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生态科学》的零被引论文特征分析
2019-09-24蔡卓平骆育敏段舜山
蔡卓平, 骆育敏, 段舜山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生态科学》的零被引论文特征分析
蔡卓平, 骆育敏, 段舜山
生态科学杂志社, 广州 510642
为了解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生态科学》论文的零被引情况, 减少零被引论文的出现, 该文对《生态科学》2013—2015年发表的零被引论文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2013—2015年《生态科学》共刊登论文508篇, 其中零被引的论文为58篇。论文的零被引率与当年刊登论文的数量关系不大, 而与论文的下载率有正相关关系。研究类论文出现零被引的可能性大于综述类论文, 作者人数为1名的论文和没有项目资助的论文出现零被引的可能性较大。该文最后指出, 论文出现零被引涉及到多种因素, 但与稿件内容质量、期刊影响力、论文可获取性等具有一定。需要结合作者、审稿专家和编辑的共同努力, 减少期刊论文的零被引情况, 提高《生态科学》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核心期刊; 零被引; 论文; 特征分析
0 前言
引文分析是文献计量分析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考察期刊综合实力的常用方法之一。利用引文分析法对科技期刊论文的引用和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 可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1]。高被引论文的相关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大家研究的重点, 而零被引论文, 即论文发表后一定年限未被引用的论文, 它作为科技期刊影响力的负向指标近年也逐渐得到关注[2]。截止至2019年7月份, 通过中国知网平台, 选定篇名中以零被引为检索条件, 共检索到相关论文70多篇。例如, 杨晓容等[3]收集13种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期刊在2011年发表的零被引论文, 对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魏中青[4]对2013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单独所列的7种生态学类期刊, 即《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生态环境学报》《水生生物学报》《生态毒理学报》《中国微生物学杂志》在2008年刊发文章的零被引论文情况进行了分析。
生态学是全国一级学科。2013年,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将部分学术期刊单独列为生态学类期刊[4]。《生态科学》作为生态类的学术期刊, 2017年被收录进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自然科学卷)名单中, 近年也连续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 多次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5]。一般来说, 一篇文章在其发表后的 2—3年是被引用的高峰期, 而如果文章发表后5年没有得到引用, 那么可以被认为其以后零被引的可能性很大[1, 6]。因此, 本研究基于中国知网平台, 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生态科学》2013—2015年发表的论文至数据收集日未被引用的论文为研究对象, 对这些零被引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 以期为作者研究选题、期刊编辑组稿与选稿以及期刊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参考有关文献[2, 7]的方法, 在中国知网设定检索年份为 2013—2015年, 以刊名《生态科学》为条件进行精确检索, 以发表年度分组浏览, 分别按照被引频次进行升序排列, 去除消息、稿约等非论文稿件,选取被引用次数为0的论文进行下载和分析, 统计零被引率, 下载次数, 论文类型、语种, 作者, 机构, 基金资助等相关信息。数据检索和统计分析的时间为 2019年7月20日。
2 结果分析
2.1 《生态科学》2013—2015年发表论文的基本信息及零被引论文情况
《生态科学》2013—2015年共刊登论文508篇, 其中零被引论文58篇。其中2013年刊登论文126篇, 零被引率9.52%; 2014年刊登论文191篇, 零被引率14.66%; 2015年刊登论文190篇, 零被引率9.47%。2014年是《生态科学》改动较大的一年, 当年编辑部引进补充编辑成员, 启用运行新投稿系统, 加强期刊宣传, 优化期刊管理, 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使得期刊的来稿量和刊文量都较前几年有所提高[5]。分析结果表明, 2014年《生态科学》刊发论文的篇数较2013年有明显提高, 总被引数、总下载数、零被引篇数和零被引率也相应有所提高; 2015年刊发论文篇数与2014年基本持平, 也较2013年有所提高, 而零被引率仅为9.47%, 低于2013年或2014年的零被引率。结果说明零被引率与刊文量之间的关系不大, 刊文量增加并不影响期刊的影响力, 稿源的水平质量或许是一个决定性因素[8]。
2.2 《生态科学》2013—2015年零被引论文的下载情况
论文下载量能在第一时间反映出文献使用情况。论文下载量越高, 说明期刊或论文受读者关注的程度越高, 从而更有可能被引用[9]。2013—2015年《生态科学》零被引论文的总下载数总和为6778次, 每篇零被引论文都有被下载, 篇均下载数约为116次。说明这些论文虽然尚未被引用, 但仍被下载阅读, 其学术思想和观点一定程度上得到传播, 仍不排除这些论文今后有被引用的可能性[10]。
表1 《生态科学》2013—2015年发表论文及其零被情况
表2 《生态科学》2013—2015年零被引论文的下载数
2.3 《生态科学》2013—2015年零被引论文的类型和语种
