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食品加工在山西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2019-09-23刘英明
刘英明
(山西省食品工业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24)
煤炭大省山西,多年来形成了典型的资源型经济模式,这种长期依赖资源的经济发展方式严重影响了山西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山西只有改变传统经济模式,实现转型,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及社会的稳定发展。转型有多种形式,其中,山西的特色食品加工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因为,山西特色食品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如各种杂粮、水果、野生资源及众多有一定知名度的成熟食品,但这些特色食品大部分处于初级产品阶段,精深加工程度很低,价值没有得到提升。所以,通过特色食品的深加工来提高特色食品的知名度、附加值,对提高特色食品的市场占有率、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延伸到山西经济转型就显得非常重要。
1 特色食品加工的必要性
1.1 特色食品加工的现状
山西是我国北方的内陆省,位于黄河中游之东,平均海拔在1 000 m 以上,属黄土高原一部分,日照充足、温差较大、降雨较少、气候偏干燥、有较长寒露期,其独有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山西特色农产品品种多、数量大、分布广等特点,可用于加工的农产品(特色食品)种类和数量很多[1]。山西的杂粮资源占到全国的70%,有“小杂粮王国”之称[2]。而山西的特色水果如山楂、红枣、苹果、核桃及沙棘果等,都是具有一定功能的食品加工原料,且在全国占比较大,但其目前大部分还停留在鲜食或初级加工阶段[3];目前山西也拥有一批成熟的特色食品品牌,如老陈醋、汾酒、平遥牛肉、沁州黄小米等,但其还远没有达到国内知名程度[4]。
1.2 特色食品加工的策略
大力推动特色食品加工业对带动农副产品产业化、调整和完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各方收入、扩大内需以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山西特色食品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当前山西经济转型最有效的选择之一。
全力依靠科技,提高山西特色食品加工的技术含量,始终坚持高起点、严要求,做到标准一致,同时需要引进国内或国际先进的工艺、设备及管理模式组织生产,确保加工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首先,在应用研究方面,确保特色食品原料在生长过程中优质、安全及采后贮藏保鲜技术取得实质性进展和突破;其次,对新兴技术要合理进行配套运行,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大力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去小留大,严格按照安全第一、卫生合格、环保达标及质量保证的标准进行生产,提高准入制,严防假冒产品;再次,支持企业间进行重组,淘汰落后企业,使联合后的企业形成规模经济,实现集团化发展,打造出一批具有原料优势、品牌优势、成本优势、规模优势的龙头加工企业及特色食品产品,使特色食品加工业的生产经营走上标准化、规模化的发展轨道。同时,要充分发挥第三方平台的作用,扩展内外销渠道,充分利用各类型人才,制定和规范好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方经营行为,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使特色食品加工企业与第三方平台形成比较稳定的发展关系,共同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努力进军国际市场[5]。
1.3 特色食品加工的要求
1.3.1 对特色食品加工企业的支持措施 近10 a来,虽然山西的特色食品加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内特色食品加工业发达的省份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问题是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加工的产品类型较少、技术设备不够先进、加工的产品附加值不够高、企业难融资且资金投入较少、产品技术开发不全等等。为了更好地推动山西特色食品加工业发展,山西近年来出台了一些相关保障措施[6]:(1)推动政策落实,真正地使《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等政策文件的落实见效于实际。要经常性地对山西特色食品加工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发现新问题后及时解决。并且,尽量争取财政支持,建立特色食品加工业专项扶持资金,加大扶持力度,为其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2)支持龙头企业。留强去弱,强化支持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产业规模大、关联面广、有带动力、真正具有竞争能力的先进智能特色食品加工企业。还要尽量创造条件,改善整体投资环境,吸引各类资本的介入,持续提升和打造龙头企业的标杆,使龙头企业尽快发展壮大,应用现代会计形式整合资源,促进龙头企业实现资本的快速扩张,尽量建成一些高标准的特色食品加工企业,提升其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3)投入机制多元化。首先努力做好特色食品加工业的引导和示范工作,立足特色和市场发展需求,以市场导向、地域特色、品种新颖、产业延伸为出发点,提出特色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其次,企业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密切联系及合作,积极紧跟科研推广项目,确保特色食品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还要培育稳定的特色食品种植基地,使之成为特色食品加工产品稳定的原料基地[7]。
1.3.2 特色食品加工的管理措施 一是特色食品加工企业要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企业必须认真按照《企业质量诚信管理实施规范》、《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等国家标准的要求,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与管理。二是要严格按照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组织生产,形成一个有法可依、食品质量安全的法律环境。要坚决按照《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的条例执行。三是要加强对特色食品加工原料的监管,严格按照《农药管理条例》、《饮料和饮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特色食品加工生产,确保特色食品加工原料无添加,纯天然。四是要加强对企业生产环节、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加强对企业生产许可证管理,严格按照企业生产换发证细则要求逐条核对,对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坚决依规取消其生产资格。加强对企业生产的原材料、生产过程和成品的严格监管,建立不合格产品的召回制度。要及时公布日常监管中不正确生产环节、不合格产品等信息,确保进入市场的产品均为合格产品,让消费者随时监督投票,促进食品加工企业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建立黑名单制度,让失信企业付出必要的代价。五是要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工作,小作坊生产设备简陋,卫生条件较差,生产环境不规范,管理混乱,没有严格程序把关生产原料及产成品,缺少产品生产质量的必要保证,是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易发地。建立小作坊食品生产企业100%登记在册制,跟踪有效的纳入监控,对其定期培训,建立信用档案、评估分级、随时预警,出现问题情况能立即有效处置等[8-10]。
