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县侯家沟退耕还林政策实施调查研究
2019-09-24吴俊华贺鸿雁殷海善
吴俊华 贺鸿雁 殷海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06;2.晋中市榆次区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山西榆次 030600)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生态修复工程。临县大禹乡侯家沟村在地形地貌、耕地类型、农业产出、农户基本情况等方面,具备退耕还林的基本特点,可作为临县退耕村的典型代表。为从农户视角和微观角度如实评估山西省退耕还林工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也为给后续退耕还林政策调整提供准确的决策参考,笔者以临县侯家沟村为例,开展退耕还林农户问卷调查工作。重点对农户参加退耕还林政策执行、成果巩固情况、工程成效、趋势及评价等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和系统研究,力求真实反映退耕还林工程利益直接相关农户对工程的评价,既从微观角度印证政府有关退耕还林政策的宏观结论,又可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
1 基本情况
侯家沟村隶属于临县大禹乡。大禹乡地处临县南部,距县城14km,209 省道从中部穿插而过,湫水河沿南北走向将全乡土地分为东西两部分。侯家沟村位于该乡东部约10km,由侯家沟、马蕊坡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495 户、1 297 口人,其中劳力562 人(男402 人,女160 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9 户、贫困人口344 人,2016 年底已实现整村脱贫。
侯家沟村有耕地面积200.80hm2,全部为旱地,且有134hm2为大于25°坡地。主导产业为种植业,种植作物主要为玉米、薯类、杂粮等。2002 年,侯家沟村参加第一轮退耕还林面积24hm2,涉及70 户农户,还林树种主要为核桃。2016 年新一轮退耕还林面积120hm2,覆盖280 户农户,还林树种主要为核桃。截至目前,全村共计退耕还林144hm2,户均0.4113hm2。
2 调查方法
随机入户调查。随机抽取侯家沟村在籍常住人口37 户作为样本农户。调查采用PRA 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调查问卷分为6 个部分,包括农户基本情况、农户参与退耕还林情况、退耕还林政策执行情况、退耕还林成果巩固情况、退耕还林工程成效调查、退耕还林发展趋势及意见调查。
3 调查结果
3.1 样本农户基本情况
样本人口128 人,劳力52 人,户均人口3.46 人,户均劳力1.40 人,劳动力负担系数2.46。外出务工25 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8.10%。劳力少、劳动力负担系数大为该村贫困的一大因素。
3.2 生活水平及经济来源
样本农户中,2016 年家庭纯收入平均10 332元,最高26 980 元,最低2 800 元。收入来源包括种植业、养殖业、经济林、外出务工收入、退耕还林补贴、农业及其他补贴6 个方面。其中,以退耕还林补贴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比例最高,占样本农户的40.54%;以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比例为35.14%;10.81%的样本农户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5.41%的样本农户收入主要来源于养殖业;5.41%的样本农户收入主要来源于经济林;2.70%的样本农户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补贴及其他(见图1)。
数据表明,在少劳力的贫困户中,退耕还林补贴占其家庭纯收入的比例高达81.97%。
图1 样本农户主要收入来源统计
3.3 样本农户参加退耕还林情况
样本农户中,同时参加第一轮及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农户为14 户,占样本农户的37.84%;其余62.16%农户只参加了2016 年新一轮退耕还林。
3.3.1 退耕地面积、细碎程度及距离
数据显示,样本农户退耕地总面积19.85hm2,户均0.537hm2。其中0.667hm2以上有11 户,占样本总数29.73%;0.333hm2~0.667hm2的占大多数,共21 户,占比56.76%;0.0667hm2~0.333hm2的5 户,占13.51%。
表1 样本农户退耕地面积统计
样本农户退耕地总共131 块,户均退耕地3.54块,细碎化程度较高。大多数农户退耕地在2 块~3块,占样本总数的54.05%。调研数据充分说明,该村地处山区,地势条件不佳,土地碎化程度较为严重。
3.3.2 退耕地类型及质量
