很大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人数增加明显;二是用人单位比较满意,学生能很快地适应岗位的要求;三是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有很大提升,近三年来我们的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得不错的名次。虽然我们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发现存在的问题有待完善,进一步提高了专业教学质量。
3 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诊断
3.1 专业教师缺乏企业项目经验,师资水平严重制约课堂教学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团队化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和决定环节。目前,我们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师企业实践经历不够,缺乏项目开发经验,对行业领域的前沿发展动态及其相关标准把握不到位。年龄偏大的教师不愿意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而每年新进教师以应届毕业生为主,缺乏项目经历,不能很好地了解软件开发的全部流程和相关细节,实践动手能力弱,因此很难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专业指导。
3.2 课程体系构建有待完善
如今很多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很少深入市场做详细调研,了解企业真正的岗位需求,只是简单的了解当下使用的热门技术,然后对现有专业课程进行盲目的替换与拼凑,因此,忽视整个课程体系中专业核心岗位能力的价值和地位,与我国职业教育理念和人才目标背道而驰。这样的课程体系缺少了对软件行业人才需求的分析,缺少了对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缺少了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群的对应,必将会引起学生和家长不满意,导致用人单位不接纳,专业建设无特色的现象。
3.3 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项目脱轨
我们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真刀实枪的进行企业项目技能训练,才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巩固和深化,增强岗位适应能力。而我们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接触到企业的真实项目,并且真的企业项目系统性强,专业性高,工程量大在课程教学中无法有效地展开讲解,因此造成了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的脱轨,阻碍了教学过程的连贯性,不利于学生手动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了教学效果。
3.4 教材泛滥,缺乏特色,针对性不够
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本质上是不同的,其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都有其鲜明的职业岗位特色。但现在市场上的教材很多都是沿用本科的編写模式,突出特点是重理论阐述、实践指引不够,针对性不足,实践项目不多,不能有效地满足职业院校项目化教学的要求,与职业院校着力培养实践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一致。
3.5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
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是国家对高职院校办学方向的科学定位。校企合作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院已与华为集团、神州数码和科创信息等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指导学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深度参与教材的编写,并提供合适的校外培训基地,以满足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需求。同时学校向企业输送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技术人才。我们虽然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但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我们缺乏与企业多领域的深度合作,以及在行业核心技术的深度融合等方面还需不断的探索与研究。
4 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进方案
4.1 明确软件技术专业建设目标
我们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积极主动的适应地方经济与行业的发展需求,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树立“开放、融合、实践、创新”的教育理念, 构建“前沿、综合、实用”的培养体系。培养符合企业用人标准,满足岗位需求的软件技术高技能人才。
4.2 精准分析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结构
根据软件行业的工作性质和行业特色,在软件企业中,根据岗位分工不同我们把一般软件开发人员大致分为:软件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师、软件工程师三类。这三类人才需求呈“金字塔”式分布,如图1所示。第一类,软件项目经理,约占10%,他们是企业的技术精英,也是企业的管理核心,这类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创造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是项目团队的灵魂人物,引领团队的前进方向,带领团队人员提升自我,探索开发新的项目。第二类,系统分析师,约占 20%,他们主要负责将开发项目形成系统设计思路并组织软件工程师实施,而且还要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并对所完成的项目进行测试和验收。这里人才是企业的技术骨干。第三类,软件工程师,约占70%,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软件蓝领——编码工程师”,这类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软件代码的编写、软件的运维、软件的安装与调试、软件的销售和相关的技术咨询等,这类人才的需求量是最大的。
4.3 明晰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把胜任某一岗位(群)工作所需的核心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职业素养统称为岗位职业能力。基于关键岗位能力的课程开发总体思路是从课程体系、课程群、课程三个层面着手,以对与专业相关岗位群的调研分析结论为依据,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为基本手段,构建融“知识、技能、能力”三位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最终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结合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以及企业对岗位的相关要求,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定非常明确,我们就是培养熟悉常用软件开发平台,能够完成软件代码的编写、软件的运维、软件的安装与调试、软件的销售和相关的技术咨询工作的软件工程师。
4.4 教学团队,校企共建,专兼结合
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策略“五个一工程”中提出,聘用或聘任一批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以此完善与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我院已从企业聘请多名高水平的系统分析师、软件工程师,项目经理来充实我们的教师队伍, 已建成一支以软件专业教学团队为主体,专兼结合的“三师”(讲师+培训师+技师)指导教师团队。并且构建了学科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的认定与考核标准以及企业兼职教师的评价考核体系。
4.5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1)将企业项目引入课堂
我们想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校庆合作的模式为我们提供可靠、坚实的基础。 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将企业项目经过优化后,引入到课堂教学,让学生的作业转为作品;一方面让学生到企业去实践,参与软件项目的开发,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
(2)校企共建,资源共享
随着各类软件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学校与企业在人才的联合培养,师资队伍共建,社会服务功能同步拓展等方面,全面推动校企深度融合。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的深入运用,高职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面临着机会,也面临着挑战,我们只有不断地更新人才培养的需求,革新教育觀念,构建以市场应用为目的,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陈列设计课程体系,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才能使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磊.浅淡高职高专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行业需求现状和培养策略[J].科技资讯,2017,15(9).
[2] 贺芬.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展望,2017,27(22).
[3] 申海伟.产学研结合促进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建设[J].科技资讯,2017,15(20).
[4] 李传伟,丛迎九,姜义.职业教育教学“诊断精准性”与“改进针对性”研究——基于威海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7(04).
[5] 万德年.高职院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研究[J].职教论坛,2017(16).
[6] 周俊.基于质量提升的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6).
[7] 石正喜,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23).
【通联编辑:代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