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9-09-24曾明梅蔡萌
曾明梅 蔡萌
(陕西省安康市人民医院,陕西 安康 725000)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变之一,是因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失常进而造成脑组织缺氧或者缺血性改变的一种神经功能缺失性病变,在临床患者主要表现出肢体麻木、头昏、无力等[1],若未能给予及时治疗,极易造成患者瘫痪,对患者的身心造成恶劣影响,因此在治疗后及时给予患者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的恢复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目前,临床常规康复指导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护理效果不显著[2],患者以及家属均不认可,为了进一步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预后,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在本次探究中,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予以强化康复护理,并分析其护理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我科收治的10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中有关脑梗死偏瘫的诊断标准[3];处于恢复期且病情稳定;一侧或者双侧肢体偏瘫;患者意识均清晰;排除标准: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干坏死者;缺血性神经异常;不能配合研究者。随机将106例患者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为60~84岁,平均(67.54±7.82)岁;其中脑血栓19例,脑栓塞20例,脑腔隙脑梗死14例;左侧偏瘫25例,右侧偏瘫23例,双侧偏瘫5例;康复组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为61~82岁,平均(67.81±6.62)岁;其中脑血栓18例,脑栓塞22例,脑腔隙脑梗死13例;左侧偏瘫24例,右侧偏瘫23例,双侧偏瘫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指导,主要包括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交流,掌握患者的个人情况,包括性格、家庭关系、经济状况等,积极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帮助患者消除焦虑等负性情绪,鼓励患者,并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念,积极预防泌尿、呼吸系统感染,预防肢体痉挛等;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指导患者举臂以及抬腿训练等;在此前提下,康复组给予患者强化康复护理干预,包括:(1)护理以及康复师要共同辅助患者进行被动肢体训练,2次/d,30 min/次,通过肢体的训练帮助患者活动肢体的关节、肌肉等,同时注意训练过程要循序渐进,动作幅度有小到大,从小关节过渡到大关节,循序提高患者的肌肉与关节灵活性。在锻炼中,护理人员要多鼓舞患者,注意防护措施,随着训练的加强,逐渐减少对患者的辅助,鼓励患者主动锻炼;(2)肢体的按摩干预,通过拿捏、揉按患者四肢达到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重点揉按如曲池、足三里等穴位,按摩动作幅度不可过大,以患者能够接受为宜,此外要着重按摩淋巴密集区,例如腹股沟、可腋窝、锁骨上窝等。对肢体以及部分穴位等按摩,2次/d,30 min/次,从而促进肢体肌肉组织的快速恢复;(3)坐起、站立训练,依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辅助患者进行坐起、站立的训练,随着患者病情的逐渐好转,承受能力逐渐加强,此时需要重视坐起与站立的训练,延长训练时间,在开始,可以保持坐起角度在60°,随着训练难度的提高,坐起角度应该以90°为宜,站立练习则要循序渐进,对于部分站立困难者,可以先在床边进行双腿下垂训练,30 min/次,从而提高患者髋关节以及脊椎骨的锻炼进而为站立做好充分准备;(4)认知干预,由于脑梗死病情的因素,造成患者认知功能下降,影响患者恢复,为了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进而改善患者的视、听等感知能力,护理人员可以利用患者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用品或者事物来进行刺激干预,同时在日常沟通中可以刻意在患者患侧,不断提醒患者,从而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
1.3观察及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生活能力,其中肢体功能采用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进行评价[4],严重运动功能障碍:FMA<50分;明显运动障碍:51分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MA评分变化比较 干预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MA评分均有升高,且康复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MA评分变化比较分]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升高,且康复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分] 2.3两组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水平变化 出院时,康复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水平变化分,n=53] 脑梗死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体,近年有低龄化趋势,但年龄仍以50~60为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因脑供血障碍引发的缺氧缺血坏死所导致[7]。在目前,脑梗死发病率不断升高且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整个脑血管病变中,发病率约占1/4左右[8]。偏瘫是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因此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如何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成为当前临床关注重点。虽然目前医学发展迅速,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有显著提高,但脑梗死偏瘫的发生率仍较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因此无法生活自理,而目前常规的康复护理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延长了患者的恢复时间,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性情绪,消磨了患者积极康复的信念,容易滋生患者消极情绪,非常不利于患者的康复[9]。 强化康复护理干预是由护理人员与康复师共同协作完成,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科学的康复护理,在护理人员的指导和干预下,积极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通过肢体的按摩干预等,改善肢体的功能,促进患者肢体血液的循环,预防水肿发生,进而加快患者的恢复,在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能积极与患者进行情感的交流,通过坐起、站立练习等,帮助患者康复,让患者感受到每日的进步,认识到不断训练对于肢体恢复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对治疗与康复充满信心,乐观面对自身病情,此外通过认知干预帮助患者提升注意力,集中在患肢上,有意识地鼓舞患者,从而帮助患者主动锻炼患侧,促使患者快速的康复。在本次的分析中显示康复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针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有效的强化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且随着患者肢体功能的逐渐康复,促使患者能够自我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工作或者事物,例如进食、入厕、洗漱等,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减轻了家属的负担,增强了患者的自信,给予患者极大的鼓舞和支持,进而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也明显改善,这也与文献[10]相一致。 综上所述,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强化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明显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进而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水平,临床护理中极具应用价值。2 结 果
3 讨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