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信念的价值及培育
2019-09-23薛晗李臣之
薛晗 李臣之
摘 要 教师在设计、实施和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学生观、教育价值观、课程观以及特殊情感之结晶,即教师信念。简单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信念就是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毋容置疑的“信任”。教师信念影响到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全过程,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本文探讨了教师信念及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意义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并建议从专家引领、实践探究、个体反思、学校共同体建设四个层面培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信念。
关键词 綜合实践活动课程 教师信念 价值 培育
近18年来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也面临重重难题。“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实复杂性,确立切实的实施取向”[1]是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体,其专业发展问题已成为影响课程实施的瓶颈。当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依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价值、特征、目标设定、实施过程等理解不够深刻,导致信念不坚定,致使专职教师不愿“创生”,“忠实执行”课程文件,兼职教师不愿“费心”,机械完成课程任务。富兰认为,教师改变涉及课程材料、教学实践以及教师对改革的信念与理解[2]。教师信念和态度的转变是教师改变的源动力。因此,只有提升教师信念水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才能走向常态。本文拟就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信念的价值和培育做出探讨。
一、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信念的价值
1.教师信念的内涵与作用
信念是判断个体做出某个决定的最佳指标,影响着一个人如何感知和判断行为[3]。教师信念是教师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所秉承的观念、想法。从心理学视角而言,教师信念就是“教师知觉”,包括教师对工作的信念,以及教师所表现的与其信念相一致的行为[4]。从哲学视角而言,教师信念是教师内在的精神状态、深刻的存在维度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内心向导[5]。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教师信念就是教师在设计、实施和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所体现的学生观、教育价值观、课程观以及特殊情感之结晶。综合来说,教师信念是教师思想的“核动力”,引领教师不断前进,最终实现教育理想;教师信念是“路标”,贯穿于整体教育活动,对教师行为有一定导向性;教师信念更是“空气”,无处不在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但看不见摸不到。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世纪的一门综合课程,具有实践性、整合性、生成性特点,这对教师信念提出了较高要求,集中凸显于教师在设计、实施和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所秉承的学生观、教育价值观、课程观以及所饱含的特殊情感融合之结晶,表现出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毋庸置疑的“信任”,这种教师信念影响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全过程,渗透在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之中。
2.教师信念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意义
古德莱德提出,课程实施的学校层次、教学层次、体验层次真正代表课程实施的阶段[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和体验,而教师信念是教师选择、获取新信息的“筛子”,起到过滤器的作用[7]。马里奥和罗伯特指出,信念有“情感过滤”的作用,能够对新想法和新知识进行吸收,并重新定义和改变[8]。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信念还起到“导向”作用,教学理念经常“无意识”地对教师教学行为产生影响,如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固定教材,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对于活动方案的设计要注重其生成性,根据学生特点及时调整,教师可以制定“阶梯式”的目标,以争取每个学生在“进阶”活动中有收获,并取得成就。在对待学生作品上,教师正面鼓励是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的“催化剂”,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进而推动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教师信念是教师确信的思想和认识,信念通过情感的力量,将认识和行为逐步联系起来对课程实施产生“驱动”的作用。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所经历的活动主题选择、活动方案制定、活动组织到活动评价,整个过程中的教学行为都受到信念的支配。只有教师真正喜欢、坚定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才能切实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落在实处。
3.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信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一个优秀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需要有强烈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教师信念。使命感驱使着教师深切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为课程贡献力量,不会因外部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动摇,日复一日地为学生服务,矢志不渝地追求课程理想。对于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需要把它当做毕生追求的“事业”,而不仅仅是将其视为一个需要临时完成的“任务”。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要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课堂也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教师要学会转型,成为课程的设计者、活动的协调师、问题解决的导师、科研型的学者、资源的开发者,成为一名博才多学的智者,只要教师有坚定的信念,就会用饱满的热情,想方设法地解决活动过程中的问题,推进活动进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获得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多方面知识的拓展,以及教育情感的升华,进而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因此,教师信念是信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联结点或节点,实现了两者的有机整合。节点指的是一个结构中若干部件的会合点,网络关系中多个支路的互连公共点[9],节点通过连接统一为核心目标服务。教师信念贯穿整个活动过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起到引导、推动和保障的作用,承担着“节点”的使命。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信念就是教师通过不断反思而形成的对课程价值判断和坚信不疑的认识,它能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深层次的依靠和坚定的自我追求,使教师的知识、能力、情感统一凝聚于实践活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以及教师专业发展起统领、引导和定位的作用。
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信念的培育
教师正确而坚定信念的形成是漫长的过程,需经由实践的不断检验而逐步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信念的培育,需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突破。纵向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信念要在专家引领下树立并在实践探究中促成其完善;横向来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信念的形成是外在环境和内在体验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包括个体反思和学校共同体两个层面(见图1)。
1.在专家引领中树立课程信念