从表3中可以看出, 零被引论文主要以研究论文为主, 其中58篇零被引论文中, 研究论文有53篇, 占91.38%; 综述文章5篇, 占8.62%。综述型论文的零被引率相对小于研究型论文, 虽然这与期刊所载论文主要以研究型论文为主有一定的关系, 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综述型论文被引较多的现实。通常情况下, 综述文章被引用较多, 属于高被引论文。当然也不排除一些综述文章由在读研究生撰写, 论述深度和广度不够, 学术价值不高, 又或者综述的内容属于冷门领域, 故受到的关注较少[2,4]。《生态科学》以发表中文论文为主, 2013—2015年每年刊发1篇英文论文, 其中2014年的英文论文为国内作者发表, 2013年和2015年的英文论文为国内外作者共同发表。2013年的英文论文和2014年的英文论文未被引用, 反映了中文期刊刊发英文论文, 其被引情况不佳, 英文论文在中文期刊中受关注的程度不高[4]。
2.4 《生态科学》2013—2015年零被引论文的作者和资助项目分析
《生态科学》2013—2015年零被引论文中, 2篇论文的作者为1人, 13篇论文的作者为2—3人, 43篇论文的作者为多于3人。4篇零被引论文没有资助项目, 19篇论文的资助项目为1个, 27篇论文的资助项目为2—3个, 8篇论文的资助项目多于3个。分析2013—2015年每年刊发被引用最多的10篇论文, 共30篇。发现8篇论文的作者为2—3人, 22篇论文的作者为多于3人, 所有高被引论文都有资助项目, 其中6篇论文的资助项目为1个, 17篇论文的资助项目为2—3个, 7篇论文的资助项目多于3个。科技论文一般是多人合作的结果, 科技论文的合著现象较为普遍, 作者人数越多的论文可能越容易得到引用[10]。《生态科学》论文作者3人以上的较为普遍, 论文作者1人的较少。多个作者共同完成的论文, 其涵盖的知识面及研究领域可能更广, 研究层次较深, 文章的引用范围也相对较宽, 因此被引率也可能较高。《生态科学》论文的项目资助率约为95%, 2个及以上资助项目较为普遍。4篇零被引论文没有资助项目,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缺少基金项目资助会限制了研究的深入和扩展, 论文被引用次数相应较少[10-11]。
表3 《生态科学》2013—2015年零被引论文的类型和语种
3 讨论
学术期刊所刊发论文的被引情况是评价科技论文学术价值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也能用于反映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高被引论文是评价科技期刊的正向指标, 说明其报道的内容是热点领域, 或其研究方法是经典可靠的方法, 对期刊引证指标贡献较大, 而反向的评价指标则是零被引论文[12]。零被引论文因未被引用, 其学术交流价值未得到有效体现。因此, 从学术期刊影响力角度来看, 有必要采取措施减少或者避免发表学术价值不高的论文, 提高被引率, 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论文的学术交流与传承功能[13]。本文对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生态科学》2013—2015年发表的零被引论文的情况进行分析, 发现三年间零被引论文为58篇, 超过三年总刊文的10%, 进一步对这些零被引论文的表观特征进行分析。虽然研究是从期刊编辑的视角出发, 且数据只来源于单个数据库的生态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生态科学》, 分析结果未必很全面, 但结果还是对作者、审稿专家和编辑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指导意义。
表4 《生态科学》2013—2015年零被引论文的作者和资助项目
注: 数据来自相应年份刊发的截至分析日被引用次数最多的10篇论文。
首先, 对《生态科学》投稿作者而言, 无论是在科研设计还是在论文写作过程都需要有科学严谨和认真对待的态度。特别是研究生作者, 由于他们科技论文写作经验相对不够, 导师通信作者应该加强与研究生作者的沟通, 对研究生的试验设计和论文写作、投稿等方面进行悉心指导, 确保论文学术质量, 突出研究亮点, 规范论文写作, 减少零被引论文产生的可能。这是减少论文零被引的前提。
其次, 《生态科学》的审稿专家需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审理稿件, 细致审查论文的实验方法、结果和结论。判断论文观点是否正确, 相关原理、公式、推导过程是否准确, 实验数据是否充实, 参考文献是否合理等, 全面评估论文工作的原创性和科学性, 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若专家对《生态科学》待审稿件涉及的研究领域不是十分了解, 无法做出准确判断, 应该反馈给编辑部另请其他合适的专家审理, 以确保审理意见专业、准确, 确实提高稿件的学术水平和质量。这是减少论文零被引的关键。
最后, 《生态科学》编辑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 保证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积极参加学术活动, 了解科研热点和动态, 不断提高生态学专业知识。严格把好初审关, 尽量减少偏离《生态科学》报道范围的论文, 避免发表研究深度欠缺、结论空泛, 学术质量不高的论文。坚持公平、公正对待稿件的态度, 杜绝研究内容简单、达不到刊物发表标准要求的“人情”稿件。还需要加强对《生态科学》期刊的宣传推广, 提高期刊展示度和关注度, 维护好期刊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 多种途径有效地传播期刊和论文, 提高论文的被引率, 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总之, 导致《生态科学》论文零被引的因素是多重的。稿件内容质量、期刊自身影响、论文的可获取性等也与论文的被引密切相关[18]。学术期刊编辑应掌握和了解期刊论文的被引用情况, 有意识地去关注和分析论文零被引的现象。结合作者、审稿专家和编辑的共同努力, 有效传播学术知识成果, 减少期刊论文的零被引, 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1] 朱梦皎, 武夷山. 零被引现象: 文献综述[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3, 36(8): 111–116.
