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农民”女儿甘公荣:传承红色家风,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2019-09-24欣悦
欣悦
开国少将甘祖昌曾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1957年,他不当将军回家乡当农民的事迹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的高度评价。他的夫人龚全珍夫唱妇随,来到将军故里教书育人,先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2019年6月12日,甘祖昌和龚全珍的小女儿甘公荣,进京参加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报告会。会后,本刊特约记者零距离接触甘公荣,聆听了来自红色家庭的感人故事……
父亲解甲归田带领乡亲们搞建设
记(以下简称记):您父亲解甲归田回到故乡时都带了些什么?
甘公荣(以下简称甘):1957年8月,我父亲带着一家老少12人回到江西老家莲花县的沿背村生活。听我母亲讲,当年送我们全家的汽车走到坊楼乡就不能再往前走了,因为泥泞的山道车过不去。当时来接我父亲的乡亲们很多,他们都想看看在外边当了大官、闹了几十年革命的将军带回了什么宝贝。结果,只看到3个放行李的箱子和8只笼子,笼子里装着新疆的家禽家畜良种。我父亲想让新疆的优良品种在莲花县安家落户。
记:您父亲回家乡后,当地政府给盖房了吗?他务农数十年,给家乡做了哪些贡献?
甘:我父亲回到家乡后,省里按规定准备给他盖新房,被他谢绝了。他和我的两个叔叔共三个大家庭,一块儿住在老房子里。随着家里人口不断增多,老房子很快住不下了。我4岁时,父亲带着全家动手烧砖烧瓦,准备在旧房子旁边盖一栋民房。当时生产队准备建仓库缺少建筑材料,生产队长找我父亲帮忙批点材料。我父亲二话没说,决定把自己建房的材料先拿给生产队建仓库用。生产队长不好意思用我家的材料。我父亲说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公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就这样,家里的大部分建筑材料给了队里建仓库。父亲回到老家的29年,把满腔热情都投入到了建设家乡的事业上。当时,我父亲每月工资330元,这份工资在当时已经很高了,他把工资的三分之二拿出来修水库、建校舍、办企业,扶危济困。
记:您父亲一生严于律己,能讲几个他生活中的故事吗?
甘:我父亲常说,自己是回来种田的,不是回来当官做老爷的,生活中处处以一个普通党员要求自己。当年,沿背村的水电站在我父亲的带领下建成发电,大队干部想到他是位老红军,又为建电站出资出力,就准备让我家先用上电。我父亲得知后,坚决不同意。直到一年后,全村乡亲都用上电了,我们家才用电。大队干部看我父亲年纪大了,眼睛花了,给他安了一盏60瓦的电灯泡。我父亲到村里转了转,得知大家用的都是15瓦的电灯泡,果断把家里的电灯泡也换成了15瓦的。当年农村窗户上装玻璃是件很奢侈的事,因为玻璃在过去算是贵重物品,我们家的房子从入住起就没有装过玻璃。有一次,省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来看望我父亲,发现我家没装玻璃,就派人送来几箱玻璃,却被我父亲拒绝了。他说,乡亲们的房子都没装玻璃,如果我装了,就是搞特殊,我要和乡亲们一样,不搞半点特殊。后来,等乡亲们都装上了玻璃,我們家才装。
记:您父亲一生清廉,从没做过以权谋私的事情吧?
甘:在我的记忆里,因为侄女甘艳梅的出生,我父亲唯一一次破了自己清廉的戒律。1975年5月26日,甘艳梅的妈妈从井冈山棉纺厂回到老家沿背村待产,临产前突发难产,村里的接生婆束手无策,产妇和婴儿面临着生命危险。当时,我父亲有一部专线电话,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母亲连忙打电话到坊楼乡卫生所求援。卫生所的一位医生骑着自行车赶到现场进行救援。可当时产妇出现的情况她也没遇到过,她觉得自己没把握处理,就建议我们赶紧把产妇送到县人民医院,要不然大人小孩都保不住。全家人一听都很紧张,这么远的路,万一路上出点意外怎么办?人命关天,危急关头,我父亲放弃了一贯的原则,给县革委会办公室打去电话,调用了一辆吉普车来接甘艳梅的妈妈。因为抢救及时,大人和小孩都平安无事。侄女长大懂事后,我母亲经常教育她:“艳梅啊,你的命大,你是所有第三代孩子中命最硬的,为了救活你们母女,你爷爷犯了自己定下的戒律,这是你爷爷生命中唯一的一次‘以权谋私,所以你一定要听话,做个好孩子!”在这样的家风感染下,甘艳梅很争气,18岁就递交了入党申请,22岁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母亲生活节俭帮助他人很慷慨
记:您母亲在江西老家当了多年教师,处处高风亮节,能讲讲她的事吗?