2 特色食品加工在山西经济转型中的分析
2.1 特色食品加工在山西经济转型中的优势
山西省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发祥地,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产生了一大批风味独特、制作精良、久盛不衰的传统名品,如汾酒、老陈醋、沁州黄小米、平遥牛肉、太谷饼、汾阳核桃等[11]。这些优质食品,为以后大规模、高精端地发展特色食品加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山西省各级政府坚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强食品加工业龙头企业作为解决好“三农”难题的重点工作来抓。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省委、省政府提出在特色产业领域要按照“工业化理念、产业化运作”的方式运作,让财政资金给予项目贷款贴息辅助企业运行。二是主管领导直接负责特色产品产业项目建设,让项目形成有效运行机制,建立一批特色产品支撑项目库和专家库。三是努力扩大招商引资活动,山西农副业最大的品牌是特色,2010 年以来山西省通过举办山西农博会、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周、知名企业北京恳谈会等对接平台,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特色食品加工项目,实现共同发展及共同赢利。四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12]。聘请专家和职业经理人来指导和管理企业,有效提高食品加工企业资本运营水平。五是大力支持龙头企业扩展各种销售渠道,推动特色食品加工企业快速成长。经过各级政府和众多企业的共同努力,山西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化已初步形成,链条基本完善,项目体系基本确立。
2.2 发展特色食品加工业为经济转型做铺垫
食品工业始于自然资源,止于消费市场,加工食品在居民消费中占有很大比例。山西特色农副产品和食品老字号有不少,但被列入我国名牌食品产品名单中的产品却不多,进入我国百强食品产品的只有汾酒,剩余的二、三梯队还有几个,很明显缺少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产品。据年度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山西食品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仅占到全国的0.12%,中部其他5 省均超过了1%,山东占比高达38%。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山西食品工业尽快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提升和做大山西食品工业的深加工和精加工企业[13]。近几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山西市场上,一般食品产品有48.87%是由省外调入,其中,谷物磨制产品91.34%、方便面食品90.07%、植物油加工产品83.28%、软饮料和精制茶54.12%、乳制品42.69%、肉类加工产品41.34%和糖业生产产品基本全是,山西的消费市场基本被外省产品占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日常消费中,居民对半成品、成品的食品需求快速增长,这就促使山西食品加工业必须跟上市场的需求发展。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80%以上的食品产品都是在加工后进入市场的,因此,特色食品加工趋势将成为必然。由此可见,特色食品加工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和市场需求方面显得非常重要。
2.3 山西农副食品加工业亟待提升
统计数据显示,2017 年度全国农副食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为64 449.4 亿元,山西省农副食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为287.6 亿元,全国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增长5.8%,而山西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增长-7.9%(表1)。可见,山西农副食品加工业在全国占比非常低。而实际上2017 年山西省经济运行效益持续改善,农副食品加工业对山西经济的贡献真的是太低了。因此,山西农副食品加工业发展必须加快提升,特色食品加工就是突破口,只有大力发展特色食品加工,才能有效提升山西农副食品加工业及食品制造业对经济的贡献,对山西经济转型具有现实作用。
表1 2017 年山西省和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2.4 特色食品加工对山西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多年以来,山西的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食品工业作为轻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占轻工业比例超过了60%,发展特色食品加工业有利于减缓山西工业的“重型化”趋势。相对重工业而言,特色食品加工业具有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特点,山西规模以上轻工业用了2.13%的能源创造了4.76%的增加值,重工业用了96.70%能源创造了95.24%的增加值,发展特色食品加工业符合能源大省节能降耗发展低碳经济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14],特色食品加工业属于较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其资金投入少,就业机会多,操作技术含量不高,大规模发展特色食品加工业对城镇化建设具有促进作用。在山西历届农博会上,特色食品产品的“新奇特”得到参会者的称赞,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食品加工业的需求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市场。山西八大产业振兴规划为发展食品加工业带来了发展契机,山西食品加工业应向大、特、名、优方向发展,逐步形成食品加工业产业集群化。巩固和发展具有山西地方特色的食品,使食品加工产业逐步向更广、更深、更精发展,以提高特色产品的附加值和知名度。通过山西每年举办的“山西特色食品博览会”来提升山西特色食品产品的知名度,从整体上推进特色食品加工业发展进程,加大特色食品加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使其在山西经济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让特色食品加工业早日成为山西经济的优势产业。
2017 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目标和路径作出全面部署,更是指导山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表示,农产品加工业,亦工亦农,连着农业和农民,连着工业和市民,与农业和工商业紧密相连,是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的印发,为山西农产品加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权重分析看,山西省农产品加工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再充分考虑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的政策推动、市场拉动、科技驱动和农村产业融合带动等方面的因素,可以肯定,发展特色食品加工业对山西经济转型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3 结论
山西是煤炭资源大省,也是农副产品资源大省,2 个资源在不同时期有其不同的作用,山西的农副产品资源在全国有着自身的优势,开发和利用好这份资源对整个山西的经济发展在今后一段时期能起到较快的推动作用,山西经济转型已进入快车道,特色食品加工业是一项好的助推剂,大力发展特色食品加工业,对山西经济转型一定会起到推动作用。