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其教学过程中秉承着独特的教师信念。对于“半路出家”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信念有些是积极的有利于课程发展,而有些则带有“迷思”,可能对课程产生消极影响。为了使新手教师逐步建立信念,帮助老教师走出“舒适地带”,打破原有的错误观念,专家引领十分必要。名师通过学术报告、专题讲座、咨询引领等方式,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展开交流与合作,通过思想碰撞、合作实践,使科学的探究方法、探究热情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信念的发展和完善。同样,专家也能在实践中洞察到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信念发展的现状和需要,在现实中发现问题,洞悉问题产生的内在因素,提出有效策略,并且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信念的正确发展方向。
2.在实践中完善教师信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概念指出,实践概念体现了主体改变世界的价值关怀[10]。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实践探究来丰富课程、教学及学生的认识,进而坚定教师理想,最终形成自我重建的个人信念。综合实践活动本质是一种“经验性、实践性课程,是一种面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11]。单向的、针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培训难以有效建立教师信念,只有理论和实践的交互,参与者合作对话的实践探究才有助于完善教师信念。通过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实践探究体系,能够有效促成教师信念的完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要求“各学校要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合作研究,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及时分析、解决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12]。这就要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积极同学生、学校、家长对话,在开发活动内容的过程中,构建以教师为主体的校本行动研究体系。教师成为实践探究的主体,不仅实现了自身的专业成长,而且有了“主人翁”的课程意识,对综合实践活动建立浓厚的感情。教师在积极参与的研究性实践中激发了探究热情和责任心,构建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同事关系、良好的家校关系,最终透过专业情感和责任以及对课程的深刻理解促进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信念的完善。
3.在个体反思中发展教师信念
个体的反思是积极的思维活动和行为改进的过程,也是不断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的信念形成过程。教师采用个人反思日记、集体会诊、系统思考等形式对教学经验进行整理和系统化,将有助于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信念的建立。正如佛瑞德提出,教师在检视自己成长历程的过程中重构自己的行事逻辑和思考方式,进而打破教师的认知平衡,促使教师对固有信念以及惯例进行重新评估和建构[13]。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重视“人”的课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个体,都需要在反思中实现其不断成长,所以,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当“从基于技术合理性的技术熟练者,走向基于行为省察的反思性实践家”[14]。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专业形象应该是“反思性的实践者”,其“专业能力”不能仅仅停留在所规定的跨学科知识、专业技能,而要拥有“融汇贯通”能力,这需要基于情景的“反思”。通过建立在教学实践基础上的反思活动,教师能够剖析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找出自我的不足,从而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超越和提升自己的教育境界,逐渐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价值,生成正确的课程观和学生观,最终形成自己的信念。
4.在学校共同体建设中发展教师信念
1995年,美国教育家博耶尔发表了《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学校是学习的共同体”[15]。有些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风风火火,是因为学校已经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共同体。如深圳中学自2001年积极推行综合实践活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该校已经培育了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形成了“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学术共同体文化,学生在共同体的引领下获得了较好的成长。“学生的课题成果获得过中国大智汇创新研究挑战赛2017(CTB)北美总决赛最佳研究奖、斯坦福路演赛一等奖等国内外一系列奖项。”[16]这些成功极大地增强了师生和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信任感,有利于教师信念的建立与强化。《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要求“原则上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任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其他学科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17]。这就需要学校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团队并通过分享和交流来解决课程实施中的困难,使每个成员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并且被其他成员认同和接纳,进而找到在共同体中的位置。通过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形成共同的理想追求,最终形成良好的教师信念。
参考文献
[1] 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实复杂性及其取向[J].课程·教材·教法,2002(11).
[2] 李家黎,刘义兵.教师信念的现实反思与建构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10(08).
[3] 金爱冬,马云鹏.国内外教师信念问题研究综述[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6(01).
[4] Kagan D.M.Implications of Researc·h on Teacher Belie[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1992(01).
[5] 赵昌木.论教师信念[J]. 当代教育科学,2004(09).
[6] 李海霞. 邯郸市农村初中英语新课程实施状况的调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7] 温润芳.对一位教师教育信念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8] 刘雄英.师范生教育信念的养成——基于课程与教学论的视角[J].教育与职业,2010(24).
[9] 孙宽宁.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反思与实践重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05).
[10] 王仕民.简论马克思的实践范畴[J].哲学研究,2008(07).
[11]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J].当代教育科学,2003(04).
[12] 侯丽,刘广.学校如何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亮”起来[J].中学课程资源,2018(07).
[13] 周成海.弗雷德·柯瑟根教师反思理论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14,41(10).
[14] 钟启泉.为了未来教育家的成长——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创新的课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1,33(18).
[15] 潘洪建,仇丽君.学习共同体研究:成绩、问题与前瞻[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3(03).
[16] 朱華伟.讲好“实践育人”这一课——深圳中学综合实践课程机制和教学体系[J].人民教育,2018(Z1).
[17] 张英,黄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防灾减灾教育的新途径[J].中国减灾,2018(11).
[作者:薛晗(1991-),女,河南焦作人,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李臣之(1965-),男,四川巴中人,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责任编辑 郭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