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楠溪江:陶渊明笔下的“古朴天堂”

2019-09-24阿丽

华人时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古村古村落文化

阿丽

长江在那儿,其他江再出名,都难以称大。但若比起美来,楠溪江的青山绿水则显得充满诗意,她淳朴、静谧、温柔,如隐匿在深山中的仙子般,令人一见倾心。

楠溪江古名瓯水,发源于浙江省永嘉县与仙居县交接的黄里坑。史书记载,汉顺帝永和三年建永宁县,隋开皇九年始改永嘉县,正是取“水长而美”之意。楠溪江绵延几百公里,整个流域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而名。

楠溪江东与雁荡山毗邻,西接缙云仙都,总面积671平方公里的景区分为大楠溪、石桅岩、大若岩、太平岩、岩坦溪、四海山、源头七大景区,共有八百多个景点。风景区沿江分布,有台湾水青冈、银杏、华西枫杨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珍贵树种。1988年楠溪江被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西园区。

楠溪江四季分明。顺溪而下,温婉秀美的画卷徐徐展开,只见山峦起伏,碧水东流,炊烟袅袅,一派静谧祥和。春日桃红柳绿,夏时清风鸣蝉,秋天香柿枫红,冬季白雪雾凇……对于旅行者而言,楠溪江真有赏不尽的四时景,品不完的人文情。

春日的楠溪江空气清新,风情万种。青山层叠,植被茂盛;江畔滩林,郁郁葱葱。云雾缭绕中,山村若隐若现,最典型的当数小楠溪流域上风光优美的茗岙梯田,它海拔五百多米,是下辖22个行政村的茗岙乡的一个著名景点,也是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创作点之一。

茗岙层层叠叠的高山梯田,在村庄和远山的陪衬下,经阳光映照,如同一幅美轮美奂的七彩油画,独具魅力。

楠溪江那清澈的水、那醉人的绿,让人陶醉。两岸百花争艳,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田里蝶舞蜂飞,田野里桃李芬芳,山花烂漫。

插秧时节,一丘丘绿油油的秧苗铺陈到天边。这时候,还经常能看到和谐农耕的一幅幅图景:无论是老牛在草地上吃草,还是在地里耕田,旁边总是少不了闲适的白鹭来作伴。当地的这些鹭鸟,现在已经对人是一点都不怕了,也不躲避农人。

夏天是楠溪江的旅游旺季。楠溪江成了当地人的水上乐园,这里的水清澈见底,零污染,水质好,整个江面似一面硕大无朋的明镜,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光彩。

楠溪江的秋日,是一年四季中最惹人醉的时节,最适宜山野间漫步流转。让人过目难忘的,除了西炉村和东炉村那诱人的柿子,还有白泉村的千年古银杏和金色的梯田,以及鹤盛镇上湾村的古道红枫。

乡村丰收的喜悦是醉人的,火红艳丽的枫叶同样让人沉醉。古朴沧桑的古道和金秋色彩斑斓的枫林,形成了一副美轮美奂的山水画卷。

滩林边在风中摇曳的茅草花,这时候也显得格外动人。这种生命力极为顽强的草本植物漫山遍野,朴实无华。茅草开花,一片雪白,秋风刮起,飘柔似六月飞雪。茅草花,原本是那么的普通,却在这丰收的季节里风情万种,婀娜多姿。她从不孤芳自赏,搔首弄姿,只是委身天地,独钟青山。这一支支的茅草花,以一身雪白轻盈之姿,脉脉含情,风姿绰约,美得像首诗,单看这一两枝茅草花,也许会在不经意间被人忽略,但千千万万的茅草花簇拥着,一起在风中回眸,则一定会让你动容,会牵引你,让你不由自主地置身其中,陶醉在她的怀里,忘情于她和风起舞的律动,忘却世俗的繁杂喧嚣。

冬季楠溪江,薄冰轻霜是常态,却不怎么冷。偶然一场降雪会带给人特别的惊喜。永嘉县北部的张溪乡,西北部有海拔1094米的高山,那里的四海山森林公园,是大家最想去欣赏雪景的好地方。枝条压雪低,屋顶覆雪白,山水、溪流、瀑布,在水岸边山崖前,各种形状的冰凌、冰挂,让人目不暇接,平添许多雪景意趣。船歌江上飘,山光水色美如画

有水便有舟。楠溪江流域最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成为楠溪江地域文化的特色符号之一,它就是舴艋舟。这种畅行于江水河泊的小船,两头尖尖,船身一般约11米长,1.8米宽,船上有雨蓬,可以遮风挡雨,因其小巧敏捷,当地人遂以机灵善跳的昆虫蚱蜢与之相比,称其为“蚱蜢舟”。

悠悠三百里楠溪江,在“春雨绵绵水长流”时,有两百多里可划行舴艋舟。在勤劳智慧的楠溪江船工一梢一划一磕中,舴艋舟欢快前行,这时,优美动听的船歌从舟上飘起:“一年四季船上家,山光水色美如画,春夏杨柳迎风摆,秋冬红叶眼看花……”