[2] 赵翠翠, 胡臻.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零被引论文特征分析[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 48(2): 155–156.
[3] 杨晓容, 刘海, 冯卫, 等. 综合性农业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零被引论文特征[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7, 28(5): 468–473.
[4] 魏中青. 生态学期刊零被引论文分析[J]. 科技与出版, 2014(11): 81–84.
[5] 蔡卓平, 段舜山, 骆育敏, 等. 近年生物学期刊发文及《生态科学》出版数据简析[J]. 生态科学, 2018, 37(3): 189–193.
[6] 周洁, 王昕. 科技期刊论文低被引情况与探讨[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 26(8): 851–855.
[7] 黄江华, 王维朗. 学术期刊编辑应对零被引论文的策略[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 30(3): 253–257.
[8] 谭雪静. 《海洋科学》零被引论文分析[J]. 编辑学报, 2017, 29(1): 93–95.
[9] 陆伟, 钱坤, 唐祥彬. 文献下载频次与被引频次的相关性研究——以图书情报领域为例[J]. 情报科学, 2016, 34(1): 3–8.
[10] 何春娥, 王群英, 冯亚文. 《自然资源学报》1986—2015年零被引论文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9): 1666– 1674.
[11] 王颖, 杨春华, 刘伟, 等. 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零被引论文及应对措施[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3, 22(9): 73–77.
[12] 刘武英, 张薇, 刘影梅.学术期刊中的零被引论文特征分析——以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 26(9): 987–991.
[13] 刘丽斌张如意. 普通高校学报零被引论文分析及应对措施——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 27(12): 1315–1320.
[14] 徐晓芹. 零被引论文产生的原因分析——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 26(7): 763–768.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zero-citation papers in, a Core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CAI Zhuoping, LUO Yumin, DUAN Shunshan
Editorial Office of Ecological Science, Guangzhou 510642, Chin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zero-citation papers in, a Core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and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reducing the zero-citation of paper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zero-citation papers published infrom 2013 to 2015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508 papers published infrom 2013 to 2015, of which 58 were zero-citation. The zero-citation rate of papers was not related to the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specific year, but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download rate of papers. Research papers were more likely to be zero-citation than review papers, and papers with one author and papers without project funding were more likely to be zero-citation.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it is pointed out that zero-citation of papers involves many factors, which are also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papers, the influence of journals and the accessibility of papers.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the joint efforts of authors, reviewers and editors to reduce the zero-citation of journal papers, so as to improve the academic level and influence of.
core journal; zero-citation; paper;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10.14108/j.cnki.1008-8873.2019.05.026
G232
A
1008-8873(2019)05-200-04
2019-08-01;
2019-08-21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7A070709010), 广东省高校学报研究会重点项目(20180203)肃省科技厅国际合作504WKCA006)
蔡卓平(1980—), 男, 博士, 副编审, 主要从事编辑学和生态学研究, E-mail: zpcai@scau.edu.cn
蔡卓平, 骆育敏, 段舜山.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生态科学》的零被引论文特征分析[J]. 生态科学, 2019, 38(5): 200-203.
CAI Zhuoping, LUO Yumin, DUAN Shunshan.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zero-citation papers in, a Core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J]. Ecological Science, 2019, 38(5): 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