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9-09-24王迎洁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王迎洁

摘要:发展生态旅游应以生态学为准则,一个良好的生态旅游系统能适应自然条件变化,具备高效而经济的物质能量转换与和谐的结构,还要具有净化环境污染的能力。生态旅游,其旅游的物件是自然环境,主体是人类,由于旅游行为本身就是人为的一种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与自然生态系统能形成复杂的人、自然复合系统,而人类在活动时又能引起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因此,管理这样的系统应从生态学规律的角度出发,以生态学原理作为指导,协调好经济、环境、生物、发展的关系。基于此,本文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加以探讨,并详细阐释了用生态旅游的管理模式对自然保护区具有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关系到我国环境的发展建设。随着生态旅游开发战略的实施,人们对自然保护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更多的人选择旅游,这对自然生态的平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旅游景区多以自然景观为主,有些地方大规模开发旅游资源,加剧了对当地生态的破坏速度。因此,要加大自然生态保护的宣传,逐渐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这对人类的发展极其重要。

一、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积极影响

从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的角度来说,生态旅游是在生态平衡、不破坏自然资源前提题下对区内资源的综合利用,既提高了当地自然保护区的知名度,又有利于增强自然保护区内自我发展的能力。从旅游管理的角度而言,针对自然保护区选择什么样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自然保护区至关重要。

(一)生态旅游管理模式能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筹集资金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我国很大一部分自然保护区都存在建设资金短缺现象,导致自然保护区各项基础设施缺乏。从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整体来看,区内相应设备和基础设施也都极其缺乏。产生这些问题的因素正是以往的管理过于落后致使的。而生态旅游管理模式既能保证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又对自然景区进行有效的改造,将部分经济收入的资金用于区内保护工作中,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得到大众的认可,所以用于建设自然保护区的资金筹集、融资渠道也就更多,这无疑促进了自然保护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正常状况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需用的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地方政府财政、私人投资以及保护区自筹资金等。由于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很大,未来私人投资开发和建设自然生态保护区的行为将逐渐增加,会有更多的个体(私人)参与到生态旅游的开发建设中。

(二)生态旅游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普通旅游形式是遵循产业革命的管思想和管理模式,对旅游对象采用掠夺式的开发,导致旅游资源和旅游价值低下。而生态旅游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内涵,是为了让旅游对象充分了解当地环境的自然历史和文化知识,让旅游对象在较短的时间里能够获取回归自然的一种精神享受,同时,生态旅游将当地环境教育和管理等多个方面结合在一起,这种融合了当地历史文化背景的旅游形式深受大众的青睐,虽然生态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形式,但在中国生态旅游不应成为高素质高消费的特权,只要能自觉珍视旅游环境和资源,并以了解当地环境的自然历史和文化知识为旅游目的,都能够成为生态旅游对象。在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最大化地调动大众环境保护的积极性,通过导游对当地环境资源背景的介绍和宣传,有效促进了大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很多自然景区都能够看到旅游对象自带垃圾袋,将果皮等垃圾装入袋中,不文明的旅游活动现象也在减少,这都能够体现大众环境保护意识在逐渐提高。如果能够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实行生态旅游管理模式,那么,全民环境资源保护意识会得到全面提升,自然景区的环境也将不会遭到恶意破坏,可以有效地解决自然保护区环境损坏的问题,促进区内经济发展和建设,真正实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性发展。

(三)实施生态旅游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自然保护区的声誉,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所涉及的产业非常多如交通运输、餐饮、产品制造以及宾馆等多个行业,倘若一个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被成功开发和利用,将会带动周边的上述产业共同发展,这给当地的百姓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就业或创业机会,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深远的意义。对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虽然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就已經建立了区内管理办法,但由于政府对自然生态保护重视不够,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其宣传力度不足,同时也没有做大量的宣传工作。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当时的历史背景因素,大众对自然生态保护并没有保护意识。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生态旅游管理模式以后,旅游对象逐渐走进自然保护区观赏大自然的美景,通过旅游对象的不断传播,政府的大力宣传,自然保护区被更多的人熟知,并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未来会有更多的旅游对象进入到自然保护区内游玩,感受大自然环境带来的安逸感和舒适感。要想使旅游对象进入到一个脱离世俗的拥挤和喧闹的环境中,全身心地融入大自然里,则生态道德教育非常关键,对旅游活动的全程需要提倡生态教育,这样既有利于自然保护区的维护,更能够实现区内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最终实现自然保护区的社会与生态效益,使三者有效地达到协调。

二、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管理的现状

(一)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盲目开发,管理混乱

众多自然生态保护区在开发的环节中,由于只重视经济利益,缺乏足够的调研准备工作,有些开发商迫不及待地希望早开发,并且以快开发的形式尽快获取效益,根本就没有实施有效的科学论证,又未依据自然生态保护区的开发条件实施科学合理的规划,大规模地盲目开发,导致自然保护区开发后期出现资金链断裂现象,使当地的环境资源遭到破坏,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一些开发商盲目建造人造景观,破坏了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性、协调性以及整体性。在自然保护区随意乱建寺庙、开山炸石等,这种结构性的破坏,对生态环境而言是难以估量的损失。这种行为与当地地方政府管理不到位有直接关系,相关职能部门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重视不足,造成自然生态保护区人为破坏现象严重,甚至遭到毁灭性打击。虽然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实施严惩,但是人们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和自身欲望,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落实不足,对破坏自然保护区行为的相关责任人处罚不到位,使自然保护区被破坏程度加剧,当地政府未实施科学系统的管理,使本地方生态环境的原始性以及整体性受到破坏,使本地方的旅游资源无法紧跟旅游行业发展步伐,使地方经济效益降低。

猜你喜欢

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