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深港制度融合

2019-09-24沈建光姜传钺

财经 2019年20期
关键词:珠三角粤港澳大湾

沈建光 姜传钺

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深圳这座因改革开放而诞生、成长和兴盛的城市,迎来了新的历史使命。《意见》明确了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的五大战略定位,即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同时提出了深圳未来各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并从经济、法治、文化、民生、生态五个方面列出了具体措施,标志深圳将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

如何理解政府在此时出台这一政策?为什么选择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今年以来,国内外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明显增加,通过先行示范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内外部压力,符合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基础,承担示范区的重任也是理所应当的。此外,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以中心城市带动城市群发展、更好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有助于释放潜在的增长动能。

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

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在中国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8年,深圳市GDP超过2.4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三,人均GDP更是达到19.0万元,高居全国第一。

深圳以高新技术、金融、文化创意等产业为主导,同时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是深圳的名片。2018年,深圳高新技术企业新增3185家、总量14415家,居全省第一、全国大中城市第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297亿元,同比增长近13%。2017年,深圳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为4.35%,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这与深圳聚集了较多高科技龙头企业有关,比如华为、腾讯、中兴等。

金融业也是深圳的支柱产业之一。2018年,深圳的金融业增加值为3067亿元,占GDP比重近13%;金融业对全市税收的贡献达22.4%,是纳税最高的产业。深圳也在不遗余力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产业等,在提升自身产业多元化的同时,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与深圳隔海相望的香港,已经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深港两地具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是内地与海外联系的重要枢纽,同样拥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并且对改革开放起到了关键作用。另外,金融、贸易产业也是香港的支柱产业。

与深圳不同的是,香港主要依托服务业,与深圳的产业结构有很大不同。2018年香港服务业占GDP比重接近90%,而深圳只有不到60%;除金融、贸易以外,香港的旅游、医疗、专业服务等行业也高度发达。产业特征不同,也推动了深港两地的错位发展和分工合作。

深圳作为创新研发中心,带动周边地区制造业的发展,为香港带来更多发展资源、弥补制造业的萎缩,推动香港的对外贸易。香港则是连接内地与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渠道,为深圳的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同时香港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够为深圳输送大量高端人才。

香港的经济发展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2018年香港人均GDP超过32万元,GDP增速稳定在2%-3%的水平。而且,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及风险管理中心,金融业的发达程度更高。最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香港排名第三,而深圳排名第十八。在各分项排名中,香港也都保持在前三的水平。

相比香港,深圳的对外开放程度还有欠缺。作为先行示范区的深圳应当以香港为目标,继续扩大开放。具体措施包括,继续减少外商投资限制,尤其是服务业和金融业,加快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加大资本项目的开放程度,在人民币跨境使用、资本项目可兑换等方面先行先试;提升法治建设水平,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增强国际影响力。综上,认真总结香港对外开放的成果和经验,从深圳示范区开始、由点到面逐步深化改革开放,有助于释放经济增长活力,更好应对内外部压力。

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全线开通。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深圳成为先行示范区,不仅深化了改革开放,也助推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符合以中心城市带动城市群的发展战略。近期,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那么,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哪些优势?国家为什么决定发展这一区域?

首先,大灣区经济实力雄厚、潜力巨大。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的GDP总量接近11万亿元,已经成为能够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并肩的世界第四大湾区;大湾区的人均GDP超过15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其中九个地区的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珠三角城市之间联动紧密。广州深圳人口迁入与迁出的主要城市中,除北京以外,均以周边城市为主,这意味着珠三角一体化在加速发展,城市集群已经悄然形成。

其次,大湾区产业体系完备、互补性强。香港、澳门服务业高度发达,而珠三角九市已初步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澳、港、广、深四大中心城市的主要驱动力是第三产业,其占GDP的比重基本在60%-90%之间,相比之下,其他地区仍相对依赖第二产业。在此基础上,珠三角地区可以填补港澳地区的制造业空心化,港澳地区则可以为珠三角制造业的出口提供保障,而且珠三角中心城市与周边的节点城市也可以实现协同发展。

再次,大湾区区位优势明显、开放度高。粤港澳大湾区地处中国沿海开放前沿,交通条件便利,拥有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和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的广州、深圳等重要港口,以上三城也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枢纽。此外,大湾区的对外依存度非常高,也反映了其开放程度较高。2017年,珠三角九市的出口和进口金额占全国比重分别达到26%和20%,其中绝大多数城市的对外依存度(进出口总额/GDP)都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莞、深圳和珠海甚至超过100%。

粤港澳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决定,将带动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助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实施,释放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不过,大湾区内部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经济发展不均衡、制度融合存在障碍等,因此笔者建议: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湾区内除澳、港、广、深以外的城市,仍然较为依赖第二产业,其占比大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未来应积极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缩小大湾区内部的差距。

进一步明确城市分工。区内一些城市主导产业的差异化程度不够明显,部分地区和领域存在同质化竞争和资源错配现象,不利于协同发展,因此有必要细化和明确城市的定位和分工,加强城市之间的合作互助,避免无必要的竞争和资源浪费。

加强两岸制度融合。区内法律和社会制度存在差异,需加强制度的协同性和包容性,推进制度的改革创新,在资本流动、对外贸易、人才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形成生产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良好局面,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

(作者沈建光为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姜传钺为京东数字科技宏观研究员;编辑:王延春)

猜你喜欢

珠三角粤港澳大湾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