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沃尔评分法在中国的应用

2019-09-24杨君岐丘青云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财务分析比率

杨君岐 丘青云

摘要:沃尔评分法产生于20世纪初,在40年代由银行业专家介绍进入中国,一开始由于客观原因未得到充分重视,直到80年代末,学界和财政部门才重新认识其便于使用、易于理解的优点,将其作为评价企业绩效的基本方法,并在各个行业、领域得到应用。但是,由于原始文献缺乏,目前对沃尔评分法的认识仍不够深入,评价不够客观,亟需加大研究力度,以充分发挥其价值。

关键词:沃尔评分法;比率;财务分析

一、沃尔与沃尔评分法

(一)沃尔的生平

沃尔,全名为亚历山大·沃尔(Alexander Wall,1879—1957),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先后任职于密尔沃基第一国民银行、底特律国民商业银行、罗伯特·莫里斯联合会等单位。其著作主要有《信用晴雨表研究》《银行家信贷手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等,在信用风险、财务分析等方面有较多研究,是“信用能力指数”概念的提出者。

(二)沃尔评分法的产生背景与基本内容

沃尔评分法产生于美国历史上的转折时期。从美国内战结束至20世纪初,该国由简单的农业经济转变为复杂的工业经济、由区域经济转变为全国经济,公司制逐渐成为美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形式。

随着经济不断进步、企业规模迅速扩大,资金的短缺成为众多企业发展中的棘手问题,当时的企业“筹集的绝大部分资金,不是来自于出售股票,而是来自短期的银行贷款。它们的资产负债表主要是直接面向银行……(并且)……更加注重的是存货的变现能力,而不是盈利能力”(加里·约翰·普雷维茨、巴巴拉·达比斯·莫里诺,2007)。

沃尔在银行信贷部门工作了很多年,接触了大量各行各业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为了更快、更准确地评价申请贷款的企业的信用,沃尔选择了7个主要的财务比率,即流动比率、所有者权益/固定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存货、销售收入/固定资产、销售收入/所有者权益,分别给定各指标的比重,总和为100分;然后确定标准比率(以行业平均数为基础),将实际比率与标准比率相比,得出相对比率,将此相对比率与各指标比重相乘,得出总评分(即信用能力指数)(Wall, Alexander & Duning, Raymond W.1928)。

二、沃尔评分法在中国的发展过程

(一)初次引入(20世纪40年代)

沃尔评分法引入我国,与当时的译介西方会计专著氛围紧密相关。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大量西方会计译著在我国出版,这些著作一般都是由留学欧美归来的学者翻译,例如朱通九、许本怡、李鸿寿等人。其中,朱通九与其同事周吉云就翻译了沃尔的一本专著How to evaluate financial statements(《财务状况表之如何估计》,以下简称《如何估计》)。

在《如何估计》的“案头语”中,朱通九对沃尔评价道:“瓦尔氏(即沃尔)……对于分析各工厂或各商务公司之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计算书(损益表、利润表),积有多年之经验,不特备有锐利之分析技术,抑且富有高深之会计智识(笔者注:原文如此),在美国深得工商界与金融界之信仰”(朱通九,1941),并且强调“信用分析系近代技术科学之一种,除应用近代高深之会计学识之外,复借重近代高深之统计技术,……其有助于判断个别公司信用程度之高下,功效至大”(朱通九,1941)。

沃尔的英文原著在当时已经进入大学、图书馆等机构,例如,在当时的Metropolitan Library(京师图书馆,即现在的国家图书馆)已经收藏有Ratio analysi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财务报表比率分析》)。该书是沃尔关于财务比率系列观点的集大成之作,完整地介绍了沃尔评分法的内容。

当时的会计学术界正处于西方现代会计思想和中国传统簿记之间的争论之中(朱鸿翔,2013,P47),对舶来的会计名词、会计理论等需要时间消化和理解,加上沃尔评分法在美国也刚刚出现,面临很多质疑,因此它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应用的环境和条件,未起到应用的作用。

(二)重新引入(20世纪80年代末-1993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经济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关于美国会计制度、财务分析的教育与研究进入了停止乃至倒退、消失的阶段。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渐确立,财务分析研究逐渐复苏。

这一时期,沃尔评分法由于其使用简便、易于理解等优点,在中国重新获得重视,学者陆续在文章、教材中对其进行介绍。例如,邵兴(1987)在《企业经营分析讲座(第一讲)——必须重视企业经营分析》中,将沃爾评分法称为“综合分析法”,并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具体计算过程。又如,中国人民大学著名财务学家王庆成教授(1991年)在其主编的《工业财务管理》中将称为“指数法”,这是沃尔评分法第一次被编入教材。“囿于中国会计体制改革的局限,指数法下较早应用的负债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增长率的选用及其综合评价的功效未能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在实践中应用的企业较罕见。但是理论界对指数法原理的介绍为日后该理论的推广作了理论准备”(王明珠、王福利,1998)。

