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商教育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9-24王芳邹凌空王立坤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电子商务问题培训

王芳 邹凌空 王立坤

摘  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就业问题,帮助很多贫困地区实现脱贫。电商教育扶贫意义重大,但就目前各地区开展的电子商务知识培训情况,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炼、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能够为日后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提供有利的借鉴。

关键词:电商教育扶贫;电子商务;培训;问题;对策.

基金项目:2019年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研究课题科研合作项目《扎根理论视角下的“电商教育扶贫”学员感知实证研究》课题标号:JRSHZ-2019-02036。

2018年6月,国家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对2018~2020年的脱贫攻坚工作做出全面部署。随着农村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了电子商务的优势,同时电子商务也帮助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脱贫的道路,因此电商教育扶贫成为诸多扶贫手段中比重较大的一部分。但是在培训过程中,通过与学员交流,后期走访调研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发现了在电商教育扶贫的实践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电商教育扶贫现今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设置与实际需求不能一一匹配

电商教育扶贫作为电商扶贫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各贫困地区得到广泛开展,但就课程内容而言,缺乏针对性,内容较为单一,缺乏系统化,培训内容多以淘宝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建立C2C网店为核心。此类课程设置旨在帮助贫困地区农民通过建立网店的方式进行创业,从而解决贫困问题。而实际受训学员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拥有资源、参与培训目的等方面的情况均存在差异,因此单一的班型及授课内容不能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更无法全面的解决学员的实际需求。

(二)缺乏本地化专业授课教师

电子商务行业对实践经验要求非常高,对培训师资的要求更高,既需要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又需要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对于多数贫困乡镇而言,严重缺乏电商师资。因此各地开展的电商教育扶贫工作,多在电商发达地区聘请高校电商教师或企业实战讲师进行授课。但外地教师很难在短暂的培训期内充分了解本地情况,因而在培训内容上缺乏针对性,不能很好的根据当地现有资源,解决实际问题,且师资成本较高,贫困地区难以承担。

(三)课后辅导存在诸多问题

电子商务的实践性很强,对于无基础的学员,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才能掌握相关技能,但多数农民家中没有电脑,离开培训班后无法进行课后练习。对于家中有电脑的学员,由于外地师资在本地停留时间有限,在课后实践过程中也无法得到充分的课后辅导。

(四)培训时间段选择问题

农民没有统一的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在培训的时间设置方面,除农忙时节可以清晰识别外,很难辨别其他的统一时间段,因此在培训时间的选择上,无法做到全面覆盖。

二、做好电商教育扶贫的相应对策

(一) 精准划分培训对象、识别需求并制定相应培训内容

通过走访或调研问卷方式充分了解本地农民的实际情况,根据学员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学习目的等情况对学员进行精准划分。不同学员对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不同,在培训中应依据学员的不同类别、层次群体开展分类分层的培养,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学员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对电子商务知识了解的深浅程度,在培训内容上分别设置电脑操作基础班、电子商务知识认知班、电商技术操作班、经营管理班等,提供给学员进行选择。根据学员的参训目的(创业目的或就业目的),在培训内容上设置企业管理以及按照岗位细分的各种班型,如美工班、客服班、推广班、运营班等,提供给培训人员进行选择。

(二)培训方式及培养模式设计

培训班的现场培训模式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电商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可开设线下班和线上班两种形式,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教育模式,开设网络在线课程,使学员在家即可通过手机学习,同时满足基础薄弱的学员多次学习巩固的需求。扩大学习范围,加深学习程度,强化学习效果。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可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以本地政府、行业、企业为主导,以企业和农民为需求载体,开展订单式培养。根据企业、行业的岗位需求,确定能力培养目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完成后落实至各工作岗位,既能解决贫困农民的就业问题,又能满足当地企业的人才需求,更好地服务于本地企业、服务地方。

(三)完善师资队伍和配套设施建设

农村资源相对匮乏,同城市相比,人居环境相差很大,因此很难吸引人才。电商教育扶贫的初始阶段,可以通过外部引进师资的方式来解决人才问题,但是长久来看,只有师资本地化,才能充分结合当地情况,利用本土资源,服务地方。师资本土化,一方面可由政府组织本地的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年轻人、培训机构的讲师或有一定经验的网商,外出参加师资培训,转化为本地讲师。另一方面可鼓励本地高校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实践,鼓励教师电商创业,从而将具备教学能力但缺乏电商从业经历的本地高校、职业院校教师转化为本地化电商师资。进而使得电商教育扶贫的课程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同时实现培训后的有效管理和服务,如课后辅导、跟踪管理等,使培训知识和技能有效落实到农民的生产经营中。

参考文献:

[1]张秋爽,贫困村电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3)

[2]苏森,高嗣慧,仇相芹,崔丽娟. 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现状分析——基于山东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的田野调查[J].商场现代化,2019(3)

[3]汪向东,王昕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4)

[4]夏守慧,李才思,赖晓慧. 新型职业农民电子商务创业培训的路径探索[J].电子商务,2018(4)

作者简介:

王  芳(1982.3-),女,河北河间,教师,助教,电子商务。

邹凌空(1987.3-),女,辽宁锦州,教师,助教,电子商务。

王立坤(1980.9-),男,河北石家庄,教师,电子商务数據分析与挖掘。

猜你喜欢

电子商务问题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