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治疗晚期癌痛的研究进展
2019-09-23郭华丽
郭华丽
【摘要】目的:本文将对采用中药外敷方法治疗晚期癌痛的进展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笔者在本次试验中将抽选从2017年九月至2018年十月在本医院进行晚期癌痛治疗的患者,共计150例,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七十五例。在治疗晚期癌痛过程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守抑制疼痛方法,而观察组则是在这个基础上外加中药外敷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结果: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能够发现,观察组所取得疗效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因此具备统计学意义。讨论:采用中药外敷治疗肝癌癌痛,不仅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在内服后所引发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还能有效降低患者痛感,在临床中有明显疗效,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因此受到患者广泛好评,值得在临床中继续推广。
【关键词】中药外敷;癌症晚期;癌痛程度;有效进展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7X(2019)17-0106-02
中药外敷是我国医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治疗癌痛必不可少的一个方法。“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化。”中药外敷主要是在患者体表上药,随后由黏膜表面或者皮肤吸收,将药力送至病处,达到止痛效果。通过这种方法能够避免经过口服后,患者需要经过消化道系统对药物进行吸收,在这个环节通常会给患者体内带来很大的毒副作用。特别当患者已经在癌症晚期时,因为自身免疫力较低,正气已虚弱,所以脾胃吸收功能大幅度削弱,即使内服药物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采用中药外敷方法更具疗效。近年来,中药外敷治疗癌痛成为当前临床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并在全国各地都蓬勃发展,关于中药外敷具体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7年九月至2018年十月在本院接受晚期癌痛治疗150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对象,将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为七十五例,观察组也为七十五例。对照组男性患者为四十二例,女性患者为三十三例,年龄在三十六至七十岁之间;观察组男性患者为三十八例,女性患者为三十七例,年龄在三十五至七十二岁之间。根据癌症治疗方法将止痛阶级分为三级,分别是重、中、轻。对照组中患者存在轻度疼痛为三十四例,中度疼痛为二十八例,重度疼痛为十三例;观察组中患者存在轻度疼痛为三十例,中度疼痛为二十二例,重度疼痛为二十三例。上述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试验均已知情,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疼痛等级、有无病史等进行对比可知并无明显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中药外敷方法,中药外敷方法主要是将中药敷在患者疼痛区域,其成分能够快速的穿透患者的黏膜、皮肤,随后被吸收,以此起到镇痛作用。比如利用冰黄寄奴散治疗轻度癌痛,并且配合二阶与三阶止痛药帮助患者止痛。与三阶止痛药疗效相比,冰黄寄奴散能够发挥出更好的镇痛效果,且没有任何副作用。將药膏敷于患者痛处,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患者的疼痛会基本消失,并且能够维持时间在四到八个小时。对照组则是采用常规性治疗方法,让患者口服止痛药,但是这种方法会带来一定毒副作用,比如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四肢乏力等,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也会对该药物产生耐药性,在日后服用该药物也未能发挥其作用。
1.3观察标准
治疗有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没有明显的疼痛反应;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的减轻,患者能够保证基本正常的睡眠状态,同时具备一定生活能力;显效:患者疼痛得到很大程度缓解,但是仍存在一定的痛感,有时会对睡眠产生影响;无效:与治疗之前相比没有明显的改善,甚至会更加严重。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利用t进行检验,随后用百分率进行表示,利用卡方检验,当P<0.05说明有明显差异。
2.结果
对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对比能够发现,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则为66.7%,因此可知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要低于观察组,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因此具备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中药外敷被广泛用于抑制癌痛的临床治疗中,其操作简单、方法多样、价格低廉,且治疗疼痛效果明显、维持持续长、疗效靠谱,不会给患者带来副作用,患者也不容易对药物产生依赖性。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利用中药外敷治疗更加具有针对性,其能够根据疾病发展不同阶段、不同特征,配合不同的药物,随后配合不同穴位强化治疗针对性,使得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但是因为采用这种治疗方法关于疗效的判断方法并不是统一规定的,所以在剂量、剂性方面,也未达到统一,可能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等问题。随着医学不断发展,笔者相信这些问题很快就会被克服,同时中药外敷也能在更多方面被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