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9-09-24贺晓军

上海医药 2019年15期
关键词:相关因素

贺晓军

摘 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窒息复苏后发生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43例新生儿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3例窒息复苏后健康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相关因素,分析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结果:患儿的血压、血糖、体温、动脉血pH等因素是影响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低温、低血糖、低血压、酸中毒现象是导致患儿出现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危险因素,需结合患儿具体身体状况,选择正确合理的呼吸支持方式,有效控制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发生。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复苏 持续肺动脉高压 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9)15-0050-02

Analysis of related factors of 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fter neonatal asphyxia resuscitation

HE Xiaoju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Ningjin County in Dezhou City, Shandong Dezhou 253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fter neonatal asphyxia resuscitation. Methods: Forty-three neonates with 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fter asphyxia resuscitation were selected as an observation group, while 43 healthy children with asphyxia resuscitation as a control group during the same period. The related facto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risk factors for 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fter neonatal asphyxia resuscita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main risk factors for 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fter neonatal asphyxia resuscitation were related to such factors as neonatal blood pressure, blood sugar, body temperature, arterial blood pH and so on (P<0.05). Conclusion: The phenomena like hypothermia, hypoglycemia, hypotension and acidosis are the risk factors for the occurrence of 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fter neonatal asphyxia resuscitation. So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the specific physical condition of the neonates and choose a correct and reasonable respiratory support method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KEy WORDS asphyxiation and resuscitation of newborn; 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related factors

新生兒持续肺动脉高压属于儿科急症之一,常发生于足月儿和过期产儿之中,临床上虽已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控制,但仍存在较高的病死率及各种并发症[1]。在常规治疗中,提供高频通气、一氧化碳等,都可以使患儿病情得到控制,但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43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选取同期43例未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新生窒息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22例,女21例;胎龄34~41周,平均(38.35±1.21)周;剖宫产21例,顺产22例;出生时平均体质量为(2.63±0.65)kg;平均入院时间(1.45±0.82)d。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胎龄33~42周,平均(38.62±0.71)周;剖宫产28例,顺产15例;出生时平均体质量为(2.76±0.58)kg;平均入院时间(1.28±0.46)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记录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病情信息,记录并评估新生儿各项生命指标。采用ZK-B869电子血压测试仪测量血压;采用可孚逸悦血糖仪测量血糖;采用温度计测量体温;动脉采血1 ml,少量肝素抗凝,注意血标本应与空气隔绝,立即送检,测量动脉血pH。实施床边心脏超声检测,分度测量相应肺动脉动压。对各数据加以分析处理,并归类对比。

1.3 观察指标

①窒息程度。1 min内新生儿评分(Apgar)在1~3分内为重度窒息,在4~7分内为轻度窒息。②窒息后复苏抢救措施。③生命体征。④床边超声心动图。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窒息程度比较

观察组重度窒息5例(11.63%),轻度窒息38例(88.37%),对照组重度窒息9例(20.93%),轻度窒息34例(79.70%)。两组患儿窒息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窒息后复苏抢救措施比较

为两组患儿提供不同呼吸支持方式,均获得了良好的救治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3 生命体征比较

观察组患儿血压、血糖、体温、动脉血p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4 观察组患儿床边超声心动图

观察组患儿经抢救后,重度窒息、轻度窒息患儿发展为重度、中度、轻度肺动脉高压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围生期存在诸多危险因素,新生儿极易出现窒息等各种高危病情,在新生儿窒息情况下,患儿易出现持续肺动脉高压,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极大威胁[2]。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出现持续肺动脉高压会引发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甚至可能出现脑缺血缺氧性损害、心肌损害等诸多并发症。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肺血管阻力持续上升,超出正常范围,肺动脉脉动压甚至高过体循环脉动压,致使心房及动脉导管血液流向发生改变,呈现右向左分流,低血氧症状明显,难以纠正[3]。在临床上,对窒息复苏后发生持续性高压患儿应立刻实施抢救,避免错过最佳抢救时机[4]。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窒息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为两组患儿提供不同呼吸支持方式,均获得了良好的救治效果;观察组患儿血压、血糖、体温、动脉血p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经抢救后,重度窒息、轻度窒息患儿发展为重度、中度、轻度肺动脉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在本研究中,观察组经过复苏抢救治疗后,仍检测出明显低氧情况,偶有患儿表现出酸中毒现象。患儿入院前血气分析变化不明显,因此在复苏治疗过程中仍存在潜在风险,例如低血、低氧症状都有可能增加患儿肺血管阻力,引发肺动脉高压。当患儿体温过低,处于非正常范围内,随时都有可能引发去甲肾上腺素增加。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导致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原因是低血压、低血糖、低体温以及酸中毒。因此,临床上在确定患儿窒息复苏后引发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等病因后,可以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其实施护理干预。在患儿体温恢复至正常值后,将患儿放置于保温箱中进行体温维护调节。在此期间,应密切关注患儿血糖、血压变化情况,当患儿存在低血压或低血糖症状时,可以采用利尿降压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等帮助患儿降压,采用胰岛素等药品帮助患儿降糖,以防出现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現象[5]。同时,应注意患儿的保暖,如出现脱水情况,应立即采用5%葡萄糖液和生理盐水混合液予以静脉滴注,根据患儿病情发展情况具体调整滴注剂量。查看患儿是否出现面色潮红、呼吸力度大且速度快、呼气带有酮味等现象,并及时采用碱性药物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关键因素,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应安排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儿后续血糖、血压、体温以及动脉血pH,这样能够有效控制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实施积极的呼吸支持措施,改善患儿窒息复苏后的恢复情况,提高患儿的存活率[6-7]。

参考文献

[1] 杜岚岚, 王健, 陈佳, 等.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浆VEGF与TGF-β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 17(13): 159-161.

[2] 王霞. 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及窒息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现代医药, 2017, 19(10): 26-29.

[3] 曲海新, 郭卫平, 袁二伟, 等.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脑血流改变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药导报, 2015, 12(23): 75-78.

[4] 卢慧晶. 68例新生儿窒息复苏临床应用分析[J]. 生物技术世界, 2016, 11(4): 86; 88.

[5] 杨玉兰, 吴习之, 苏锦珍, 等. 新生儿监护系统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 23(19): 31-35.

[6] 罗孝华. 血乳酸联合血糖监测在产后新生儿窒息诊断中的应用[J]. 上海医药, 2014, 35(19): 43-45.

[7] 蔡庆寿. 磷酸肌酸钠对窒息新生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影响研究[J]. 上海医药, 2014, 35(15): 49-50; 54.

猜你喜欢

相关因素
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致心肌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影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因素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的相关因素
部分城市居民抗日战争了解度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运动损伤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剑杆织机设计与人机工程相关因素分析
髌骨下极骨折治疗的疗效及相关因素的影响分析
小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监测与分析
探究影响竹笛音色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