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抱瓶童子白玉雕鉴赏
2019-09-24董宁波
董宁波
摘 要:我国玉文化源远流长,汪洋恣肆的玉文化在善于钻研、勤于思考的中国人民手中发扬光大,衍生出了许多不同的种类,童子玉雕就是其中具有鲜明特点的一种。童子玉雕始兴于宋代,兴盛于明清。文章主要鉴赏阜阳市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抱瓶童子白玉雕。
关键词:清代;童子玉雕特点;鉴赏
1 前言
我国古代玉文化源远流长,玉雕作为一种文化底蕴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骨子里。汪洋恣肆的玉文化在善于钻研、勤于思考的中国人民手中发扬光大,衍生出了许多不同的种类,有动物、人物、花草等形形色色的题材,而童子玉雕就是其中具有鲜明特点的一种。
“童子”一词在古代的含义和指向较为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指未成年的男子,《论语》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记载:“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形象地展示了暮春时节,六七位未成年的男子,沐浴后歌咏踏风而归的愉悦情景。二是指未成年的仆役,在韩愈诗《秋怀诗》之八中可见一斑:“童子自外至,吹灯当我前。”生动说明了童子作为仆役对主人的服侍。三是神化为传说中仙人身旁的童子。
童子在古时的丰富含义一方面体现了来源生活、高于生活的精神追求,寄托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美好寓意;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玉器自新石器时代产生后,不再作为单一的等级制的物化表现,不再是统治阶级身份、权力、地位的专属,而是以生活化的方式融入寻常百姓中。
童子玉雕始兴于宋代,兴盛于明清。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其具有较多形形色色的形式题材。有的和佛教相结合,寓意从儿童到老年的人生回归,渴求轮回修行圆满;有的与金蟾等相结合,象征着财气源源不绝,希望能够日进斗金。本文主要鉴赏阜阳市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白玉抱瓶童子玉雕。
2 抱瓶童子白玉雕简介
阜阳市博物馆收藏的这件白玉抱瓶童子玉雕,是该馆馆藏清代玉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国家三级文物。其高5.6厘米,宽3.2厘米,厚2.2厘米,重58.68克。白玉质地,光白细腻温润,抱瓶状,雕工精细,所雕童子五官立体形象,面露微笑,憨态可掬,刀法简洁流畅,颇具有生动活泼、富裕动态之美。
3 清代童子玉雕特征
文以载道,物逢其时。玉器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综合后的投射及反映。通过此件白玉抱瓶童子玉雕,我们可以管中窥豹、以小见大,试析清代童子玉雕特征:
①鼻子突出;嘴唇稍宽而阔,呈现出月牙状,象征笑容;眼睛多眯在一起,笑容可掬。
②清代童子衣着多采用阴刻技法雕刻,衣服形式多为宽大衣袖或卷袖。服装纹饰少而简单,均是深刀雕刻,为了仿古也添加了一些创新纹饰。
③造型比较和谐统一,童子多肥胖,多为站立或躺卧形状,而且头部多有发髻。
④手中一般抱有物品,尤其是童子手中多抱有玉笛、玉瓶、牛鞭等。
从宋代到明清的蓬勃发展中,每个朝代的童子玉雕都在沿袭中有所创新和进步。相对于清代,宋代和明代的童子玉雕特征也较为明显,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研究宋、明两代童子玉雕特征,理清童子玉雕发展的清晰脉络。
①鼻子:明代童子玉雕的鼻子部位增大,嘴也增大。
②手部:宋代的童子手部与袖口宽度相同,而明代手部缩小。
③眼睛:宋代的童子玉雕眼睛上下分别刀刻,眉毛呈八字状。明初童子的眼睛有两种:一是橄榄形眼,眼中一条细细的横线,不雕眼珠,大而无神;二是眯缝眼,也叫一字眼,很简单地用一条细线表示双眼,眉毛均用阴刻。
④嘴部:宋代童子玉雕的嘴部稍小,稍窄于鼻翼,故又称其为“樱桃小口”。而明代童子玉雕在此特征上难得地沿袭下来。
⑤头部:宋代童子玉雕后脑部位较为凸出,头发中分两侧,每侧发丝紧密分布。明代童子头发类型不一,有杂乱、稀松等形式,均鸡心形。
⑥双腿:宋代童子玉雕腿交叉,露出少许脚。明代童子玉雕双腿露出来。
⑦服饰:宋代穿对襟衣,衣有十字纹,衣服的线条较为集中,并且多有纹饰。而明显对比的是,明代服装更多的是不雕纹饰。明代的童子五官及服装纹饰才有变化,均穿斜襟短衣,衣褶纹沟明显,习惯用波折纹及斜线纹。明晚期用米字纹。
4 清代童子玉雕蓬勃发展的原因
清代是我国封建统治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经济文化高度繁荣,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强有力地推动了玉雕的发展进步,使这一时期成为我国古代玉器发展历史上空前繁荣的阶段。而清代童子玉雕经过长期的不断完善,其雕刻技法愈加纯熟,艺术风格愈加广泛,是我国同类题材的巅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政治上的重视。主要是以乾隆皇帝为代表的清代皇室对玉雕极为热衷。清立王朝不久,宫廷设立造办造玉处,专职为皇室雕刻玉器。乾隆时期,乾隆皇帝较为喜爱玉器,尤其是对古玉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乾隆皇帝对宫廷玉器的制造较为重视,亲自过问造办处“玉作”的工匠选配和技术力量。在他的带动下,许多宫廷画家也都为玉雕设计、画样,玉雕的艺术表现力也由此得到高度发展。童子题材的玉雕也因此应运而生。
二是玉料来源充足。唐宋以来,产玉最为丰富的新疆和田(古又称于田),每年进贡数量有限,材质匮乏、价格昂贵。到了清代,在和田设官监理,加上乾隆二十年至二十五年,清军平定了新疆回部大小和卓叛乱,社会秩序得以安定,经济规模也空前扩大,玉材料源源不断地流入内地,为内地的玉器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材料。孟森著《明清史讲义》有载:“回疆既平,以采玉为一大役。和阗产玉闻天下,叶尔羌次之,定制春秋采玉二次。叶尔羌玉山目密尔岱山,距城四百余里,崇削刀仞三成,上下皆石,惟中成玉,极望莹然,人迹所不至。采者……凿而损之,重或千万斤……先后贡重华宫。……又贡玉册玉宝各八十具。”《天工开物》中记载:“凡玉,贵重者皆出于和阗。”而且,在莎车等地還有民间开办的玉石矿厂和以采玉为生的农民。源源不断的玉材料为清代玉器及童子玉雕的制作提供了原材料。同时,交通也有了极大便利,打通了和田玉进入中原的方式,这促进了和田玉自西向东源源不断流入人口更加聚集繁荣之地,普遍集中在苏州、北京、广州、上海等地,使童子玉雕有了制作原材料上的保障。随着玉料的充足,玉器的工艺种类数量增多,童子、佩饰、景物、生活用具也成为了玉器创作设计的广泛题材。
玉雕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工艺之一,见证了华夏文明的兴起与蓬勃发展。这件抱瓶童子白玉雕以精湛雕工展现出非同的盎然生趣和审美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