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飞来了“小候鸟”,人间天堂更美丽

2019-09-24李津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9年9期
关键词:候鸟杭州志愿者

李津

2018年8月24日,是杭州外来务工人员刘秀敏难忘的一天。傍晚,工作了一天的她有些疲惫地推开了家门,迎接她的是女儿的笑脸和甜甜声音:“妈妈,辛苦了!您吃蛋糕,我特意留给您的!”说着,从包里掏出一个信封和一块蛋糕。原来,女儿今天参加了小候鸟活动中心的“我送妈妈一首诗”活动。刘秀敏展开信纸,读着女儿写给自己的诗,再瞅瞅那块被压得有些变形的蛋糕,泪水模糊了双眼。

因为来杭州工作,刘秀敏只能把女儿留在老家上学,两年来,自己的工作越来越稳定,女儿却变得不爱理她了,每次见面都说不了几句话。听说白杨街道邻里社区在举办“小候鸟关爱活动”,今年暑假,刘秀敏把女儿接了过来。每天,她亲自送女儿去参加“小候鸟”的活动,周末和女儿一起在社区活动中心学乐器、学画画,感受着女儿的点滴变化,她喜在心头。刘秀敏庆幸自己来到了这座美丽的城市,遇见了一群美好的人。

小候鸟活动中心是什么地方?带着好奇,随小婚家一起去白杨街道邻里社区看看!

“小候鸟”,无论你从哪里飞来,都将不再孤单

杭州钱塘新区白扬街道邻里社区是一个独特的新型社区,完全由外来人口组成,居住着来自全国28个省区市的83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为了让这些新杭州人有归属感,社区开展了“故乡再造计划”,构建了美食广场、超市、理发店、健身广场等完善的生活配套,打造集阅览室、小剧院、排练厅、培训教室等为一体的功能齐全的活动场地,通过充满人情的温暖的家文化为他们营造第二故乡。

随着社区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增加,“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凸显。社区的大部分居民都把孩子留在老家上学,只有暑假才能来到杭州和父母相聚,这些孩子被形象地称为“小候鸟”。好不容易等到和父母团聚,却并非想象中那么美好。白天,大人去上班,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觉得孤单无趣;因为缺少必要的安全教育,孩子不懂城市的交通规则,事故频发;由于长时间和父母分离,亲子关系生疏,“不见面想,见了面就吵”的情况普遍存在……

“因为没人带孩子,有个妈妈把孩子带到了单位的生产线上,造成孩子被烫伤。从此公司只能硬性规定,非公司员工一律不能进公司。孩子只能被关在家里看电视、玩儿手游。”时任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妇联主席的张敏华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安居才能乐业,如果不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这里又怎能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张敏华给大家提议:“干着急没用,咱们说干就干!”

第二天,张敏华把社区的“小候鸟”组织到一起,带着4名社工成立了一个带娃组,每天轮流看护孩子,带他们做作业、玩儿游戏。就这样过了两周,几个人都吃不消了,“毕竟大家不是专业的,缺乏经验,人手又不够,每天累得腰酸背痛,效果还不好。”第一次试验,就这样失败了。

2011年暑假到来前,张敏华总结去年的经验教训,发动社区妇联,首先深入调查了“小候鳥”的情况,总结出几点:1.“小候鸟”中小学生占47%。2.37%的孩子在杭时间为50天左右。3.43%的父母需要上班,没有时间照看孩子,29%的父母把孩子带在身边,边工作边照看。4.90%的父母担心孩子的安全,74%的父母对孩子沉迷电脑电视、迷恋网吧表示忧虑。5.74%的父母希望社区能提供公益性的托管场所。根据居民的需求,社区妇联走访了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几所大学,与校团委合作,从社工专业的学生里招募志愿者。

很快,小候鸟活动中心成立了。中心给“小候鸟”安排了丰富的暑期活动,每天,孩子们都可以来社区活动室玩,由助教哥哥姐姐们陪着唱歌跳舞、做游戏,还会开展一些互动性活动。

