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019-09-24周长岭

现代管理科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制造业

周长岭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和第二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制造业在我国一直以来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支柱性作用。当下,中美贸易战不断升温,中国制造业面临困境。文章通过梳理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探讨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难题,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制造业;中美贸易争战;制造业升级

一、 引言

制造业是指对工农业部门生产的原材料和采掘的自然物质进行加工和再加工,为社会提供日用消费品,为其他产业部门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部门。美国作家沃麦克在他的畅销书《改变世界的机器》中写道:“一个国家想要生活的好,前提是生产的好”。说明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制造业结构的变迁与总量的变动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中国经济的各个方面。改革开放30多年来,制造业为中国经济发展从低收入阶段迈向中等收入阶段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做出的《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中国出口的商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主要由于制成品占有率的增长,制造业是促进我国出口市场份额持续提高的主要动力。目前,我国制造业规模已成长为世界第一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根据联合国发布的39个工业大类、191个工业中类、525个工业小类,全世界只有中国具有所有的分类工业。这是我国制造业独有的优势:大而全。30多年以来,虽然我国制造业取得了很多成就,但当下仍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低端产能过剩、制造业成本上升、创新能力不强等。为了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2015年5月,国务院通过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正式落地,这一制造强国的战略将成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的顶层设计和发展纲领。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实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深融合”等诸多政策措施共同推进,我国制造业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更加明显,为中国经济健康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中国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渐渐开始向高技术领域努力,不久的将来会与美国展开竞争。而金融危机过后,美国的精英阶层也开始反思美国政府多年的去工业化政策。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加里·皮萨诺在其著作《制造繁荣:美国为什么需要制造业复兴》中指出,制造业的衰落会削弱美国的创新能力,由于美国制造业的生产和研发长期分离,将制造部分外包和对国内投资的不足,致使美国产业公地逐渐侵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因此必须重振制造业。2019年5月10日,中美两国宣布贸易谈判失败,美国随即对由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约2 000亿美元的商品提高关税,由之前的10%上调至25%。中国则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约600亿美元商品也提升关税至25%。自从2018年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基于贸易代表公布的“301调查”报告指令有关部门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约6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以来,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如经济学家郎咸平所说,如果抛开政治军事的因素,中美贸易争端的本质是两国制造业的竞争。从领域看,美国加征关税的领域不是中国具比较优势的中低端制造业,而是《中国制造2025》中着力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包括新能源汽车、航空、新材料等。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认为“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直接的威胁,“中国制造2025”在美方的要价清单中更是被反复提到。可见,遏制中国制造业是美国发动贸易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2019年5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低于预期的49.9%,较前值的50.1%回落,创3个月新低。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6.5%和47.1%,分别比上月减少2.7和2.6个百分点。可以看出进出口方面受贸易争端影响较大。

首先,就此次美国对我国加征关税的出口商品种类而言。根据中金公司的统计,受此次中美贸易争端影响比较大的行业有:钢铁;塑料和橡胶;3C产品;汽车和零部件;电机和电气;家电;五金产品;木工和玻璃;医疗设备等。这些行业的国内生产商和贸易商对美国的出口业务将面临价格和成本大幅度上升,业务量大幅度降低的风险。根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调查,由于美国方面对电子零部件实行技术封锁,大幅降低了向我国出口电子零部件的数量,导致液晶面板、芯片、电容电感等核心零部件价格持续升高。对机械制造行业来说,由于我国高铁装备出口美国市场的占比不到11%,所以贸易战的影响不是很明显。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国高铁移动装备中的一些零部件(如车载辅助电源、受电弓、连接器等)产自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供应链的市场规模巨大。如果中美贸易战不断升温,我国有可能丧失美国市场,与此同时,和德国、法国、日本等相关的贸易规模也会面临大幅压缩。不仅如此,未来中国高铁通过兼并收购以提升设计研发能力的发展方式也将会遇到一定的阻力。

从2018年3月贸易战开始以来,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持续走高,汇率一度从6.3左右上升到接近7的水平。虽然2018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有所下降,但近期汇率又升到了6.9左右的水平。贸易战引起的汇率波动加大了企业的结汇风险,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增加了企业的进口成本。同时,企业为降低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寻求以最佳汇率结算,致使结汇周期延长,进而导致资金积压,大幅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引起了资金成本和汇率风险。汇率波动导致制造业企业进口成本上升,加征关税致使制造业企业出口成本变大,价格优势减弱,依赖美国市场的制造业企业将遭受很大压力。

