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翼城县职业技术学校:弘扬传统文化技艺 绽放民族时尚魅力

2019-09-23李富贵

科学导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空竹花鼓浑身

李富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宝贵传统,反衬着丰富的中华文化,直至今天仍然经久不衰。新年伊始,翼城县职业技术学校精彩上演了该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为全体师生献上一顿丰盛的优秀传统文化大餐。

演出现场,伴随一阵欢快音乐的响起,充满阴柔之美的音乐专业学生首先上场展示浑身板表演。只见檀木板在她们身上上下挥舞,击肩、敲腿、打手……加上踏脚、跳转、收腿、弹腿、端脚、射燕、弓箭步等系列舞姿,很是养眼。高潮处满场板声激越,灵巧的动作、轻捷的舞姿、流动的队形,观众们看得如醉如痴,潮水般的掌聲此起彼伏。

紧随其后,该校汽修、音乐专业的花鼓队队员们身着整齐的服装,伴随着优美的旋律边敲花鼓边舞蹈,或节奏多变、或昂扬激越、或悠扬纤柔,既充分凸显了我国翼城花鼓这一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又展示了翼城的地域文化特色,让全校师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宏大魅力,激发了他们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而该校体育特色空竹表演更是令人拍案叫绝。百余人的校园空竹操团队动作炫酷,只见在队员们轻巧、灵活的抖动中,空竹仿佛是被赋予了魔力,在线的牵引和摆动下,在空中游走飞舞出一道道漂亮的弧线,彩龙翻飞起舞。学生们时而漫步轻移,时而抛高跳跃,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又如雄鹰展翅,一时间,阵阵悠扬动听、千回百转的嗡嗡声飘荡在空中。节目一个接一个,令在场的师生们大开眼界,喝彩声不绝于耳。

近年来,为了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翼城县委、县政府,县教育科技文化局将特有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从学校艺术教育入手,在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全面开设“非遗”课堂,不仅很好地继承了非遗文化,还将其发扬光大。

以翼城浑身板为例。翼城浑身板,又叫“花板子”,因舞时用木板击打浑身上下而得名,是一种非常优美而又健身的传统民间舞蹈。它起源于明万历年间,迄今500余年,主要流行于山西省翼城县南梁镇的郭家坡村和王庄乡的王虎村。至今,当地还流传着一首民谣:“鄢里竹马扛大刀,王虎浑身板打法高,范村枕头鼓儿扭折了腰,郑庄的小锣鼓红火敲。”可见当时浑身板表演已十分流行。

历史上的浑身板,主要用来参加庙会、祭祀、赛社等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其赛社和拜神求雨等祭祀功能消失,浑身板演变成了一种社火表演形式。20世纪80年代,国家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文联等单位启动编纂十部文艺集成志书的浩大工程,翼城县文化馆的文化工作者,经过广泛深入的田野调查,对流传在翼城郭家坡村和王虎村一带的原生态舞蹈“浑身板”进行了挖掘整理,被录入《临汾地区民间舞蹈集成》卷,使这一濒临失传的古老艺术形式重新焕发出活力。

浑身板来源于秋日打谷场上的一种劳动工具。其形呈板状,拍在谷穗上节奏明快,声音清脆,当地百姓受其启发,遂用本地楸木制成一头方形、一头弧形的月牙凹状檀板,用其敲打身体部位,以表欢庆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入新世纪,翼城县文化工作者不断探索浑身板在表演形式上的创新,将浑身板从广场搬上舞台。新编创的浑身板,生活气息浓厚,故事情节生动,加之精湛的技巧、夸张的动作、轻捷的舞姿、流动的队形、现代声光电技术的应用,大大增强了“浑身板”表演的艺术效果,极大迎合了现代受众的欣赏习惯,受到了各界观众的一致好评,成了国家、省、市、县庆祝传统佳节和重大活动的必备表演节目。在2009年,浑身板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2010年获第十五届全国群星大奖赛“作品奖”;2011年参加了文化部举办的“群星讲堂”群星奖精品节目展演。

与浑身板相比,翼城花鼓则更加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在唐朝的贞观年间就已存在,明朝达到鼎盛时期,到了清代,这项活动才有了明确的记载,延续至今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翼城花鼓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春耕即将开始的时候,人们用震天的锣鼓、生机勃勃的集会游行来唤醒大地、催促春耕,祝愿新的一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此花鼓也就成为农耕民族的精神力量,含有祝福和祈求丰收、幸福的意愿。此外,在寺庙迎神赛会的时候,也有大规模的花鼓出动,这类群众性的集会是盛大的传统民俗文化娱乐活动。

凡逢重大的节庆活动,翼城人的花鼓总要乘机亮相,尽情表演一番。此时,鼓手们精神抖擞,在街头边走边打,动作大方,鼓点整齐,节奏舒缓,往往与秧歌、抬花轿等传统社火节目配合在一起表演。翼城花鼓,不仅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还经常参加国家级的表演活动并屡获殊荣。1999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国庆50周年大型活动中大展风采;2004年参加文化部举办的《春光这边独好》春节文艺晚会;2005年在中国首届国际黄河合唱节上获得表演金奖;2006年10月参加央视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演出。

值得一提的是,翼城的中华空竹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被翼城县职业技术学校在2016年确定为特色项目,在全校铺开空竹活动,学生们纷纷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抖空竹训练和展演,充分展示了全校师生积极健康、快乐和谐的精神风貌,也让师生真正体验到“学空竹,其乐无穷;用空竹,无处不在;爱空竹,受益终身”。真可谓空竹劲“舞”润职中,传统运动放光彩,成了职中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

近年来,翼城县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遗传承进入一个全新时代,不仅组建了各类表演艺术团,还专门负责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推广工作。如今,像浑身板和花鼓等非遗文化已经成为翼城文化大发展的一张王牌。

猜你喜欢

空竹花鼓浑身
探访“东方芭蕾”颍上花鼓灯“老带新”接力传承
傍晚的私语
走进“中国花鼓之乡”山西翼城
心生裂纹
第一次抖空竹
飞吧,空竹
我的伙伴
Beijing Diabolo Museum
王企仁:创新不断的花鼓传承人
“绘”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