那个暑假,孩子们特别开心,认识了新朋友,学习了新知识,爸爸妈妈们也终于松了口气,可以安心工作了。

一群有温度的人,让他乡不再是他乡

之后的几年,小候鸟活动中心的活动形式越来越丰富,社区妇联给大学生老师分了几组,每组工作两个星期,人数不少于3个,老师们分工更细,互动效果也更好。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上午留半个小时集中辅导作业,其余时间开展手工、音乐、游戏、画画等丰富的活动。同时,活动中心还与浙江电视台钱江教育频道实现跨界合作,联手《浙江日报》、浙江新闻及西湖先锋开展微心愿圆梦之旅。

2016年,因为杭州要召开G20峰会,大学生志愿者都奔赴各接待点,小候鸟活动中心将面临没有老师的困境。听到这个消息,社区的居民们坐不住了,从5月份就开始给社区打电话,询问活动中心还开不开课。张敏华一咬牙,告诉大家:“开,我们想办法也要开!”

张敏华带着社区妇联的同事们去找组织部,从开发区的党员里招募志愿者,终于让活动中心正常开课。大家没想到的是,那年的暑期活动空前受欢迎,因为志愿者们带来的资源非常多,让活动更加丰富了。来自影剧院的志愿者组织孩子们去看话剧;来自企业管理层的志愿者带着孩子们去爸爸妈妈工作的工厂里参观,看看餐具是怎么生产出来的,饼干是怎么加工的;来自派出所的民警给孩子们讲如何防骗;来自检察院的检察官给孩子们讲未成年人的保护课。还有很多志愿者参加了“做一天爱心爸妈”的活动,带着孩子去运河、西湖,去杭州的城市阳台,去图书馆、博物馆……

“即便如此,我们始终认为父母的陪伴是无法替代的,我们组织集体生日会和亲子活动,邀请父母们参与到活动中,增强他们关注孩子的意识,提供表达爱的平台。”张敏华告诉记者,为此,他们举办了多项活动。在“我送妈妈一首诗”的活动中,杭州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丁立燕,宣传部调研员徐玲玲,开发区妇工委副主任徐伟英,白杨街道妇联主席孙秀娥等众多美丽的“爱心妈妈”走进小候鸟活动中心,带领孩子们用深情的诗歌朗诵、真诚的祝福大声表达出对妈妈的爱。

随着小候鸟活动中心日趋成熟,这里还迎来了很多“小老师”。有个叫张敬天的孩子是小候鸟活动中心第三期的学员,如今已经升入初中。今年暑假,他主动找到张敏华,想要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给学弟学妹上一节科学课。曾经的学员变成了老师,张敏华别提多欣慰了。从此之后,她开始鼓励孩子们都来当志愿者。活动中心有个叫小军的男孩,比较内向,平时很少说话,但张敏华发现他喜欢玩魔方,玩得还很不错,就鼓励他当魔方老师。一节课下来,小军又激动又开心,他对老师说:“原来做公益是这样的,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还可以帮到别人,真好!”

小候鸟活动中心改变了孩子,也让父母们有了更多思考,他们越来越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把孩子接到了身边,进入开发区的学校就读,于是,小候鸟活动中心又有了新任务,他们联合杭州市群众文化馆,对孩子们进行公益的艺术培训,有葫芦丝、电子琴、主持人、国画等,而且,这些班都是亲子班,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来上课。一家人一起学,大人能给孩子做个榜样,还能培养亲情。

如今,小候鸟活动中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拥有了更多的资源。让“小候鸟”玩在杭州、感受杭州,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杭州、融入杭州,爱上爸爸妈妈工作的城市,爱上他们的第二故乡,这是所有人的共同心愿。

(感谢杭州市妇联、钱塘新区妇工委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

猜你喜欢

候鸟杭州志愿者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志愿者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杭州龙井茶园
致命的超速
候鸟
杭州旧影
“0”与世界末日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