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柞水县为例的乡村旅游带动“旅游+扶贫”策略

2019-09-24刘振华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扶贫农家乐乡村旅游

摘要:柞水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加之高速公路的开通,高铁站的建成,旅游扶贫是打好扶贫攻坚战,振兴乡村,建设新农村最好的方式。本文以柞水县为例就乡村旅游带动“旅游+扶贫”提出开发旅游产品、延伸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链、农家乐向民宿转型、加强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完善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发展电子商务等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家乐;扶贫;电子商务

基金项目:陕西省职教学会课题:精准扶贫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效用研究的结果(编号:2017年SZJY-1722)

一、柞水贫困现状

柞水县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全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以朱家湾村为例,全村总面积126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468户1750人,其中贫困户92户262人。2016年人均收入13797元,2017年人均收入15729元,2018年人均收入18793元,靠山吃山,种地,卖山货,是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大。整体抗风险能力较低。

二、柞水乡村旅游现状

以朱家湾村为例,距县城28公里,紧邻西康铁路和西柞、水阳高速公路,植被覆盖95%以上,民风淳朴,地方文化多样,是不可多得天然氧吧,并在2015年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境内国家5A级景区牛背梁森林公园和近年来开发的休闲小镇终南山寨吸引了不少游客。

20世纪90年代后期,伴随着全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柞水的一些农户利用自家空闲的房屋,依托景区景点发展,以价廉味美的农家菜为主要特色,兴办了一批“农家乐”。乡村旅游增加了经济收入,但仍有一部分农户受封闭思想的束缚,缺乏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发展滞后,需要得到政府的扶贫政策支持。

三、柞水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农家乐特色不足。当前农家乐开发层次低,经营项目仅限于餐饮,农味不足,缺乏娱乐性和游客的参与性。农家乐特色不足导致农家乐产业链短,游客消费需求不旺。尤其近年来受农村城市化影响,使得农村的古朴风韵缺失,原有的一些乡村传统文化元素正在加速消融。

2.卫生及服务水准有待提高。农家乐和民宿存在的安全卫生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服务水准低,经营水准参差不齐等问题,需政府部门牵头编制推行农家乐、民宿综合评定的统一标准。

3.从业人员缺乏理论知识和劳动技能培训。无论是外出务工人员还是村内灵活就业人员以及留守妇女,他们所受教育程度不高,也没有经过相关职业技能培训。

4.贫困户发展动力不足。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陈旧落后,依然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安于现状,没有发展动力;加之受自然条件限制,部分贫困户主动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不高。二是部分贫困户不谋求发展思路,一心想吃低保,享受国家救助,“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三是社会参与度不高。部分民营企业,个体工商老板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没有主动产于社会扶贫的意识,特别是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发展产业兴趣不浓,有的企业虽然热心公益事业,却忽视了支持农户发展,增加造血功能这一重要内容。

5.品牌营销能力有待加强。尽管柞水旅游已经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但其品牌营销仍处于自发阶段。一是品牌知名度仅限于陕西本地区域。二是品牌推介力度不大,推介手段主要依靠传统媒介,对于网络等新兴媒介应用不多。

6.对农业产业带动能力弱。农家乐尚处于乡村旅游发展的低端,与农业的关联度较低,对本村的农业结构调整作用不明显。

7.农家乐以家庭个体经营为主,“农家乐”发展的投入以家庭和家族投入为主。农民以自家积蓄和借款的方式解决初期投入的资金问题,以吸納家族内部人员解决用工问题。在发展初期,也出现过兄弟合股或亲属合作经营的情况,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经营理念等方面的矛盾而导致分手。

四、柞水县朱家湾村以“旅游+扶贫”带动乡村旅游取得的成效

习总书记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柞水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加之西安——柞水、柞水——山阳2条高速公路的开通,柞水高铁站的建成,西康铁路的贯通,旅游扶贫是打好扶贫攻坚战,振兴乡村,建设新农村最好的方式。