甘:我母亲毕业于西北大学教育系,大学毕业后参了军,在军区子弟学校当教师。跟着我父亲回老家务农后,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她主动要求当一名教师。她所任教的几所小学条件都非常艰苦,可她从不抱怨,每到一处都留下了很好的口碑。执教期间,她经常拿出自己的工资资助家境贫困的师生,还把每次涨工资的机会让给其他同事。她的同事刘永林讲过这样一件事:当初,南陂小学分下来一个涨工资的指标,我母亲也有涨工资的资格,但她却提出来自己不要这个指标,建议把指标让给刘永林,因为他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比较困难。不过,这个提议没有得到其他老师的认可。于是,我母亲就一个老师一个老师地做思想工作,说她拿的是在新疆时定的工资,已经很高了,让她再多拿人民的钱,她受之有愧。最后,那个涨工资的指标给了刘永林。
记:您母亲是从战争年代过来的,生活上一定很俭朴吧?
甘:我母亲生活上受我父亲的影响最深。我父亲生前保存着一个铁盒子,这个盒子以前家人谁也没有打开过。我父亲去世后,我母亲当着全家人的面打开了铁盒子,里面装着3枚勋章: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还有井冈山斗争时期苏区发行的几张纸币。除此之外,再无任何钱物。这是父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他生活艰苦朴素的见证。我母亲极其朴素节约,她陪我父亲治病去过两次上海、一次南昌,还去过一次井冈山,除此之外再没去过任何大城市和风景区。我母亲的衣服都很便宜,当我们给她买了几套质量好些的保暖内衣,她知道这些衣服花了不少钱后,责怪了我们好几天。退休后,她外出做报告,都是自带馒头或面包,就着白开水当午饭。有一次,她去三板桥乡做完报告,乡里留她吃午饭,她坚持不吃,要坐公交车回家。那天天很热,乡领导不放心90岁的她坐公交车,谎称下午有人回县城开会,饭后可以顺路送她,她这才留下,破例吃了顿午饭。
记:您母亲在助学、关心下一代方面花钱很是慷慨,这方面的故事很多吧?
甘:我母亲对自己非常苛刻吝啬,她经常说,钱花在她身上是浪费,帮助别人才能快乐自己。那年汶川地震,她前后捐了5000多元,助学扶困捐出去的钱不计其数。1995年,她认识了一个叫彭艳峰的小女孩,当时正上小学。彭艳峰的母亲是个残疾人,父亲患病智力低下,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全家仅靠她母亲一人的微薄工资支撑。她母亲所在的工厂倒闭后,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我母亲了解情况后,拿出积蓄,帮助彭艳峰的妈妈开了个裁缝铺。正当她家生活有起色时,彭艳峰的妈妈又患了白血病。那时,彭艳峰已经读大学,为了给女儿省学费,彭母说什么也不愿治病。我母亲知道后,拿出4000元积蓄,托关系为彭艳峰的妈妈联系了湖南的湘雅医院,并发动周围的人帮助彭家。后来,彭艳峰从赣南师范学院毕业,她不想当老师,觉得老师工资低,没有能力改变家里的境况。她妈妈对她说:“你龚奶奶也没多少钱,可大家心里都有她!”彭艳峰从我母亲身上得到了启发,最终选择了教师职业,后来还被评为萍乡市优秀教师。她每一次有了进步,都会向我母亲汇报,让我母亲感到很欣慰。
记:习总书记接见您母亲时,称呼她“老阿姨”。她现在的状况怎么样?
甘:习总书记平易近人,动情地称呼我母亲“老阿姨”,我母亲十分感动。她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获得这么多的荣誉受之有愧。2014年春节,我母亲受邀参加央视马年春晚,为了克服年事已高带来的不便,我提前两个星期带她来到北京。我母亲在北京每天都惦记着老家的困难群众,打电话叮嘱我儿子带着志愿者慰问孤寡老人和贫困儿童。进京之前,我母亲到城北小学德仁苑慰问了孤儿,并拿出3000元钱为学校购买书柜,修理门窗;还派志愿者到几个县区贫困家庭进行慰问,每个贫困家庭资助了1000元。现在,我母亲和我一起生活,深居简出。平时,我帮着她整理日记和工作笔记,她把我父亲的那句话当成了人生准则: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
父母三句话成为我的人生信条
记:当年您上高中的名额被您父亲让了出去,工作上,他对你们的要求更严吧?