(三)广泛应用(1994年-至今)

1994年,我国开展了会计改革,学习美国等国家的先进会计理念,包括沃尔评分法在内的科学管理方法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利用。1995年,财政部出台一套企业经济效益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该体系借鉴了沃尔评分法的基本原理,并在该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更新、优化,以期为企业绩效评价提供依据和参考。自此,沃尔评分法在不同的行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医疗机构财务风险控制、企业财务绩效评价、财政部门资金绩效审计、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等。

三、沃尔评分法研究的不足之处

在中国,很多涉及财务分析的教材、论文,都会提及沃尔评分法,它在漂洋过海百年之后,今天仍在我国受到推崇。但是,由于沃尔的原著很少见,也很难找,所以人们只知道沃尔评分法的简要内容,因此在实践中难免存在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沃尔评分法”的英文写法不规范

在目前所见的有关沃尔评分法的文献中,“沃尔”及“沃尔评分法”的英文写法很多与沃尔的档案、原著不一致,这是由于原始文献缺乏,导致人们对沃尔认识不多。很多作者在英文摘要、关键词中将“沃尔”转译为英文,例如写成Woll、Wole、Wohl,而根据哈佛大学和罗伯特·莫里斯协会(现名:美国风险管理协会)提供的档案资料,沃尔的英文名称应为Wall。

“沃尔评分法”的译法也各式各样,例如Wohl Analysis Method(《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分析的研究》)、Wole Pointrating Method(《沃尔评分法在绩效评价中的适应性研究》)。笔者在查阅沃尔专著Ratio analysi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的第10章indexing credit strength后,认为“沃尔评分法”似译为Walls Index Method比较符合沃尔的原意,中文译为“沃尔指数法”更为恰当,因为“评分”只是该方法的作用之一,而“指数”则描述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

(二)对沃尔评分法的文献来源和具体内容了解不完整

目前,学界未对沃尔评分法的原始文献进行挖掘,大多数论文或专著所介绍的沃尔评分法只是基本的内容,而对该方法在统计学、财务分析、信用风险分析等方面的作用认识不够深入;不了解该方法的形成过程。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认识沃尔评分法,以此为契机,为研究20世纪初美国财务分析、企业融资的历史打下理论基础。

(三)对沃尔评分法的批评人云亦云,未考虑时代局限

在谈及沃尔评分法时,很多书籍或文章都不假思索地重复该方法的“弱点”,例如,没有解释为什么选择7个财务比率,而不是其他的;为相关比率赋予的权重显得随意(王跃武,2011),等等。但是,对前人的评价要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沃尔受时代所限,而且其长期处在银行业和信用分析领域的实务环境,其论述很多都从工作经验得来,因此不可能超越时代,使用现在常见的实证分析方法,当然也就不会“前瞻性”地想到解释指标选择的理由和权重选择的理由。

参考文献:

[1]50th Anniversary Class Report (HUD 302.50).波士顿:哈佛大学档案馆,1957.647-649.

[2][美]加里·约翰·普雷维茨,巴巴拉·达比斯·莫里诺著.杜兴强,于竹丽等译.美国会计史:会计的文化意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23.

[3]林世怡,林华.财务报告和分析:企业、政府与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14.

[4]Alexander Wall.财务状况表之如何估计[M].朱通九,周吉云译.交通银行总管理处设计处发行,1941:案头语

[5]王庆成.工业财务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433.

[6]王明珠,王福利.最新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阅读与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355-356.

[7]Wall,Alexander & Duning,Raymond W. Ratio Analysi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An explanation of a method of analyzing financial statements by the use of ratios [M].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1928:152-165.

[8]朱鴻翔.论西方会计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过程[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0(6):47.

[9]邵兴.企业经营分析讲座(第一讲)——必须重视企业经营分析[J].银行与企业,1987,5:63.

[10]王跃武.沃尔评分法的缺陷及其改进[J].财会月刊,2011(03上):73-74.

[11]刘云,王新萍.沃尔评分法在绩效评价中的适应性研究[C].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2009:360-373.

作者简介:

杨君岐(1962.3-  ),男,汉族,陕西岐山人,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电子商务、金融管理、旅游管理,擅长利用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和大数据挖掘技术进行辅助决策分析与信息系统开发;

丘青云(1985.5-  ),男,汉族,广东梅州人,在职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政府会计。

猜你喜欢

财务分析比率
一类具有时滞及反馈控制的非自治非线性比率依赖食物链模型
具有时滞的比率型三种群捕食模型的分支分析
统计相对数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企业如何实施财务预警分析
试论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一种适用于微弱信号的新颖双峰值比率捕获策略
多期Sharpe比率及在基金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比率和比例的区别
比率和比例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