由于楠溪江水面有的地方滩多水急,稍不小心,随时面临翻船的危险。在舴艋舟长期航行中,形成了种种地方风俗。比如行船禁忌,游客在岸上船工、渔民家里吃饭的时候,不能敲打碗筷,而且吃完饭以后,绝不允许将碗反扣;游客上船以后,说话的时候,绝不能带有碰、撞、翻、歇、漏之类的字眼;还有,像唱船歌的时候,只要船老大一人唱,或邻船老大两人对唱,这时候,第三条船的船老大就不能猛挤进水道去争唱。一旦争唱起来,一乱,就容易使舴艋舟撑不稳。

此外,船老大还特别注重把握好“起头篙”,“开船如兵马出师,马虎不得”,因此,开船的首篙,船老大定会讲究要把它稳稳当当地扎实啰,以此图个好兆头。一旦这头篙扎空了,或者篙在水底被石头缝卡住了,船工们就会觉得一天都将晦气。

如今舴艋舟早已经从打渔工具和生活交通工具,变成了载送游客到水面游玩的旅游工具了。夏日的楠溪江滩头,往往都会有一排排舴艋舟停泊在那里揽客。碧绿的水面上,数叶小舟,舟船划过,水面带起水珠,似珍珠洒落。江面凉风习习,让人暑意顿消,流连忘返。

游人可以走过浅滩,叠石头、打水漂、钓鱼,甚至还可以下水体验一下摸螺蛳,还能在划定的水域玩跳水、游泳和漂流。上了岸,还可以信步走访一座座古村,体验乡村慢生活的魅力。安宁古朴,中国山水诗的摇篮

除自然风光之外,楠溪江畔还有珍珠般散落的古村落,占了整个温州最美古村落的一大半。有的古村落民居文化和人文价值甚至和婺源古民居都有得一拼。

这些古村落有着水墨般的纵横小巷和白墙黑瓦。永嘉岩头镇“七星八斗”芙蓉古村,始建于唐朝,这个大型古村寨,村头高高的古寨墙,一直保护着这个村子,人们登上寨墙还可眺望四方,乡村美景尽收眼底。更加难得的是,这个古村落的耕读文化浓郁,是楠溪江畔的古村落之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所在;而始建于初唐时期的“金山丽水”岩头古村,丽水湖环绕,端庄秀美,有长亭,有古桥,还有唐宋古街、明朝进士楼牌;“山地民居”林坑古村,其全村建筑均依山而建,排列错落有致,这个有着七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是當地为数不多的未受商业气息影响的村落之一。在江南雨雾朦胧的天气里,这里宛如仙境一般的安宁、古朴。

此外,还有以宋代祀庙、住宅等原汁原味古建筑为特色的“文房四宝”苍坡古村;青山环绕,青石板路和桥相呼应,以晚清建筑为主的瑞安黄林古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村里人都是制茶高手的茶园坑古村等大大小小200余座古村落,是山水文化与古村文化的高度结合,是耕读文化与宗族文化相互交融,是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无限默契的文明结晶。这些古村落,被誉为中国乡土文化的史书库。

浓厚的古代文化印迹,贯通着楠溪江千百年来的文化脉络,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真实展现。林坑古村是一个掩藏在深山中的偏远村落,她凭借“桃花源”般的魅力吸引着文化名人,一旦置身其中,你立刻就会被那种独有的美景触动。她可以是深埋心底的隐居情怀,也可以是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

楠溪江两岸散布着谢灵运、王羲之、孟浩然、苏东坡等历代文人墨客的履迹和诗句,因此被称为“中国山水诗的摇篮”。

这些古村落里,大多是黑瓦覆盖的老建筑,它们依山而建,却错落有致,变化中蕴含统一。和别的闻名全国的古村落相比,这里的古民居、古建筑有着同样的朴素自然,却多了几分野性。

桃花、流水、人家、炊烟,一切都像是出自陶渊明笔下的模样。山间的白云、浣衣的村姑、晚归的耕牛、布满青苔的岩石,随便一景,都能让人安静下来。

虽然楠溪江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变化,但江畔古村落却安祥依旧。村民们守护着传统农耕文化,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晒番薯干、晒柿子、纺麻布、做素面,他们耕地插秧,耘田割稻;他们一年四季田间劳作,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用汗水换来收成,给楠溪江留下了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抬眼往四处看去,似乎除了山,还是山。正是在这山环水抱之中,俗世间的一切纷扰,似乎都远离在这青山之外。抬头看看蓝天,心意已足。

正是天地之间的这种大美,让各地的旅友、文物专家、摄影记者、画家们纷纷被小家碧玉似的楠溪江勾连,甚至自觉在此栖身常住。小家碧玉楠溪江,一时间成为难得的荡涤身心的人间福地。(责编 郭博文)

猜你喜欢

古村古村落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古村之晨
基于文化符号理论的旅游古村落景观设计研究
福建周宁:古村落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古村研学感知传统
谁远谁近?
古村之友面向全国征集100位创客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