甘:1974年我初中毕业后,班主任家访时对我父亲说,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亲们都想让子女升入高中,由于条件限制,全县初中毕业生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被推荐升入高中,说我学习好、思想进步、劳动积极,已被列入第一批推荐上高中名单。当时我非常高兴。没想到我父亲对老师说:“大家都想上高中是好事,说明乡亲们已开始重视文化知识了,那就把甘公荣的名额让给他们吧!”老师惊讶地说:“那怎么行?公荣在学校可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啊!”没想到,我父亲还是坚定地把我的升学名额让了出去,让我回家参加农业生产。我想不通,父亲劝我说:“我和你3个叔叔一共读了6年书,你一个人就读了9年,已经可以了。咱是干部子女,要带头艰苦奋斗,把農村建设好。”就这样,我初中毕业就回家参加农业生产。不但是我,我的哥哥姐姐们,工作上都没有沾父亲一点光。我凭能力当上了生产队妇女队长,后来服从党组织分配,当过电影放映员、工商银行储蓄员。再后来银行系统改革,我主动提出退休。无论什么时候,我都牢记我们是红色家庭,要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记:红色家庭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甘:我心底永远记着三句话:第一句是父亲常说的“要挑老红军的担子,不摆老红军的架子”;第二句是母亲常说的“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第三句话是父母交代的“接好革命的接力棒”。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都把这三句话当成人生的信条。我从银行内退时,有人曾问我:“你是全国金融系统劳动模范,就这么内退是不是太可惜了?”我说:“如果大家都不带头,都不牺牲,国家的政策就没办法推行,那大家的利益就会受损。”2011年,龚全珍工作室成立,主旨是开展革命理想信念教育和慈善志愿活动。工作室一成立,我就成为志愿服务队队长,带着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活动。2013年底,龚全珍爱心救助基金会成立,母亲日渐衰老,我主动接过她的爱心接力棒,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现在,爱心救助基金会募集资金近百万元,帮助贫困学生和困难群众上百人。龚全珍工作室在全国遍地开花,光萍乡市就有500多个,8000多名党员干部加入了这个大家庭。
记:您为传播父母的革命传统精神做了哪些工作?
甘:我父母经历了革命战争年代,有着深厚的革命情怀,作为他们的子女,我比同龄人更早地接受了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平时,我在甘祖昌干部学院担任客座教授。2012年,我受邀到井冈山干部学院,为来自全国的学员宣讲父母的革命传统事迹。从老家莲花县到井冈山干部学院,山路崎岖、弯多路窄,我平时老晕车,坐车对我来说是一种煎熬,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我常想,当年父亲还翻雪山过草地呢,我这点困难算什么!在井冈山干部学院,我认识了很多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后代,他们都在默默践行着父辈的誓言,坚定地弘扬父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每次从井冈山干部学院回来,我都告诫自己和子女:“我们不能给两位老人抹黑,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干事,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
记:您儿子也成了红色家风的传播者,甘将军也算后继有人了!
甘:受我父母的影响,后人们都积极行动起来。我儿子经常按照外祖母的指派,代表她去看望困难家庭和帮扶贫困学生。除此之外,他也是龚全珍工作室的得力干将,常年参加公益慈善活动。我哥哥的孙女甘迪大学毕业后,在大城市有份月薪8000元的工作,但她和当年的曾祖母一样,选择回到了沿背村,当起了月薪两三千元的红色讲解员,给来这里学习的党员干部讲述祖辈艰苦奋斗的故事。回村时,她给曾祖母写了这样一封信:“曾祖母,您一直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只要还能动,还能讲,就要为社会做一点事,永不掉队,是您对自己的要求。这么多年来,您一直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我们。曾祖母,是您的精神给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我一定将咱们家的精神宣传好、传承好,争做一名优秀的红色家风传承者。”甘迪的心愿也是后人们的心声,相信我父母的精神会代代相传,永不褪色。
〔编辑: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