中美贸易战也引起了各界对中国制造业转移的担忧,由于国内生产成本不可避免地不断增加,而印度、越南这些东南亚国家的成本优势逐渐显现。就像30年前中国很自然地承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的制造业转移一样,很多人担心我们的制造业会因为贸易战向东南亚转移。其实廉价劳动力这一优势对于制造业来说,它的影响是有限的。像原材料價格,产业配套,辐射范围,工艺水平,以及交通条件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同样很关键,在这方面,东南亚国家和中国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并且国内制造业的蓝领工人,也是经过制造业企业几十年不断招募,培训,成长起来的,东南亚国家还无法在短时间内培养这么一批工人。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国内转移出去的多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纺织厂,服装厂,鞋厂等等。面对关税升高的威胁,为促进制造业升级,政府部门也不断出台相关措施。比如广东省宣布,计划到2020年投资超过4 500亿元用于补贴高端设备制造、信息技术和生物医疗产品等战略产业。据牛津经济研究院预测,关税影响将在一定程度上被中国政府的产业政策支持所抵消。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初衷是想遏制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而由于贸易战的影响,一些制造业企业正在提高产品质量,加快升级步伐。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面对关税带来的价格提高,一些制造业为了降低成本新购置了一些机器人。而一些电子行业也开始减少从美国高通公司购买芯片,转而从国内购买,这些订单有助于培育国内半导体行业。

三、 对策讨论

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新常态”的形势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胜败和进展一方面决定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另一方面决定我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能否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2014年,我国人均GDP增至7 590美元,依据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成功跨入中上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下阶段我国将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参照国际经验,此时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一个经济体能否成为发达国家的关键所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内容是,逐步淘汰低端制造,不断提高制造业结构里中高端制造比重,使高技术含量、高加工度、高附加值制造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产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我们的战略选择就是要继续抓好制造业”。贸易战对我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探寻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加快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解决之道,需要“跳出中国制造看中国制造”,需要从全局出发,给出政策建议。

1. 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成效显著,但同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制造强国相比,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特征仍比较明显。比如,我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汽车产量和销量的第一大国,但电子制动、电动转向、空调、发动机控制等核心零部件全都掌握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手里。所以未来我们要围绕《中国制造2025》大力推动一些重点领域,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筹集资金资源,集聚我国一流科研力量瞄准新一代材料、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领域部署创新。同时,鼓励各地区打造区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在研发投入方面,我国研发投入占GDP比例与制造强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根据世界银行最新的数据,2016年我国研究和试验发展(R&D)经费占GDP的比重为2.11%。而美国、德国、日本的研发经费投入占比分别是2.74%、2.94%、3.14%。同时,在企业研发投入方面,我国也存在差距。以华为为例,华为的研发投入在中国企业中高居榜首。但依据欧盟发布的“2017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华为的研发投入为95亿欧元,落后于微软的124亿欧元、谷歌的129亿欧元、和大众的137亿欧元。所以我国政府和企业仍要继续加强R&D投入力度,对于企业可实施税前抵扣的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让制造业企业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

2. 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早在2016年,我国民营企业的代表人物福耀玻璃的董事长曹德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负比美国高35%”。根据世界银行对各个国家企业所承担的税费所做的一项研究,目前,中国企业需要缴纳的除增值税之外的税费占利润的比例为68%,而美国为44%,印度为60.6%,德国为49%,日本为48.9%,全球平均为40.6%。2017年,特朗普大幅减税,将美国公司所得税从35%下降到15%。可以看出美国企业能轻装上阵应对中美贸易战,而中国企业仍有较重的税费负担。2016年,为减少重复征税,进一步减轻企业赋税,营业税改增值税在全国推开。根据李永友和严岑(2018)的研究,营改增使上游服务业从营业税纳税人身份转换成为增值税纳税人身份,进而使制造业企业在购买服务业提供的服务时可以获取增值税发票。因此,通过将抵扣链条延申至服务业,营改增是能够减少制造业税收成本的。虽然政府在减税降费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过去的一年很多企业仍觉得税费负变重了。因为营改增虽然有减税的功效,但同时营改增也使税收的征管力度加大了。2018年,政府将社保的征缴部门由人力资源保障部转移至税收部门,因为税收部门有更有效的征缴手段,所以社保缴费也相对加重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消息,2018年全国税务部门税收收入137 967亿元,同比增长9.5%。可见减税的效果并未很好的体现出来。在当前贸易战与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减税降费对促进中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已变得刻不容缓。在我国,社保缴费占企业利润的48%,未来的减税降费可以从社保缴费入手。