调查结果显示,37 户样本农户退耕地中80.52%为25°以上陡坡耕地,其余19.48%为其他地类。退耕地原有粮食种类主要有玉米、土豆、黑豆、红豆、谷子等,产量普遍较低。数据表明,该村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耕地都是不适宜耕种、生产力较低的陡坡耕地,当地农户将此类耕地进行退耕的愿望强烈。因此,将这部分耕地退耕还林是当地生态建设的需要,也是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必然选择。
3.3.3 退耕地初植、更换树种、间作情况
37 户样本农户中仅有1 户退耕地初植林种为乔木生态林和经济林两种,其余36 户为单一经济林(树种为核桃)。样本农户都未更换过树种,且100%的样本农户都进行核桃林间作豆类作物。
当地退耕还林树种大多为核桃林,与临县“一村一品”发展规划相关。2012 年,临县政府规划侯家沟村“一村一品”产业为核桃业,即在该村大力发展核桃种植134hm2。参加新一轮退耕还林的退耕地都为2013 年统一栽种的核桃林。样本农户都表示未更换过树种,未来也不会更换树种,究其原因主要是劳动力不足,更换树种得不偿失。
3.4 退耕还林政策执行情况
3.4.1 退耕地管护与经营
样本农户中明确知道管护责任的农户占样本农户的81.08%,不知道的占到18.92%,究其原因多是因为没有收到传达通知。由此可见,大多数农户知道对退耕还林政策应承担的责任,但仍有少数退耕户没有被明确告知负有管护责任和义务,说明在侯家沟村对退耕还林政策的宣传和传达工作尚不完善,需进一步巩固。
3.4.2 退耕地检查验收及林权问题
100%的农户都表示自家退耕地进行过检查验收,且已通过检查验收,并对退耕林及时进行了补种、更新。调查发现,所有的样本农户均表示未参加过林权证改革、未领取到林权证,更有农户从未听说过林权的说法。可以看出,侯家沟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相关工作缺失,亟需开展以保障退耕户利益。
3.4.3 退耕还林补助政策落实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退耕还林政策完全了解的农户仅占样本农户的5.40%,67.57%的农户表示大概了解,不了解的农户占27.03%。这一结果表明,退耕农户基本了解退耕还林政策,但了解的深度不够。因此,在全省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推进的重要时段,加强退耕还林政策宣传仍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
3.5 退耕地产出及市场
调查数据显示,退耕地有产出的农户比例占样本农户的37.84%,其余62.16%退耕户的退耕地都未有产出或产出极少(2013 年新植树),这与参加第一轮及新一轮的退耕农户比例相吻合。该村产品销售渠道主要为当地集市和个体商贩,15%的样本农户表示销售于当地集市,85%的农户产品被个体商贩收购。
37 户样本农户中,仅有1 户退耕地收入占总收入的71%,其余36 户均在30%以下。样本农户认为,退耕地经营困难的原因是产出无销路和缺劳力。这表明,当地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薄弱。
3.6 退耕还林政策成效
86%的样本农户认为,退耕还林政策对当地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效应;100%的样本农户认为,退耕补助对家庭收入很重要。但仍有46%的样本农户认为,家庭生活水平与退耕前相比较没有改善(有病农户)。这表明,退耕还林政策对该村外出务工人数的影响不大。
3.7 退耕还林的趋势与改进
所有的样本农户都表示愿意继续退耕还林,且补助期到期后愿意续签合同。问及退耕补助停止后,是否会毁林复耕时,97%的农户都明确表明不会复耕,3.0%的表示看情况而定。谈及下一步退耕政策如何改进时,100%的样本农户都认为应提高补助标准,19%的提及应增加退耕还林面积,14%的提议应允许生态林与经济林转换。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调研结果充分说明退耕还林政策对于当地的退耕农户来说是好且成功的,具体表现为生态环境有所改善、补助兑现执行良好、减贫效果显著、节约劳动力等多方面。但也暴露出退耕还林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如宣传工作不到位、退耕地经营管理力度不够、退耕林地权属工作欠缺、后续产业薄弱、林产品市场和销路亟需打开等。
4.2 建议
一是继续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尤其是林权制度改革政策。二是要加大经营管理力度,倡导退耕地进行集体经营等先进模式,以规避自家经营方式弊端,提高经营管理效益。三是及时办理退耕地林权证发放工作,保障退耕户权益。四是做好退耕地后续产业运营,加大后续产业扶持力度,鼓励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帮扶加入,以延伸产业链条,拓宽林产品市场,有效链接农户与市场,破解退耕后续产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