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工具?撬动思维
2019-09-24傅秋月常芳王洪艳
傅秋月?常芳?王洪艳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去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积极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操作学具等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教学环节,笔者前后两次设计、调整教学,学生的反应让笔者真切地体会到:借助工具,可以轻巧地撬动学生思维。
第一次教学中,在学生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后,教师出示了生活中运用平行四边形的特性的图片,并提问:为什么升降机、伸缩门的一些位置要设计成平行四边形?设计成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好处?学生们吞吞吐吐,说不清楚。
课下,教师进行了反思,学生们虽然见过平行四边形,但没有亲身感受过,一部分学生甚至没有认真观察过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更别提思考它的作用,教师这样提问,自然回答不出来。那么,怎样才能弥补学生空间感知的缺失呢?学生需要动手操作。让学生从触觉开始,体验平行四边形的搭建过程,从而感受、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继而,教师调整了教学设计:给每位学生准备了三根15厘米和两根5厘米的磁条。学生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后,教师安排了操作环节,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磁条围一个平行四边形,看看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借助学具做出了平行四边形,巩固了对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认识。
操作过程中,学生用两组长度相同的磁条做对边,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但是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不太“听话”,总是变形,学生纷纷想办法把它固定下来。突然有学生说:“老师,这样也行!”边说边举起一个平行四边形—他把一根磁条放在对角线的位置上,把平行四边形给固定了。
没想到立刻有学生举手反对:“老师我可以反驳他。”反驳的学生解释道,如果把磁条放在平行四边形里面,只不过成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完全没有用,所以放不放这根磁条,它都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不用多此一举。
又有同学持不同意见:“我不同意他的意见。平行四边形有容易变形的特点,如果把磁条放在中
间(对角线),它就动不了了,起到了固定的作用。”说着这个女生在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对角中间加上一根磁条,平行四邊形果然稳定了。
课堂上的争论出乎教师的意料,这场争论非常有益,它扩大了数学课堂互动的主体,使学生在争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使课堂更具活力。借助学具,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无意间体会到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点,还能够想办法解决易变形这个问题。这既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了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这时,教师再一次出示生活中运用平行四边形特性的图片,并提问:为什么升降机、伸缩门的一些位置都要设计成平行四边形?设计成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好处?学生们自然地联想到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点,纷纷举手,“升降机方便工人师傅站在上边刷到高的地方,而且上下方便”“伸缩门方便开关,而且打开门后节省地方”。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笔者有两点深切体会。
第一,创设合理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会使学习变得轻松、高效。课堂上学生通过猜想、验证、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后,教师给学生提供学具,学生尝试拼平行四边形,在选择用学具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应用课上所学有关知识进行操作。学生在解释为什么三根长磁条、一根短磁条不能围成平行四边形时,边用已有知识说明,边借助学具演示,动手操作的活动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而且直观。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青少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习知识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乐学、善学,从而使他们在愉悦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思维。
第二,轻松积极的氛围能够使思维严谨。良好的数学素养,离不开周密、严谨的数学思维,严谨的数学思维要在切身体验中、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慢慢养成。课堂上的争论能让学生更好地互动,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是一种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争论”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深化学生对几何对象或数学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各种不同的声音在争论中彼此交锋、碰撞、融合,智慧的火花必会竞相迸发。可见给学生设计好的活动,提供好的活动工具,充足的活动时间,有助于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改变被动接受的状态,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及思维的发展。
在认识图形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很重要,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借助操作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探索,并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抽象和概括,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星河实验学校国美分校)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