3. 优化金融环境。过去的一年,制造业面临的另一问题是很多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由于过去一些作为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风险较大,为了防范风险不得不加强监管。这样使得一些为民营经济输血的通道变得不那么畅通了。根据于文超等(2018)的研究,在地方政府面临财政困难时,相比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会变得更加困难。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可以追溯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政府为了保增长进行了强有力的财政刺激,这种影响直到今天还存在。根据白崇恩的研究,2008年以后,全社会投资回报率呈下降态势。因为政府主导的投资很多不是为了满足需求而是为了保持增长,所以政府主导的投资回报率低于民间投资,但政府主导的投资比例却一直在增加。政府驱动的投资需要占用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当这些资源被占用后,民营企业获得融资的成本会变得更高。所以今后应该培育有利于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的土壤,推动金融向民企开放。完善信用体系,解决“融资难”问题,鼓励银行成立为小微企业服务的专门机构,为小微企业量身订造金融产品,降低制造业融资成本。

4. 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纵观世界各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都是凭借制造业成为经济强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因引进先进技术而取得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创新的缺失,制造业也面临着关键设备、技术、品牌等种种困境。因此,学习美国、日本、德国等制造强国的先进经验对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美国从1890年到1920年,用了30年时间从大而全的工业大国成长为工业第一强国。在此期间美国采取了知识产权保护、欢迎移民、打破垄断、改善营商环境等政策。范德成和杜明月(2018)的研究表明垄断不利于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Acemoglu等(2018)的研究表明通过完善进入退出机制有利于释放熟练劳动力用于创新能力较强的公司的生产研发。所以我们也要继续打破我国的地区分割与行业垄断。要及时制止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做法以及相关规定,促进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运用价格、规则、竞争来有效配置资源。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借鉴德国的做法。德国之所以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德国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并且德国最具特色的地方是双轨制教育,学校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正如阳立高等(2018)对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与制造业升级的研究所发现的,我国过于注重人才数量和提高学历层次,而没有注重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导致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脱节,因此,未来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为市场所需求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学习日本人的工匠精神。正如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弘扬工匠精神。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荷兰、法国各有200多家,德国有800多家,而日本有3 000多家。任正非曾经推荐华为的员工阅读一篇题目为《日本工匠精神:一生专注做一事》的文章。所谓“工匠精神”是指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谋生的工具,而是建立一种对工作认真执着、对所生产的产品和做的事情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任正非还曾写下《我们向美国人民学习什么》一文,文章指出我们不仅要学习美国优良的企业管理还要学习美国人前赴后继的创新精神与浪起云涌的创新机制。可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制造业尤为重要。再比如山西的华翔集团,1995年之前我国空调、冰箱的压缩机全部需要进口,现在这家企业占有全世界近23%的压缩机份额。作为民营制造业企业的华翔集团,年产精密铸件达35万吨、机加工1.2亿件,销售收入30亿元,精密机加工能力規模全国第一,产品出口规模全国第一。李克强总理在参观山西华翔集团时就曾盛赞它的工匠精神。华翔集团正是学习美国的激励手段与日本人的工匠精神取得了现在的成绩。当前我国正处于制造业升级的关键阶段,我们既要学习发达国家经验也要结合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稳步向制造强国迈进。

参考文献:

[1] 李永友,严岑.服务业“营改增”能带动制造业升级吗?[J].经济研究,2018,(4):20-33.

[2] 于文超,殷华,梁平汉.税收征管、财政压力与企业融资约束[J].中国工业经济,2018,(1).

[3] 范德成,杜明月.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两阶段StoNED和T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8,(1).

[4] Acemoglu D,Akcigit U, Alp H,et al.Innovation, reallocation and growt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8,108(11):3450-91.

[5] 阳立高,龚世豪,王铂,等.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与制造业升级[J].中国软科学,2018,(1).

猜你喜欢

制造业
2019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排行榜
房地产业与制造业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7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排行榜
多分一点爱给制造业吧
2016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50强排行榜
2016上海制造业企业100强排行榜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