近年来,朱家湾村委会坚持“党建引领促脱贫、全域旅游助脱贫”的目标思路,聚焦“党旗引领脱贫路”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先后引进涉游项目32个,高端民俗集群4处63个院落、星级酒店3家,创办农家乐216户,带动全村旅游从业人员800余人,年接待游客240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1.56亿元,走出了一条党建、旅游、脱贫融合互促发展的绿色脱贫之路。朱家湾村先后获得“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等荣誉称号,成了柞水党建引领全域旅游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借助旅游电商,也为本地土特产开拓了新路径,成立朱家湾村旅游扶贫电子商务中心,采取“分头采购、线下包装、线上销售”的模式,架起“工业品进村、农产品进城”的绿色通道,将村民的各类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到各大城市,为促进城镇区域经济发展,也为脱贫攻坚注入新活力。

五、以“旅游+扶贫”模式带动乡村旅游的策略

2016年1月27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发布,其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农家乐和民宿迎来了又一轮的发展契机,根据国务院此前出台的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到2020年,全国将发展300万家农家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农家乐已超过190万家,民宿4万多家。

1.注重营销推广,缓冲淡旺季。虽然柞水的旅游资源好,距离西安近,但是冬季后温度较低来游玩的客人不多,因此造成了半年的经营期,只在旺季游客接待量大。要打破这个短板,涉游部门需要大力推介宣传,丰富旅游产品。依托网络等新型媒介开展营销策划,以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同时以不同季节和旅游消费时段,实行灵活的价格策略,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人群。要加强与周边景区和旅行社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

2.在柞水县农家乐的发展中,除了不断发展基础性传统型农家乐,还需提档升级向有品位和文化内涵的陕南民宿转型。民宿是乡村旅游的一种升级版,有基本服务功能,有建筑传承,有文化内涵,有家乡情怀。通过地域风情、民俗文化、田园风光、农事活动以及传统手工艺制作等展示,增加农味,营造温馨而又个性化的农村家居氛围,使游客真正“游在乡村、乐在农家”,从而提高游客的消费动力和欲望,延长游客逗留时间。

3.加强农家菜烹饪、卫生安全、接待礼节、安全知识和诚信经营服务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养和技能。重视村民的文化教育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增强村民的文明意识和开放意识,积极营造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研究特色、挖掘特色、营造特色,以特创牌,以特聚客,创建一批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品牌,着力推动柞水乡村旅游业发展。

4.大力开发旅游产品。一方面要依托旅行社,合作推出一些精品旅游线路和特色旅游产品。把追求地方特色和开发休闲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市场需求和游客心理需求,开发建设乡村休闲游、自然生态游、农家度假游、民俗文化游等特色主题农家乐休闲旅游。把开发休闲旅游资源与保护开发优秀传统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增强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参与性、趣味性、互动性和知识性,为游客开发一些如垂钓、登山、采摘等体验农家生活、休闲健身为一体的游玩项目。

5.支持企业、合作社与农户联合建设原料基地,支持村合作组织、休闲农园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与农户联合,充分利用当地土特产等资源,搞好农产品深加工和深度开发,延伸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销售对农家乐营业收入的贡献率,增强对农村产业和农民收入的带动作用,同时在电子商务平台销售。

6.完善基础设施。把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基础设施的改善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条件。优先将具有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条件的村庄列入村庄整治建设对象,通过“百千工程”的实施,整合“乡村康庄”“清水河道”“农民饮用水”“村镇绿化”“放心店工程”“农村文化阵地”“新农村电气化、信息化”等项目资源。

充分发挥農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促进现代农业和旅游品加工业、交通运输业、餐饮旅馆服务业等配套产业的加快发展,协调发展以“旅游+扶贫”为模式的休闲旅游业,为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合理分工,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作者简介:

刘振华(1975.1-  ),女,陕西省榆林人,毕业于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学历,现就职于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

猜你喜欢

扶贫农家乐乡村旅游
农家乐里去休闲
杜鹃花红农家乐
欢迎来咱农家乐
让农家乐再乐起来
证监会“扶贫”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